
「平成哥吉拉」系列在接連推出王者基多拉、摩斯拉等回鍋怪獸並贏回票房後,接著也毫不意外地將機械哥吉拉和拉頓放進續作,也就是 1993 年的《哥吉拉 vs 機械哥吉拉》(ゴジラvsメカゴジラ)。畢竟,拉頓和哥吉拉、摩斯拉一樣,也是擁有個人(?)出道作的東寶三大怪獸之一,在 1960 年代也是頻繁登場;機械哥吉拉則是東寶怪獸在 1970 年代黃昏期間少數成功的新怪獸,甚至還是唯一能「篡奪」哥吉拉片名的對手怪獸(1975 年《機械哥吉拉的逆襲》),安排這兩隻怪獸上場對抗哥吉拉,絕對是合情合理。
只是說,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這一段輝煌的怪獸復興期就得在本片劃下句點。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意外不停發生,讓這部本來該是完結篇的哥吉拉電影硬是沒有擔下本來的任務。

《哥吉拉 vs 機械哥吉拉》。
東寶怪獸復興期本該以《哥吉拉 vs 機械哥吉拉》作收,不過……
好萊塢製作團隊如何從 1990 年代開始影響日本哥吉拉的未來,值得在介紹 1998 年《酷斯拉》(Godzilla, 1998) 時以更多篇幅詳述,在此就直接談它的結果。三星 (TriStar) 與東寶洽談後做出的約定是──1994 年,也就是哥吉拉誕生四十周年時,好萊塢版哥吉拉將會隆重上映,而東寶現有的哥吉拉系列則是跟著在 1993 年告一段落。
不過,這部 1993 年推出《哥吉拉 vs 機械哥吉拉》,整體來看並沒有很強烈的終焉之意。本片維持了由前作《哥吉拉 vs 摩斯拉》所扭轉的哥吉拉電影調性:寫實感較低、強調情感訴求,以最好入口的風味,期待電影適於闔家觀賞。
劇情上來說,這部片直接銜接的是 1991 年的《哥吉拉 vs 王者基多拉》──人類將當年與哥吉拉一同沉入海底的機械機多拉撈起,以逆向研究打造出對哥吉拉武器「機械哥吉拉」。在最初的發想中,這次的機械哥吉拉一度曾是由數台戰鬥機械合體而成的機械獸,甚至還有單體多段變形的大膽設計;不過最終出於拍攝上的難度,而變成了機械哥吉拉本體和飛行攻擊機「迦樓羅」的簡單合體;原本剛硬筆直的線條,也為了符合人類陣營的形象,而修改成較為溫和圓滑的造型,和過往來自外星的第一代機械哥吉拉有著明顯區別(不過上述的初期設定,仍保留在日本著名插畫家:生賴範義遠早於電影開拍前就畫好的海報上)。

機械哥吉拉的原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