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獨家腥聞》(2014)一鳴驚人後,金獎編導丹·吉洛伊(Dan Gilroy)再度推出自編自導的《 羅曼律師 》(2017),因為《獨家腥聞》是那麼的特殊,它塑造了一個異常可怖、見獵心喜的「記者」一角,在強調人性真善美的好萊塢電影底下硬是鑿出偌大幽深的人性暗面,走險路的途徑顯然非奧斯卡諸公所好,最終僅入圍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一項,賽前被看好的男主角傑克葛倫霍甚至被踢出入圍榜單,令不少人為他叫屈。這次一樣以一個不是那麼容易被主流社會所接納的人物為主角的《羅曼律師》,究竟丹·吉洛伊會端出什麼把戲,主演的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還能進化到什麼程度,無一不令觀者引頸期盼。
最終影片雖然只入圍了影帝一項,美國當地票房也不算好,但影評人仍給出了不錯的評價。「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雖然認為影片本身無法成為傳世精典之作,但丹佐·華盛頓緊繃的表演是他從影生涯中最大膽也最吸引人的一次。「衛報」給出四顆星的評價,認為本片是縈繞心頭的經典美國悲劇,鑒於如今當局態度暧昧的道德觀,簡直是充滿了先見之明。
筆者有幸能先睹為快,看完後所受到的視覺衝擊雖不若導演前作《獨家腥聞》這麼大,心裡震撼程度卻不遑多讓。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固守己見、不知變通,偶然間他發現自己賴以維生的信念不管用了,自己所施予的善意都被冷然對待,透心涼成了他當下處境最好的說詞,他還能堅持下去嗎?
《羅曼律師》就是描述這樣一個故事,因搭擋William住院本在幕後工作的律師
Roman(Denzel Washington)必須親上法庭,首次出征言所當言的下場竟被判藐視法庭,新任律師事務所老闆George (Colin Farrell)向「錢」看的做法令他不苟同,去NGO尋求工作機會時,意外結識了一位一樣有改變世界熱誠的女志工Maya (Carmen Ejogo)讓他感受到吾道不孤,生活似乎迸現出一道光芒。
然而隨著接二連三事件的發生,他的善意一再被欺凌:他受邀演講時為沒有座位的女生發聲、央求男生讓座的舉動被嫌多餘甚至引爆口角,他碰到跟他借錢的流浪漢時好心掏出救濟券、孰不知流浪漢秒變搶匪痛毆他一頓。不斷被生活重擊、告訴他「你那套不管用了」的Roman,終於按耐不住了,他決定尋求人生另一種可能,他密告自己受委託案件少年嫌疑犯口中的真兇以領取獎金。
頂著一頭蓬鬆爆炸頭、穿著過寬的西裝外套、總是帶著耳機、門牙中間還露顆縫的Roman,別人眼中不擅人際溝通、不知變通的怪人,卻有著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身影─主演者Denzel Washington曾以那麼多熨貼美國精神的形像烙印進觀者心坎,《Malcolm X》(1992)裡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Malcolm X,《Philadelphia》(1994)為身罹愛滋的Tom Hanks辯護的人權律師,【The Hurricane】 被陷害入獄為自己清白平反的拳擊手魯賓卡特,都曾那麼執著在通往公理正義的路上踽踽獨行。 縱然讓丹佐在拿下影帝的【震撼教育】裡他演的是一個貪污腐敗的壞警察,短暫的一次「變節」卻無法讓我們認為他就此失去好人適格,【私刑教育】裡以暴制暴的退休探員雖然做法可議,卻無法抹滅他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良善的美意,就算是【機密真相】那個因前夜喝酒差點導致全體乘客罹難的機長,飽受良心煎熬的他差點傾斜了,最終仍在審判庭上供出實情以贖回良心。
由Denzel Washington來演Roman看來是再恰當不過的決定,前半段靠著編導對這個角色的塑造,丹佐為角色增添小動作細節的設計,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他意圖改變身處行業的熱情,和把這世界推向更前頭的趨力。公事包裡有著計畫據稱能改變當前司法的集體訴訟文書,家裡牆壁上掛滿自己崇拜的若干黑人偶像的相框,「不正義會招致憤怒,但別讓它摧毀你」,牆壁上言之鑿鑿的勵志箴言,我們也都以為Roman會終身奉行下去。
「Believe or not believe」,恆常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Roman自不例外。名片上印製著【Roman J Israel, Esq.】的Roman,當別人問到何謂「Esq」(片中譯為狀師)時,他說狀師是仕紳以上,爵士以下的一個頭銜。顯見他對自身的品格,有著一定程度的自信,所以當新老闆George 跟他說他的前老闆William有拿回扣時他不相信,狀師的老師,怎會是自辱門風的欺瞞者呢?
但Roman發現名節不足以維生,正義亦無法濟世之時,他選擇了一個讓自己擺脫當前生活泥沼的方式,當漸進式的正義成為遙不可及的奢想時,Roman把自己漸漸進化為一個George 口中適應很快的「現代人」,他用密告換的獎金讓自己的外表看起來更稱頭,租賃了一間離公司近且看來相當氣派的豪宅,甚至邀請Maya享用了一頓高級的燭光晚餐。
我們看到他的轉變,初看不習慣,但仔細揣想,他悖離初衷了嗎?良善固然是一種選擇,但我們只能選擇良善嗎?眾多突發狀況,他先前泰半待在辦公室象牙塔無能領略的人間奧義,在羽翼潰散後那些告訴你「此路不可行」的例證,如骨牌般排山倒海迎面而來,他還需要恪守初衷而不傾斜嗎?
他偏離了自己的行事主軸,違反的首當其衝當然是自己簽署的保密協定,但他傷害了誰?Maya 的景仰?自家牆壁上「領袖們」的諄諄教誨?或是已經死去的搭檔的「期待」?
《 羅曼律師 》曾經堅守的信念
從影片中我們無能窺知後來Roman對William有無拿回扣究竟「Believe or not believe」,但我們可以很明確感受到,不斷被不懂知恩圖報的人事給糟蹋、越來越曉得世態炎涼的Roman,在William的葬禮上,主祭者口中「縱然通往良善軌跡的宇宙相當漫長,我們仍要相信光明的到來」,那些他曾信以為是的教條,於今只能隨同搭檔的骨灰一同葬送於地底。Maya吃晚餐時告訴Roman「你是我命中註定遇到的人」,無論是情感或是信念的相契合,只見Roman一臉冷然地告訴她「純正並不存在於世界上」,斯時Maya的臉模糊成一片,背景音異常的尖銳,徹底體現他終於不再believe過去他曾堅守的beliefs了。
要說出如同背景音一樣尖銳的話,想必也是當初滿腔熱血、滿懷抱負的Roman所始料未及的。命運的迴圈安排他替真正的殺人兇手辯護(原本委託他辯護的少年嫌疑犯被真兇找人弄死了),且他被真兇一眼洞穿自己就是密告者。威脅如影隨形、恐懼無日無之,一場高速公路上自己懷疑被跟蹤的追車戲碼驚心動魄,在猛然停車後Roman發現根本無人跟蹤,導演適時安插的360度旋轉鏡頭,更讓他看來活像那隻追著自己尾巴跑的狗,此時「命中註定相遇的人」一通適時打來的電話,宛若沙漠之泉,滋潤了他恐慌急待澆灌的心靈,「Head on」,Maya對當時不知如何是好的Roman這樣說。
沒有贅詞,簡單好消化的一句,對不時被魔鬼蠱惑的Roman來說,才真正難做到。Roman也是一般人,但如同戲中大學老師曾告訴過他的話語:「人本就充滿了矛盾與脆弱,但我們總能互相原諒,這是大自然法則的第一步。」這個美國版周處宛如做了《魔鬼代言人》基努李維拿槍轟自己腦袋、讓魔鬼退駕的事,然而不是真拿槍斃了自己,而是用昨日種種死,換取今日的重生,他以原告之姿,向法院提出狀告自己的訴訟書。在Roman被心魔纏繞、堅持以不原諒自己做為懲罰過往劣行敗跡之際,我們已看穿了他的脆弱,心折於他的勇敢,而稍稍投以原諒的目光。結尾的突發事件雖然增添這個另類英雄的悲涼氣息,但我認為戲劇成分還是偏高,用以喚醒Colin Farrell所飾的George 之良知良能,而將Roman生前的宏願——向聯邦法院提起集體訴訟的創時代之舉能間接完成。
如果影片結尾停在片頭Roman狀告自己的旁白一幕,觀者應也能揣想其經歷如此多人生轉折、Roman振筆疾書只為喚回其畢生信仰的正義之力道,最後尚須讓我們看到George 完成Roma遺願的漸進式正義的「進行式」,固然有為其肉體消亡弭平感傷氣息的靈魂仍在之用意,但請注意臨近片末鏡頭帶到、高懸於法院屋頂上的美國國旗,我以為這才說明了一切:縱然大家慨歎世道不彰、正義無能接舉,請你仍要繼續相信這面國旗,和它後面所代表的意涵,當勇氣、真理、正義,在你以為快要熄滅的時候,仍有著像Roman這樣的「狀師」,為我們鑿出那道光。
延伸閱讀:
▪【電影背後】以身入戲!敬那些為戲伸縮自如的演員們
▪【影評】《淑女鳥 Lady Bird》:「怎麼說」比「說什麼」重要的精準示範
▪【影評】《水底情深》非一般愛情童話的成人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