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唐納逝世:好萊塢史上最偉大的全能商業電影大師,帶走我們最後的幻想

布魯斯威利 (Bruce Willis) 本來應該在2006年退休,理論上是這樣。

在十幾年的各式銀幕戰場生涯後,威利老了,髮際線已經過頭頂中線了。76 歲的導演李察唐納 (Richard Donner) 告訴他,有個關於老警察的故事,在老頭要退休的最後一天,遇上了全民公敵的危機,但這位老先生不是終極警探,卻決定跟麥克連一樣豁出去執行正義。唐納最後說服了威利主演《狙擊封鎖線》(16 Blocks),這成為威利過去 15 年來少數還可以看的電影之一……不過,這部看來就像要退休的麥克連會拍的電影,卻沒有讓威利順帶退休。接下來的 15 年,威利盡力讓自己成為了 B 級片天王,在許多 B 級片演到一半時領便當。

唐納執導《狙擊封鎖線》。

真正應該要退休的,似乎應該是執導《狙擊封鎖線》的唐納,他 76 歲了,好萊塢談到這位重量級的監製、導演與編劇時,無不立正致敬——然後私底下小小聲地說「他過氣了」。舉個最好的例子,還是 2006 年。這一年應該被好萊塢封為「李察唐納之年」,讓這位職涯超過 40 年的偉大商業電影大師,享有他應得的尊敬。在《狙擊封鎖線》於 2006 年 3 月上映後 3 個月,《天魔》(The Omen) 在 6 月初上映;6月底,《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 也上映了。而很少觀眾還記得,這兩部電影最精彩的版本,都是唐納執導的。

2006 年的《天魔》與《超人再起》。

「影壇大師」這個名號是獻給影展獲獎導演的,未必會獻給李察唐納這樣一生都想給觀眾「刺激與歡笑」的導演。「大師」代表著他的電影語法、眼界與作品內涵,足以為業界人師。而我要告訴你,為什麼我們應該稱呼李察唐納是好萊塢、乃至全世界影壇的電影大師:因為他改變了電影歷史、創新了電影技術、而且製造了許許多多至今仍然難忘的電影回憶。這些功績是跨時代的,沒有多少新導演的成績能夠超越它們。

李察唐納與《超人再起》導演布萊恩辛格

1978 年由唐納執導的《超人》(Superman),是超英雄電影的大前輩,這不是影史第一部超英雄電影,卻是奠定往後超英雄電影發展的里程碑。想想在那個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還得用釣魚線吊起 X 戰機的 70 年代,《超人》已經能讓克里斯多福李維 (Christopher Reeve) 飛翔於大空之中,讓我們驚呼那不是鳥、也不是飛機、而人真的能飛。

《超人》。

如果以《超人》精彩的技術層面表現來看,它入圍「最佳音效」與「最佳視覺特效」獎絕對是無庸置疑——而且盧卡斯驚人的《星際大戰》剛好在前一年上映,兩雄沒有在這兩個關鍵獎項上對決。但是最尷尬的問題來了,《星際大戰》奪得了第 50 屆奧斯卡「最佳音效」與「最佳視覺特效」獎,而第 51 屆奧斯卡的《超人》……卻沒有得到特效獎,它得到了一個怪獎:「特別成就」獎。

《超人》。

這個成就獎是實至名歸,因為拍出如此具有說服力的飛行畫面,不是單靠普通攝影機可以成就。得獎者之一的佐藍佩瑞斯克 (Zoran Perisic),為了這個飛行特效製作了一台前投影系統:簡單說,就是在攝影機前安裝一台小型投影機,將超人的飛行畫面投影在鏡頭上,而主攝影機拍攝的街道與山谷等遠景上,就能出現英姿颯爽的超人。這套可以自由移動鏡頭、還能同步縮近放遠鏡頭的「Zoptic front-projection system」,是特效史上的經典創新。所以,當然,一般的特效獎不足以表揚《超人》的成就。

唐納執導《超人》。

後來的新《超人》電影,幾乎都要模仿唐納的《超人》,一定得讓凱艾爾飛行在太空中俯瞰地球,布萊恩辛格的《超人再起》致敬了一次、查克史奈德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也致敬了一次。唐納賦予超人宗教性的形象,在片中馬龍白蘭度給兒子的一段留言裡表露無疑,說著:

「你要成為人群中的光、成為他們希望的象徵。」

而這個論述,直到拍出超人殺了人的顛覆版本《超人:鋼鐵英雄》,都持續重複著。

《超人》白蘭度與唐納。

甚至在《超人》30 年後的 2008 年超英雄電影《鋼鐵人》,我們都能看到唐納的影響:監製本片的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吉,在好萊塢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李察唐納旗下做秘書。這位學習力極強的年輕人,從這位超英雄宗師與師母蘿倫蘇勒唐納 (Lauren Shuler Donner) 身上學到了不少。他理解到尊敬漫畫原作,是拍好超英雄電影的基本需求。但是,反過來也不能被漫畫束縛,必須以「拍出好電影」為目標,而不是「拍出好的漫畫改編電影」。

凱文費吉。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