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愛重奏》:「奧斯陸首部曲」青年危機的集體焦慮

愛重奏》為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首部劇情長片,與《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及今年初在台上映的《世界上最爛的人》,合稱「奧斯陸三部曲」。

作為「奧斯陸三部曲」首部曲,《愛重奏》有著大多北歐電影的冷冽氛圍,卻以獨特的敘事風格,特顯出眾,並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讓故事輕易穿梭於回憶與現實之間,在時間軸上交織出兩位主角不同的命運與人生。

《愛重奏》

《愛重奏》劇情描述一對好朋友伊利(由伊斯潘克魯曼豪納飾演)和菲利普(安德斯丹尼爾森李飾演)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作家,相約寄出作品初稿的兩人,隨後的際遇卻截然不同,菲利普憑著出眾才氣,成功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瞬間在挪威藝文圈爆紅;而伊利卻遭出版社婉拒,持續在夢想路上努力。

菲利普的人生看似從此一帆風順,但半年過去,卻是伊利與一群好友接回剛從精神病院出院的菲利普。他還有重新來過的可能嗎?而立志要在文壇發光發熱的伊利,最終能如願成為一名作家嗎?

《愛重奏》

《愛重奏》原片名「Reprise」意指樂章中重複、重唱的意思,直接命中電影主題「重來」。而當一切面臨崩潰之際,是否有重新來過的機會?這會是許多人心中都曾妄想過的。導演尤沃金提爾十分擅長運用「時間」元素,帶出每一個世代的「遺失感與失去感」。

隨著年紀增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時間的流逝,不單單是指歲月上的流逝,而是那些年少輕狂的回憶。就好像在一條時間軸上,人站在現今的位置回頭看那些過往回憶,每一個瞬間都歷歷在目,卻只能遵循著宇宙定論的方向前進,無法回頭,也無法倒退。或許這就是導演尤沃金提爾想透過《愛重奏》提出的「青年危機」,從「我是誰?」的身分認同、探討人生意義何在的存在主義,到自我實現的集體焦慮。

《愛重奏》

「奧斯陸三部曲」中的主角設定其實都很相似,他們都是以追求藝術為人生志向,試圖成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然而,追求藝術的同時,生活周遭所面臨的種種卻令他們迷惘且痛苦,也使他們不得不思考最為現實的層面:

「人生是否算真的成功?」

無論是《愛重奏》中兩位 20 幾歲渴望在文壇上獲得一席之地的好朋友;或是《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中剛結束勒戒的 34 歲男人期望生活導回正軌,於是拜訪了朋友、面試工作,甚至還嘗試聯絡前女友,卻發現一切都只是徒勞無功;或是最後《世界上最爛的人》將主角換為女性,她依然得思考在她這個年紀,必須要完成什麼樣的階段性目標,才算是社會所認可的成功人生。

三部曲不僅圍繞在時間的消逝,也以年輕世代需面臨的社會認可、人生實現等為題。

《愛重奏》

《愛重奏》是一部關於青年危機的故事,探討年輕世代該如何找尋自我,並在人生中有所體悟與成長。創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尤其是跟現實一切相違背,終將令人痛苦,究竟該繼續作夢,抑或是果斷放棄,成為大人世界裡的自己。答案或許都在時間裡,時間終究會告訴你一切。

電影資訊

愛重奏 Reprise

上映日期
2022/09/02
愛重奏_Reprise_電影海報

劇情

兩個彼此競爭的好友,一起歷經文學的滋養、青春年少的衝動,也度過了愛情帶來的痛苦,沮喪與事業的起落。 伊利和菲力普都夢想當作家,兩人於是約好不能戀愛,專心實現夢想。但當他們寄出初稿後,卻只有菲力普獲得通過,並瞬間在挪威藝文界爆紅。事業成功的菲力普,愛情也跟著得意,他和凱莉陷入了熱戀,兩人並赴巴黎度假。然而,突如其來的成就和愛情,竟使他一時之間承受不住,而得了憂鬱症。 伊利雖遭出版社婉拒,但卻激勵他更加努力不懈。伊利某次意外獲得了一位大師的指點,讓他寫作技巧突飛猛進,忽然離夢想越來越近。 六個月後,菲力普雖然痊癒了,但他和凱莉的感情卻也面臨了考驗。力圖恢復一切的菲力普,寄了張機票給凱莉,兩人相約在巴黎重新開始。 想再一次擁抱愛情的菲力普,真能達成願望嗎?而堅持實現夢想的伊利,最後能如願成為一名作家嗎?電影以兩條命運線不時交疊、分開,劇情也因為兩個男孩的命運時有驚人發展而變得高潮迭起。

IMDB
--
Rotten Tomatoes
--
PTT
好雷
100%
觀看完整介紹
愛重奏_Reprise_電影海報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