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觀眾喜愛的「燒腦神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全新力作,電影《天能》終於正式上映,承襲導演一貫的燒腦風格,甚至更上一層樓,這部極具風格的科幻諜報電影,上演一場同時順行又逆行的複雜時間大戰。
對許多觀眾來說,《天能》絕對是諾蘭目前為止最為燒腦的一部作品,甚至在看完整部電影後仍摸不著頭緒……以下我們整理了外媒 CNET 網站列出的《天能》結局解釋、重點、疑問解惑與分析──以下內容當然含有大量劇透,請斟酌閱讀。
*貼心提醒:以下內容將有大量《天能》劇透
-
「入侵」到底是什麼?
在遙遠的未來,某位科學家研發出一套能夠逆轉「熵」的科技,讓人和物體能夠「逆時而行」。熵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物理概念,通常用來解釋為何有些時間順行的情況下自然發生的事物,一旦時間逆行卻不會發生。根據其中一種解釋方式,冰塊融化、鹽或糖溶解、製作爆米花或煮沸開水都能夠增強你家廚房裡的『熵』。
而在電影《天能》的世界觀中,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主角」就看到一個擁有「逆熵」的子彈,能夠從彈孔逆向飛回彈匣中。若你想「逆行」,由於一般的空氣無法進入逆行者的肺,在時間中逆行的人們必須得穿戴特別的氧氣罩才能行動自如,這也方便觀眾們區分畫面中的人們誰是逆行者;倘若逆行者接觸到順行時間中的自己,就會造成「自我毀滅」──等同於自殺行為。
-
「演算機」是什麼?
演算機能逆轉整個地球的熵,引發熵反向,足以毀滅全世界。被分成九個物件的演算機分別被藏在九個擁核國家之中,主角曾一度受命奪取的稀有元素鈽 241,正是完成演算機的最後一個部分。
-
薩托的計畫是什麼?
由肯尼斯布萊納飾演的俄羅斯軍火商安德烈薩托,與一個來自未來的神秘機構之間有著聯繫,由於罹癌的他來日無多,決心要拖整個世界與他一同陪葬,他將一切寄託在足以逆轉整個地球的「熵」的末日裝置,也就是「演算機」。
薩托回到過去曾與伊莉莎白戴比基飾演的妻子凱特一同在越南度假的時間點,那是貌合神離的兩人近期最親密的一段時光,計畫在那裡終結自己的生命,藉此啟動與他生命跡象相連結的末日裝置。
-
為什麼未來人會選擇與薩托合作?
遙遠的未來,一切都已遭到毀滅。一個神秘組織開始與薩托接洽,試圖殺死過去的所有人,因為這一切都是他們的責任。未來人相信只要逆轉整個地球的熵,就能夠阻止氣候的變遷。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之下,他們願意殺死自己的祖先,藉此確保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這也牽扯到了所謂的「祖父悖論」(grandfather paradox)。
-
薩托是誰?
薩托出生在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居住在一個封閉又神秘的小城鎮,而那裡有著大量的敏感設施,像是擁有鈽元素生產工廠的核能研究站。青少年薩托在正確的時機,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在位於西伯利亞的家鄉發現「演算機」的其中一部分。
製造出演算機的未來科學家將這個設備送回過去,藉此不讓任何人取得這項毀滅世界的技術。然而某個神秘組織卻聯繫上找到碎片的薩托,並將在好幾個世紀後才會完成的完整演算機,放到他遭到核武摧毀的家鄉某個情報祕密放置點。
這個組織也將金條透過時間逆行科技交給薩托,當成傭金。
電影資訊
天能 Tenet
- 上映日期
- 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