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的世界裡需要英雄與反派,但是如果我們都熟悉小人物打倒大魔王的故事,那麼可見英雄並不難找──只要找個最不像英雄的毛頭小子就 OK 了。可是反過來,如果反派不夠格,讓人一看就毫無畏懼之感,那麼這個英雄鬥魔王的故事,似乎也就不需要再講下去了。因此,反派比英雄更難尋,而好萊塢找尋反派有個簡單的法門:找英國演員來演壞蛋總沒錯!你知道嗎?這條英國演員要踏進好萊塢的必經悲哀之路,竟然已經走了 50 年。那麼,讓我們來膜拜一下這些好萊塢的壞壞英國前輩吧!
-
從情人變惡人:雷夫范恩斯 (Ralph Fiennes)
這位英倫帥哥畢生最好也可能是最糟的選擇,就是與史蒂芬史匹柏合作了《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這部電影雖然為他打開了好萊塢之門,但這道門卻是扇窄門──他演活了《辛德勒的名單》裡的變態德國軍官,導致好萊塢因此發現了他身上的壞蛋潛力。在《辛德勒的名單》時他才 31 歲,他在 30 歲時期,演的都是苦戀情人(《英倫情人》)、被命運捉弄的情人(《遲來的情書》《奧斯卡與露辛達》)、無法忘情的情人(《愛情的盡頭》)、風流倜儻的情人(《復仇者》) 范恩斯的眼神太憂鬱了!妳不能放下他不管啊!快來抱抱他啊!

《奧斯卡與露辛達》:飾演露辛達(右)的是當時還未走紅的凱特布蘭琪
但是,當范恩斯年過 40,豺狼虎豹的好萊塢已經不想再等了,這些混蛋先讓他成為赤裸的《紅龍》(Red Dragon) 再來就是悲情的《哈利波特》系列了,范恩斯在 2005 年《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Harry Potter & The Goblet of Fire) 現身,演的是「那個人」──他連名字都沒了!他還沒了很多東西:頭髮、閃耀的眼神、甚至連鼻子都沒了!而該死的《哈利波特》一演就是 6 年,他在 4 部小巫師電影裡都以大魔頭佛地魔的形象現身。可是這還不是最悲情的,《哈利波特》魔法無邊,范恩斯還得在周邊遊戲、遊樂設施影片裡繼續飾演沒頭髮沒鼻子的佛地魔,這讓 2000 年代才出生的孩子們,全熟悉了雷夫范恩斯──他就是個光頭沒鼻結膜炎大變態!

我怎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這種影響且深且遠,即便在霍格華茲消失之後,他在 007 電影裡第一次出場,也是反派意味濃厚的角色、連在搞笑片《福爾摩濕與滑生》(Holmes & Watson)裡,他也飾演大偵探的死對頭莫里亞蒂教授,一入魔道深似海,現在誰還會記得范恩斯的大眾情人時期呢?
- 從情人變壞蛋的可憐英國演員還包括了:
道格瑞史考特 (Dougray Scott):《不可能的任務 2》(Mission: Impossible 2)
湯姆希德斯頓 (Tom Hiddleston):《雷神索爾》(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