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x422.jpg)
地球人們,當你遇到無法解釋的怪事件,你會打電話找誰?魔鬼剋星?復仇者聯盟?不必浪費電話費了,等等就會有台黑頭車開來,西裝筆挺、似乎出生時就是臭臉、戴著超大墨鏡的黑衣人會直接來找你。他們是保衛地球、把外星敗類踢出家園的最後防衛陣線,他們是《MIB 星際戰警》(Men in Black)。在 22 年之後,這群黑衣人決定來個內部小裝修,他們一樣是銀河守衛者,但這次輪到克里斯漢斯沃 (Chris Hemsworth) 與泰莎湯普森 (Tessa Thompson) 來保護你了:《MIB 星際戰警:跨國行動》(Men in Black:International) 將在 6 月 12 日正式報到。
沒有成就得來全不費工夫,22 年的黑衣戰警歷史充滿了顛覆與挑戰。這是一個始終在嘲諷與顛覆刻板印象的電影系列,也是好萊塢對宇宙外星人最不尊重的一次想像,讓我們來看看黑衣人們到底在私底下做出了多少犧牲奉獻?才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愛上那一身墨鏡黑領帶黑西裝的全黑造型?

1997年《MIB星際戰警》。
故事從頭講起,《MIB 星際戰警》作為一部地球警探打外星混蛋的電影,改編自如今已無人關心的漫畫《黑衣人》(The Men in Black),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一套漫畫改編電影。不過這也不要緊,因為電影與原著實在差異太大。《MIB 星際戰警》與《黑衣人》都描述一個神祕的國際諜報組織,負責監控地球上的外星人、怪物、變種人與傳說生物──靈異事件也是他們的管轄範圍,而《MIB 星際戰警》與《黑衣人》都是以 J 探員與 K 探員作為主角……好了,剩下來除了他們都是臭臉而且全身黑之外,這兩部作品是天差地遠。

我不會用歡樂來形容這本《黑衣人》。
「黑衣人」源自人民對社會的不滿
《黑衣人》漫畫靈感來自於美國自越戰後越演越烈的陰謀論思維,因為戰爭挫敗與罹患創傷後症候群的歸國子弟兵們,人們覺得被政府背叛了,大美國的榮耀如今被政府策略失利與貪污枉法洗刷殆盡。「他們一定在背後秘密計畫些什麼」的想法只是民眾對政府不信任的觀感之一。80 年代中期,美國秘密軍售伊朗的醜聞被公開,政府竟然公然試圖欺瞞世間的作法,讓陰謀論風氣更加盛囂塵上。

雷根總統任內爆發軍售伊朗醜聞。
政府的黑衣探員,時常在街上開著黑頭車進行秘密行動或巡邏的流言,演變成為羅威爾康寧漢 (Lowell Cunningham) 的創作原點。他反過來讓這群黑衣人來對抗更加不可能的怪物,骨子裡卻掩蓋不了對這群黑衣人的嚴重不信任感。是的,《黑衣人》不是什麼保家衛國的好作品。這套漫畫裡的黑衣探員們,為了保密會直接開槍殺死目擊者;他們一樣會使用催眠裝置進行洗腦,但他們的用意是為了達到更殘酷的目的,而非單純的封口──他們試圖改變這個世界的規範與定律,使其按照黑衣人組織的意志運行。

真實的政府探員們,不知道他們會對我們做什麼。
《黑衣人》有些黑色玩笑,J 探員與 K 探員也很有趣。但是《黑衣人》本質上就不是黑色喜劇,它很冷硬、它很殘酷、它意圖反諷這個世界,也許早就被無惡不作的大美國政府操控而不自知。美國政府可以罔顧國法、忽視他國權益、為所欲為地滿足任何慾望。而黑衣人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可以輕易地引發他國內戰、顛覆他國政府、隨意逮捕或處決任何他國居民、對重要目標進行虐待拷問或洗腦、資助任何對美國立場有利的第三勢力──正如雷根政府在伊朗軍售醜聞案裡所做的事一樣。

《黑衣人》:J(沒戴墨鏡)與K,不是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