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世紀哥吉拉 : 鐵甲酷斯拉 ?《哥吉拉×機械哥吉拉》看似全新但又似曾相識的「機龍」(07)

唐澄暐

雖然 2001 年的《哥吉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ゴジラ・モスラ・キングギドラ 大怪獣総攻撃,舊譯:終極酷斯拉)叫好叫座,但它畢竟不是東寶體制內的運作常態。從元祖《哥吉拉》(ゴジラ)開始,哥吉拉電影的導演(尤其是特效導演)交棒多半都是從內部拔擢,像大森一樹金子修介這樣空降的導演並不常見。而金子修介更獨特的地方在於,《大怪獸總攻擊》更像是他一手主導的「一發企劃」──相比之下大森一樹更接近於「受邀參與」東寶的既定計畫。

《大怪獸總攻擊》或許因此只能成為新世紀哥吉拉的一聲絕響;緊接其後的哥吉拉導演,又再度由上一任導演手塚昌明回任。在這時出來企圖延續前作票房的,是哥吉拉系列按慣例總會出場的對手──機械哥吉拉

2002 年推出的東寶怪獸電影《哥吉拉×機械哥吉拉》(舊譯:酷斯拉決戰鐵甲酷斯拉)電影海報。

《哥吉拉×機械哥吉拉》。

複習上一集 >> 【專題】新世紀哥吉拉 :《哥吉拉‧摩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優秀的技術,含糊的價值觀 (06)

 

鐵甲酷斯拉?「機龍」機械哥吉拉有沒有搞頭

約莫在 2000 年左右,製作人富山省吾就已經有了將機械哥吉拉二度翻新的計畫,並在《大怪獸總攻擊》上映之後開始進行。

某些方面來說,2002 年誕生的第三代機械哥吉拉可以說翻新得相當成功;造型上,牠擺脫了 1993 年《哥吉拉 vs 機械哥吉拉》(ゴジラvsメカゴジラ)那種簡約的流線型外貌,呈現出更大膽粗獷、更近似攻擊武器的剛猛線條。但如果回顧 1993 年的設計原案,就會發現這一套新造型其實很接近 1993 年最初的設計構想,也就是那一架由各路超科技軍武合體而成的怪獸型移動戰艦。

2002 年新世紀哥吉拉電影中翻新登場的「機械哥吉拉」造型,似乎與 1993 年平成哥吉拉之《哥吉拉 vs 機械哥吉拉》造型更加相近。

1993 年生賴範義繪製的海報,其中的機械哥吉拉反而更近似 2002 年的造型。

不過,和當年的變形軍火庫相比,這隻被稱作「機龍」的機械哥吉拉在剛猛的線條下,卻同時擁有更鮮明的生物感。我個人覺得,這其實也反映了機械產品的美學變化──從重視功能勝過造型(1974 年機械哥吉拉),到刻意追求流線外型以強調高科技感(1993 年),再到機龍所代表的、以機械元素融入生物原本的形貌,展現一種科技與自然物融合並存的味道。在其他各種科幻圖像影像作品中,也多能看出類似的演變軌跡。

1993 年東寶哥吉拉系列怪獸電影中,宛如行動要塞的機械哥吉拉原案造型。

1993 年機械哥吉拉的原案之一。

 

新世紀《哥吉拉×機械哥吉拉》?

當然,這次機械哥吉拉的生物感也是配合劇情所需──只不過這個劇情說出來,就實在不能當作「翻新成功」了。機龍的骨架,其實是 1954 年被氧氣破壞劑消滅的哥吉拉所遺留的骨骸,而今日操控牠所使用的電腦,也是用骨骸中取得的哥吉拉細胞來打造的 DNA 電腦;不過當機龍第一次對上哥吉拉時,哥吉拉的咆哮卻讓 DNA 電腦與其共鳴,導致機龍失控暴走,直到內部電源用盡為止。

2002 年新世紀哥吉拉系列東寶怪獸電影《哥吉拉×機械哥吉拉》當中,哥吉拉的吼聲與機械哥吉拉息息相關。

至此,應該有不少人已發現這樣的設計與動畫影集《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相當重疊,這還不提後面機龍還匯集了全東京的一般用電力來與哥吉拉戰鬥(雖然東寶方面有人聲稱這個點子其實 1993 年就發想過,比 EVA 還早了兩年)。就這樣地,原本頗具新意、看起來虎虎生風的第三代機械哥吉拉,劇情展開後新鮮度似乎就大打折扣了。

2002 年東寶怪獸電影《哥吉拉×機械哥吉拉》中的部分劇情可能會令你聯想到引發社會現象的動畫影集《新世紀福音戰士》。

連 1966 年的殺獸光線車也重新在電影中登場。

但這是否代表《哥吉拉×機械哥吉拉》(ゴジラ×メカゴジラ)又要重蹈 2000 年《哥吉拉×美加基拉斯 G 消滅作戰》(ゴジラ×メガギラス G 消滅作戦,舊譯:哥吉拉大戰蝶龍)設定高分、執行低分的覆轍呢?其實,結果還滿出乎意料的……(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