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末日 or 新生?Apple TV+《芬奇的旅程》: 構成人類文明的核心要件,究竟是什麼?

潘光中

「指令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一個老人,一個機器人,一條狗,一台機器騾子,開著一輛露營車,一路往西狂奔,逃避末日太陽耀斑引發的致命氣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 Netflix 短篇動畫影集《愛 x 死 x 機器人》的某一集?不過並不是,這是 Apple TV+ 線上最新上架的科幻電影《芬奇的旅程》的故事概述。本片由湯姆漢克斯主演,明格爾薩普什尼克 (Miguel Sapochnik) 執導,克雷格拉克 (Craig Luck) 及艾弗鮑威爾 (Ivor Powell) 編劇。先送上正式預告。

《芬奇的旅程》正式預告:

「指令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命令與第一法則發生衝突;」

《芬奇的世界》原始片名為「BIOS」,既可以指啟動電腦的初始化預裝軟體「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也可以是「生態鏈/biosphere」的簡寫,顧名思義就是以片中的智慧機器人傑夫 (Jeff) 為雙關主題。不過在 2018 年開拍之後,改以湯姆漢克飾演的主角、工程師芬奇的名字為片名,似乎是想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唯一露臉的大牌演員身上。

【影評】末日 or 新生?Apple TV+《芬奇的旅程》: 構成人類文明的核心要件,究竟是什麼?

導演薩普什尼克之前的知名作品多為電視影集,例如《怪醫豪斯》(House)、《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兩位編劇的電影作品也不多,拉克參與過《奇異博士》的劇本,鮑威爾則是《銀翼殺手 2049》的助理製片和執行編劇。雖然主創都是電影圈新手組合,不過交出來的成績卻相當不錯,無論畫面運鏡、剪輯配樂、敘事節奏都頗具巧思,在一個小品等級的末日公路電影中,深入淺出的好好說完一個非常動人的溫情故事。

 

※以下涉及劇透,請斟酌閱覽

 

末日 or 新生?湯姆漢克斯主演 Apple TV+ 電影《芬奇的旅程》

故事從不遠的未來說起,芬奇在位於密蘇里州的「Tae Technologies」負責研發工作,由於太陽耀斑某次大爆發破壞了臭氧層及磁場,地球上大部分的植物與地表水都被直射陽光的紫外線烤乾,整個密蘇里州只剩下芬奇和他的狗古德耶 (Goodyear),還有他的工作夥伴、迷你機器騾子杜伊 (Duey)。

平日除了頂著抗輻射裝備外出搜刮日用品,芬奇的時間都花在備份人類文明的資料庫、以及組裝人型機器人。而他一直擔心的那一天終於臨到,並不是他的大限將至,而是多個複雜的龍捲風將壟罩他躲藏的碉堡所在地長達四十天,這讓他決定啟動機器人,帶上所有家當驅車前往西岸的舊金山。

《芬奇的旅程》劇照。

《芬奇的旅程》從題材到人設其實都相當小品,但故事富涵著深刻的人文底蘊。

「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之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

知名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 在她晚年的重要著作《文化與承諾》(Culture and commitment/1970) 曾提出過一個觀點:

『人類文明的起源,並不是始自用火照亮黑夜及烹煮熟食,也不是起自製作陶罐儲藏過冬的食物,而是從一根遠古智人斷裂後又癒合的脛骨化石開始。這根腿骨意味著:在這名斷了腿骨的遠古智人受傷期間,得到了他的同伴長時間的悉心照顧與守護。』

芬奇研發人型機器人的目的只有一個:一旦他「不在」了,要有「人」可以繼續照顧古德耶。前往舊金山的旅程中,他不斷嘗試教導充滿好奇心的機器人,如何在這個後文明世界求生;但是給自己取名「傑夫」的機器人雖然偶有建樹,闖下的禍患也不小,還一度累得杜伊遭陷阱摧毀。

這段旅程不斷出現阻礙和驚險,芬奇終究沒能如願到達目的地,但他卻圓了其它心願:沒有顧忌的曬曬太陽,並且能安心把古德耶託付給傑夫。

《芬奇的旅程》劇照。

儘管是虛構故事,不過人類史上第一台智慧機器人的誕生,目的居然只是為了陪伴狗狗?

芬奇不僅創造了傑夫、教會他各種生存技能,他還對傑夫講述自己與父親的故事;去舊金山並不是判斷過利弊得失的理智抉擇,而是在災變發生前的一個約定承諾。身為機器人的傑夫,初期像個跌撞的嬰兒、漸漸成了莽撞的男孩,到最後成長為能擔起責任的男人,於是芬奇終於能放心離開這個世界。

《芬奇的旅程》劇照。

力大無窮的傑夫,動力核心是一個長效燃料電池。

就如同人類社會的父子傳承一般,父親在老去的過程中努力呵護兒子長大,兒子也複製這個過程養育下一代。《芬奇的旅程》把「兒子」的角色換成了機器人,讓觀眾得以進入一個全新角度,來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文明歷程。

《芬奇的旅程》劇照。

當芬奇走到生命盡頭,最放心不下的是古德耶。

 

感人的科幻公路電影,悲傷基調下仍帶來希望

湯姆漢克斯的演技依舊不凡,片中的芬奇明明是個不善於交際的理科宅男,但是他對於曾經輝煌的職涯、錯失拯救那對母女的悔恨、面對傑夫的諄諄善誘及偶爾暴怒等等,都能用最簡單的細節呈現出複雜的心思。至於擔任傑夫的動態捕捉及配音的卡賴伯蘭里瓊斯,雖然無法讓觀眾看到他真正的表情,但光是要頂著厚重裝備和大前輩對戲這點,其實就很值得我們給他好好鼓勵了;而他今年也以真實刑案改編的《惡的序章》(Nitram) 拿下坎城影帝,足見其演技以有一定水準。

就像劇中的芬奇與傑夫,戲外的漢克與瓊斯也在進行著演藝圈的世代傳承與交替。

《芬奇的旅程》劇照。

芬奇與傑夫告別的這一幕,是全劇的催淚高峰。

「如果芬奇不在,機器人必須保護小狗;本條指定優先於其他所有指令。」

一般末日求生主題,都會帶著一點對「人類」這個種族的悲傷與絕望。即便故事最後轉為明亮基調,讓傑夫帶著古德耶抵達了金門大橋,象徵著使命傳承及文明新生;但回頭細想:古德耶總有死去的一天,傑夫脫離了第四條指令之後,就算能找到更換電池及耗材的來源,受到第一條指令的約束,他又能在這個叢林化的世界生存多久?

做為一部公路電影,《芬奇的旅程》在悲傷的基調下,平穩訴說了一段感人的旅程,帶給觀眾感動、溫暖和希望。對照現實世界中正面臨的新冠疫情,或許不如片中的荒蕪末日嚴重,但多少能點燃觀眾對未來的盼望。如果我們都能從芬奇的故事中體會和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親人與朋友,善待和呵護身邊的每一份人際關係,就不會在末日來到或人生盡頭時留下遺憾。

《芬奇的旅程》劇照。

責任、承諾、傳承,是《芬奇的旅程》想傳遞的 B 面故事。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