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AKIRA》阿基拉三十週年!30年前的新東京都,看起來依舊那麼新

少年們騎著「 阿基拉 」重型機車,在 2019 年新東京的街道上風馳電掣,尾燈的霓虹光束化成長長不散的尾巴;而同時,一間看守嚴密的醫院裡正進行著源自戰前的神祕實驗,衰老的小孩們正等待著他們的好朋友再度回家……

漫畫家 大友克洋 監督作品, 動畫電影 《 阿基拉 》(AKIRA) 即將滿 30週年。

再過幾天,1988 年 7 月 16 日上映的動畫電影《阿基拉》(AKIRA) 就要迎接它的 30 歲生日,這部戲裡戲外都很瘋狂的作品,30 年來仍然沒有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今年的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 裡,我們甚至仍然看得到《阿基拉》的身影。這是一部關於未來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過去的電影,這也許是它永不退時、永遠看起來那麼新穎的原因:《阿基拉》是超越時間束縛的。

當年的日本 動畫電影 《 阿基拉 》讓歐美影迷留下深刻印象,即使今日,仍能在《 一級玩家 》等作品看到它的影子。

電影《一級玩家》裡,阿基拉重機的身影。

 

他的作品影響世界 : 大友克洋

大友克洋(おおとも かつひろ)親自畫了《阿基拉》的漫畫,但對這個鄉下孩子而言,能最棒地呈現他腦中幻想的方式卻不是畫畫,而是電影。那些流動的影像才能囊括他想表現的所有細節,而這跟他年輕的經歷有關:他少時常常坐上三小時的單程電車,到熱鬧的都市裡去看電影,自此之後,他便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電影。

創作出近未來科幻世界《 阿基拉 》的漫畫家 大友克洋 ,也親手催生了本作的動畫電影。

當年的大友克洋。

他還記得那些電影包括了《逍遙騎士》(Easy Rider) 與《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當年的日本戲院,配合洋片還會聯映一些日片,像是黑道劍鬥片或是日活的粉紅情色電影。他一次可以看上好幾片,而這麼混亂綜合的觀影體驗,似乎不是適合一位有志電影的孩子的最好環境,但這卻成為了大友克洋創作的中心根柢:自由、亡命、對速度的熱誠、無理由的暴力與悽慘的性愛。

大友克洋年輕時代的作品,便已充滿各種能量。圖為《 童夢 》。

大友克洋 1980 年的作品:《童夢》。

70 年代大友克洋終於能搬到日本的中心──不夜城東京生活,可以想像東京繁華的夜生活……那些高掛在摩天大樓外的霓虹燈似乎永不熄滅……大友常常在東京夜晚的街道上走著,好奇東京人該怎麼就著七彩霓虹的閃爍光芒睡著。1980 年他畫出了《童夢》,故事敘述在日本特有的巨獸集合住宅社區 (マンモス団地) 裡,一個剛搬家的小女孩與老人的超能力決鬥,這是第一本獲得日本 SF 大賞的漫畫作品。

 

泡沫經濟成就不朽經典

而到了 1986 年,大友畫出了《阿基拉》,這套系列的第一本書馬上獲得了銷售冠軍。

大友克洋 在 80 年代所創作的代表作:《 阿基拉 》。

《阿基拉》系列漫畫。

現在的你也許覺得對這套科幻暴力經典來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但是你得拋開那些《阿基拉》的研究論文或是 YouTube 影片,想想 1986 年是怎麼樣的一個時代:日本當時正進入了有史以來經濟景氣最好的時代,也就是「泡沫經濟」時代 (バブル経済),日本錢淹腳目,路上的行人揮著鈔票在攔計程車,新鮮人的年薪在千萬日圓之譜,社會上充滿著千奇百怪的現象。這讓描述未來故事的《阿基拉》看起來,好像是一本描寫當下社會風氣的漫畫:每個人都變成狂亂風暴中的迷路小孩。

但也是因為有賴泡沫時代,這部大友克洋終於能夠一圓心頭電影夢的作品才能拍成。大量的公司在泡沫經濟中獲利滿滿,滿手的現金找不到地方投資,只好找尋最有「未來感」與「藍海感」的項目投資,大友克洋的電影也成為了很受注目的投資標的。《阿基拉》有了預算,自然有了底氣,大友克洋不想再遷就漫畫格線的限制,他要人手加倍在每幅畫格裡的細節上投注精力,藝術指導非常困惑,大友到底要怎麼呈現這麼一個有社運暴力、超能力、街頭飆車、狂熱宗教活動的「新東京都」:《阿基拉》的世界觀設定到底是什麼?大友沒有回答他,他用畫圖回答他:他畫了一幅非常精細的新東京都骯髒街道即景。藝術指導看了之後,只能搖搖頭,說他做不到這種效果。

《 阿基拉 》Blu-ray版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kCdsW_42I

 

近未來經典之作──

但最後我們知道成果是美滿的,耗資了 10 億日圓、無數新鮮的肝與血尿、《阿基拉》變成了一部幾乎完美的傑作。就如同那位搞不清楚的藝術指導一樣,我們也搞不清楚《阿基拉》到底算是什麼電影:科幻、動作、恐怖、暴力、偏差少年青春、腐敗政治、混亂社會,什麼題材《阿基拉》都摻了一點,這盤螢光色系的大雜燴卻意外地美味。大友克洋把自己成長歲月的 70 年代記憶:流血街頭學運、暴走族在東京街道橫行、與街頭棄養孤兒問題,投射到遙遠的未來社會去。《阿基拉》最終決戰的舞台位於建設中的奧運運動場,而奧運正是 60 年代日本進入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別忘了最後那宛如核彈爆炸的畫面,妳知道日本人會想起些什麼。

《 阿基拉 》帶給世人的,不只是藝術與故事上的成就──還有某個世代的人們,內心所潛藏的共同記憶。

等於說,大友克洋把 40 年代到 80 年代的日本記憶,全放進了果汁機裡攪得粉碎,然後倒進那台火紅的機車油箱,讓它上路。

過了 30 年,有許多動畫與電影比《阿基拉》更暴力、更情色、更加科幻與迷幻,但是沒有任何一部動畫,能像《阿基拉》那樣呈現一個紙醉金迷的破敗高速未來世界,那種骨子裡的躁動感就如同機車排氣管的震動一般強烈,你甚至得抽根菸或喝杯酒來看這部動畫,但很可能發現直到演完,那杯酒仍然未沾一口,《阿基拉》就是有這種魔力。

《阿基拉》是 2019 年的新東京故事,故事裡提到 2020 年東京將再度舉辦奧運:你是否感覺到一絲毛骨悚然?

 

延伸閱讀:

《 AKIRA 》外星人降臨!?全手繪科幻鉅作不朽稱霸,好萊塢真人化確定!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