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侏羅紀公園》的商標,可稱的上是二十世紀以來最有名,且有著龐大附加利益的流行文化圖像之一。再平凡無奇的日常用品,只要印上暴龍化石的剪影標記,瞬間就能化身為消費者的寵兒。
這股熱潮一部份要歸功於電影的推波助瀾,《侏羅紀公園》的精采有趣無庸置疑,在行銷上也使用了聰明的兩手策略,它在劇中以暴龍標誌宣傳主題公園,也以同樣的圖像宣傳戲外的周邊。它並非在電影中偷渡置入性行銷,而是理直氣壯地將置入性行銷寫進劇本裡。暴龍標誌塞滿了公園的各角落,就連工作人員的頭盔,看起來都像極了電影紀念品。
在中後段的劇情裡,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公園商店賣起了真實世界的玩具及日用品。這不但使它多了後設電影的趣味,更讓觀眾有了「侏羅紀公園確實存在」的錯覺,使他們將對電影的好感,移情到暴龍商標上。
這也能解釋《侏羅紀公園 3》以棘龍取代暴龍骨骼的設計,為何會招致不少影迷的怒火。相反的,續集兼重啟的《侏羅紀世界》即使換了片名,卻仍保留骨骸圖像與字體,足見其討好老觀眾的高明手腕。
由設計師奇普凱德 (Chip Kidd) 構想的暴龍圖案,一開始並非為電影製作。凱德在出版界頗負盛名,也是圖書封面的設計大師。他偏好清爽俐落的風格,以最精簡的文字與圖像,讓讀者一眼就能理解出版品的主題及賣點。
「我的教授曾告誡我們不要把消費者當傻瓜。」
凱德在一場演講裡提到,
「如果你要賣一顆蘋果,你只要在廣告裡擺上蘋果,或是保留蘋果兩字就好。人類的腦袋會自動填補缺漏的資訊。」
凱德將這個原則謹記在心。他為麥克克萊頓的小說《侏羅紀公園》設計封面時,避開了過去恐龍冒險小說色彩繽紛、爬蟲橫行的熱鬧構圖,並改用白底黑字的樸素封面。佔據封面焦點的暴龍骨骼剪影,不但暗示書中恐龍從無到有的復原過程,也給了讀者偌大的想像空間,讓他們在腦中自行描繪血肉之軀的模樣。另一方面,空洞無神的骨骸,看起來比齜牙咧嘴的生物還陰森駭人,對一本嚴肅的科學驚悚小說而言,似乎更為相稱。

《侏羅紀公園》小說封面。
凱德的靈感源自紐約自然史博物館。他在禮品區販賣的恐龍圖鑑裡,看到一張暴龍的全身骨骼復原圖。他只用了黑筆、複寫紙與影印機等簡單的工具,就將復原圖變成了暴龍輪廓剪影的封面草稿。

奇普凱德設計《侏羅紀公園》所參考的恐龍圖鑑。
麥克克萊頓最初對凱德的設計感到不安,認為骨骼太過死氣沉沉。但他收到封面草稿後,僅以一句話
「這封面真他媽的太神了!」
表達他的讚賞。(凱德至今仍保留克萊頓的傳真)就這樣,小說封面就此拍版定案。而買下小說版權的環球公司,也積極地與凱德洽談,希望能將這張圖作為改編電影的視覺主題,因為他們絞盡腦汁,始終無法設計出比它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版本。

麥克克萊頓對奇普凱德的設計十分讚賞。
電影資訊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3D
- 上映日期
- 2013/05/03

導演
劇情
野心勃勃的資本家立志在一座島上,打造建立名為「侏羅紀公園」的神奇樂園,他將眾多科學家收納聚集,利用琥珀裡的遠古蚊子的血液,提取出恐龍的基因培殖恐龍,讓億萬年前從地球上消失的巨大恐龍重返人間。他雖然如願以償的成功建立一座恐龍公園,但此舉卻擾亂自然萬物的運行,也帶來一場無法收拾的災禍,當公園裡的電腦管理系統被破壞之後,所有的恐龍紛紛逃出控制區,人們卻躲不過這群遠古生物的肆虐,自相殘殺的恐龍與死傷慘重的人類哀鴻遍野,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名人類逃竄而出,讓島上因此瀰漫恐怖氣息......。
- IMDB
- 8.1
- Rotten Tomatoes
- 91%
- PTT
- 好雷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