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守成有餘,創新不足

人狼屋

2015 年,程偉豪執導的《紅衣小女孩》(The Tag-Along) 為台灣恐怖片注入一股復古兼創新的活水。《紅衣小女孩》既令人想起八〇年代異想天開的神怪電影,又巧妙地利用台灣民俗重新詮釋當代的都市傳說。都市傳說跨文化及容易變異的特質,讓程偉豪與編劇簡士耕得以放手打破民間信仰的傳統框架,大肆揮灑各種混搭的創意。

從《紅衣小女孩》的背景設定,不難看出東西方恐怖路線交雜的痕跡,而片中的合體飛蛾與魔神仔群,也有濃厚的怪獸電影風格。但片中對台灣社會議題的探討,仍讓我們從中找到熟悉的歸屬感。而 2018 年我們盼到了系列外傳:《人面魚》。

《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電影海報。

 

系列好評,再推前傳《人面魚》

從第二集開始,劇本以自創的世界觀將「虎爺」與「魔神仔」這兩種獨立的概念,放在善惡天平的兩端,任它們繁衍出各自的生態系與結構。而魔神仔也從原先行為動機不明,代表大自然反撲力量的存在,變成吞噬人心的危險生物。《紅衣小女孩》系列中善惡兩軍交鋒的佈局就此成形。無論是何種都市傳說,只要能以上述的理論架構自圓其說,就能順理成章的加入這場氣勢恢弘的神魔大戰。

在《紅衣小女孩》累積好評之後,劇組團隊再推《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

然而讓觀眾印象深刻的紅衣小女孩退場後,新加入的敵人「煞魔神」,以及更龐大的世界觀,是否有足夠的魅力讓此系列脫離「紅衣小女孩」的陰影,自力更生?這是名為前傳,實則續篇的《人面魚》所遭遇的最大考驗。

 

魚肉好吃嗎?《人面魚》的考驗

從結果來看,由莊絢維執導的《人面魚》的成績尚屬樂觀。回歸編劇崗位的簡士耕仍穩紮穩打地處理「對抗魔神仔」與「人際衝突」這兩條平行工整的故事線。他的劇本優點在於不貪多,即使手上有越來越多的素材要處理,他還是能將其簡化為純粹的獨立篇章,看起來既乾淨又清爽。他也一如往常的在故事中摻入賺人熱淚的溫情元素,成為讓恐怖片更易入口的絕佳調味料。

接續在紅衣小女孩系列後的最新續作《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