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紓壓系列!要啃書也要嗑青春喜劇:《搖滾教室》、《獨領風騷》、《歪小子史考特》

電影神搜

 

又到了每學期最爆炸的時候:行事曆爆炸、圖書館爆炸、宿舍回收桶爆炸(畢竟消夜量與壓力成正比嘛…)。期末考在劫難逃,啃書之餘,為大家想了個好理由可以看電影(喂!)不必出遠門,只要租個DVD或至線上串流平台,就可以嗑青春喜劇盡情紓壓了!推薦以下三部我認為除了好笑還很有看點的心頭愛。

《搖滾教室》School of Rock

相信大家對Richard Linklater這位導演最熟悉的作品,莫過於無數影迷心中的愛情經典「愛在三部曲」,以及橫跨12年拍攝的《年少時代》了吧!而2003年的《搖滾教室》,至今應仍是導演電影生涯中最「通俗」的一部,但這裡所謂的「通俗」絕非貶義,而是我對這部可以讓人歡笑、泛淚、兼具厭世精神與熱情的電影,最直觀的盛讚。

故事描述傑克・布萊克飾演的落魄吉他手杜威,陰錯陽差去了一所校風嚴謹的貴族小學代課,就像其他電影裡的「非典型」教師一樣,杜威沒有豐厚的知識和崇高的人生道理可以傳授,但他把自己對搖滾樂的熱愛帶到班上,還真的讓學生們組了個樂團!

反抗體制、教學相長、擇你所愛,這些容易流於浮泛口號的精神號召,是教育電影的武器也是包袱,拿捏失手,就可能讓人感到又是一部「大人在說教」的電影。所幸《搖滾教室》在拆掉體制框架的同時,沒有忘卻這些禁忌,聽著電影中一首首充滿個性與能量的搖滾曲,期末的焦慮也能暫得釋放!

《獨領風騷》Clueless

每個人心中,一定都存在著幾部這樣的電影:沒得過什麼獎、談不上有多麼精緻的美學、也不見得具備燒腦的劇情,但是每每在電視上轉到,都會忠心耿耿地放下遙控器看下去的電影。許多朋友們必定會投《辣妹過招》一票,不過我今天要推薦的是這類高校女孩YA電影的始祖──《獨領風騷》!

1995年的《獨領風騷》靈感來自珍・奧斯汀的小說《艾瑪》,女主角雪兒集「白、富、美」(換作傻白甜也適用)於一身,這般人物如果出現在真實生活絕對令人生羨(厭),但奇妙的是,隨著劇情,觀眾會對她由恨轉愛,慢慢發現這個思想單純的女生,並沒有《辣妹過招》的女王蜂Regina深似海的心機,反而很喜歡當媒人為朋友牽紅線。

其實雪兒這個角色的掙扎,恰好卡在中、英片名之間:她努力維持在校園「獨領風騷」的完美形象,卻又會陷入覺得自己「無知」clueless的擔憂。

《獨領風騷》捧紅了把雪兒演活的Alicia Silverstone,儘管台灣觀眾對她往後的作品不甚熟悉,眼尖的影迷還是會發現新片《聖鹿之死》中Martin的母親就是她!這部電影還能看到當年青澀的《蟻人》──保羅・路德、一套又一套令人目不暇給的時尚衣著,而且看完會像被女主角傳染一般,脫口喊出經典口頭禪:As if!(做夢!)

《歪小子史考特》(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如果你覺得《玩命再劫》已經很瘋狂,那你去看這位頑童導演Edgar Wright之前的作品後會更感驚奇:「血腥冰淇淋三部曲」(尤其喜歡一、二集)和2010年在美國上映的《歪小子史考特》!

《歪小子史考特》改編自加拿大人氣漫畫,在台灣未曾於院線上映,而是直接以DVD發行。故事主角史考特是一個三流樂團的吉他手(由宅男代言人Michael Cera飾演),已有女友的他,卻對神秘女孩雷夢娜一見傾心,在感情逐漸升溫之際,史考特得知唯有將她的七位邪惡前男友徹底擊敗,兩人才能真正在一起。

老實說這不會是一部人見人愛的電影,但喜歡的人會甘被導演的大膽創意俘虜。《歪小子史考特》的風格極度強烈,大玩各種形式呈現和特效,故事安排與人物設定根本「中二」到不行,連狀聲詞和內心OS都有極大的視覺存在感,每一場動作戲也都不按牌理出牌。

這是一部要拋掉矜持與理性(很適合期末崩潰時期)觀賞的作品,否則當你看到角色正經八百地說出「你揍掉她的挑染!」、「他爸要送他去吃素學校。」等等荒謬離奇的台詞時,會滿頭問號。

最後誠意推薦《歪小子史考特》的配角群,有因《歌喉讚》系列紅翻的Anna Kendrick詮釋討人厭的妹妹、《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飾演「邪惡前男友聯盟」之一的反派,還有影后布麗拉森以壞女孩之姿獻唱,都讓人眼睛一亮!

撰文:Wei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