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第六任詹姆士龐德,《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 是丹尼爾克雷格最後一次飾演這位角色的告別作。從最初不被看好,到推出締造 11 億美金票房的《007:空降危機》,成為該系列最賣座的電影,克雷格從 37 歲演到 53 歲,雖然他與龐德的愛恨一路起起伏伏,如今《生死交戰》將為這位現代英雄的故事作結,克雷格最終忍不住在拍攝尾聲激動哽咽,向陪伴他完成五部龐德電影的工作人員致謝,並感性地說道:
「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榮譽之一。」
現在,這趟 007 旅程將交給下一任龐德接棒,雖然我們目前還不知道獎落誰家,但在那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克雷格是如何在這 15 年中,重新塑造這位 007 系列中的靈魂人物。
2005 年《007 首部曲:皇家夜總會》
2005 年 10 月,丹尼爾克雷格正式宣佈成為第六任詹姆士龐德,當時外界都認為金髮藍眼的他,不管是體型或氣質都不符合小說中的設定,質疑他是否能達到史恩康納萊或皮爾斯布洛南的水準。然而,在《皇家夜總會》推出後,克雷格成功地用他那冷硬且陰鬱的魅力說服了大家。他在片中的表現,有如當時製作人芭芭拉布洛柯里 (Barbara Broccoli) 與麥可威爾森 (Michael G Wilson) 所說的:
「丹尼爾是位傑出的演員,他所擁有的特質將會為這個角色注入現代感。」
在過去的每部 007 電影中,每任龐德的性格經常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通常設定都是玩世不恭、風流瀟灑,而且擁有金剛不壞之身,但克雷格在《皇家夜總會》中改寫龐德的形象。由於本片定為 007 的前傳,克雷格精準詮釋了初出茅廬的龐德——血氣方剛、自大妄為,同時他的搏命演出,讓觀眾都感受到這位英國情報員是有血有肉,不像以往那樣刀槍不入。雖然比較沒有外界期望的英倫紳士風度,但他對女主角的純情,為愛犯下的愚蠢錯誤,讓大家感受到了龐德人性的那一面。
2008 年《007:量子危機》
兩年後,克雷格成功重返大銀幕,推出了《007:量子危機》。與前作相比,這次特效要少了許多,且不再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新奇武器,取而代之的是近身肉搏和龐德本身的性格刻畫。雖然劇情稍嫌單薄,且評價較為兩極,畢竟《皇家夜總會》的好成績,讓人對續作有更大期待。但整體來說,《量子危機》刺激熱血的動作場面依然頗具可看性。同時,克雷格延續前作對龐德的詮釋,繼續描繪一位衝勁十足的性格硬漢。
2012年《007:空降危機》
由山姆曼德斯 (Sam Mendes) 執導的《007:空降危機》讓 007 電影不只是純粹的動作娛樂片,更多的是聚焦在時代的變遷,特別是龐德本身的年紀增長和內心轉折,而第三度演出龐德的克雷格,再次證明了他對這位角色性格與內心的精湛詮釋。
再怎麼強大的英雄也不可能是時間的對手,拯救世界不再是輕鬆地化險為夷,克雷格在片中貼切地詮釋了那體力逐漸不堪負荷、槍法不如以往的龐德,同時也成功地演出內心不願屈服的愛國之魂。因此,這部電影的亮點不只有 007 Aston Martin 經典汽車的回歸,透過前面兩部的鋪陳,我們可以看到龐德性格的塑造,在他那冷酷的外表下其實有顆炙熱也脆弱的心。
雖然《空降危機》在全球票房大賣 11 億美金,獲得大眾青睞,但克雷格似乎對飾演龐德感到疲倦。在本作成為口碑熱門之前,克雷格曾在《滾石雜誌》的訪談中,透露了他對 007 的厭惡:
「從我參與這系列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試圖離開,但他們不讓我走。我同意了再繼續拍幾部,就讓我們來看這部會最終的成果吧,因為生意就是生意,如果這事搞砸了,我有一份有人會很樂意拿來擦屁股的合約。」
然而,在《空降危機》上映的一年後,他好像又對飾演龐德這件事看開了:
「如果人們還想看這些電影,我會盡我所能地繼續演下去,或直到我的膝蓋爛掉。」
在丹尼爾克雷格多年來一系列「坦率誠實、不時充滿咒罵」的眾多訪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出演這位角色的複雜且矛盾的情緒。而當第四部 007 電影要推出時,克雷格似乎真的快扛不住扮演龐德的巨大壓力了。
(下集待續)
電影資訊
007 生死交戰 No Time to Die
- 上映日期
- 2021/09/30

導演
劇情
延續上一集的故事發展,從前線退休的 007 詹姆斯龐德(丹尼爾克雷格 飾),在牙買加享受著平靜的餘光,但當他的 CIA 中央情報局舊友菲利克斯萊特出現,前來向他尋求幫助,這短暫的平靜也隨之結束。 軍情六處長官M(雷夫范恩斯 飾)派給龐德的任務本是去營救一個被綁架的科學家,但他不只發現他的 007 位置被一位女性探員取代,更發現他將要面對一個新型態科技犯罪組織,讓自己身陷危險之中。這次他要掙扎在瑪德琳史旺博士的背叛(蕾雅瑟杜 飾),以及試圖扮演上帝角色的反派薩芬 ( Safin )(雷米馬利克 飾)的威脅。
- IMDB
- 7.4
- Rotten Tomatoes
- --
- PTT
- 好雷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