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回顧恐怖片的十年之間 (上):從《奪魂鋸》到《厲陰宅》,舊榮光的消失與新世代的文藝復興

人狼屋

不知不覺間,21 世紀又過了第二個 10 年。無論是千禧黎明的不安與焦慮、後 911 時代瀰漫的恐懼及猜忌,或冷戰局勢再現引發的危機感,這風起雲湧的 20 年宛如一齣巨大的恐怖片,也徹底改變恐怖電影的取材方向及遊戲規則。但在我們亦步亦趨、忐忑不安地適應新世紀時,恐怖片卻迎來欣欣向榮的黃金時期,再次印證了動盪社會與恐怖片之間的共生關係。

從《奪魂鋸》(Saw) 到《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0~2019 這十年之間有著許多話題不斷的恐怖電影,我們將以上中下三篇文章形式,帶您回顧這段時期是如何承襲前十年的恐怖熱潮,並進行新舊交替的革新過程。除了品質與數量的提升外,恐怖片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有志之士更利用恐怖片為媒介,引領觀眾思辯性別、種族、宗教與人權的敏感議題。

同名小說改編,約翰卡本特導演 1988 年執導的恐怖片《X 光人》中有許多劇情,今日看來令人不寒而慄。

《X 光人》(They Live) 差點變成某些國家的現在進行式。

 

續集電影的衰亡更替:從《奪魂鋸》系列到《厲陰宅》宇宙

2010 年是個日換星移的里程碑,十年前叱吒風雲的《奪魂鋸》與《絕命終結站》(Final Destination) 紛紛見好就收,放棄一年一部續集的老傳統。至於同為「殘虐情色」(torture porn) 路線的《驚聲尖叫》(Scream) 反而在退隱十年後企圖捲土重來,並以新三部曲計畫破滅的慘烈收場告終。

不過《奪魂鋸》系列仍有放手一搏的雄心。除了第八集兼重啟作《奪魂鋸:遊戲重啟》(Jigsaw, 2017) 外,它也將在 2020 年推出第九部作品(但不會延續之前的故事線),挑戰喜新厭舊的恐怖迷。

《奪魂鋸》(Saw) 、《絕命終結站》(Final Destination) 以及《驚聲尖叫》(Scream) 皆為砍殺類的恐怖電影。

三部終結作的標題剛好是「3、4、5」,也算是有趣的巧合。

推薦閱讀 >> 什麼?ㄇㄉㄈㄎ!《奪魂鋸》重啟版電影《螺旋:奪魂鋸之書》(Spiral: From the Book of Saw) 首支預告公開

隨著觀眾對砍殺電影的興趣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靈異電影與社會恐怖片。《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 以驚人的口碑與投資報酬率打下布倫屋製片公司的江山,也延伸出五部歹戲拖棚的續集。在《奪魂鋸》系列失控前便已棄船逃生的原創者溫子仁,則憑著《厲陰宅》系列再次闖出一片天。

《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 與《厲陰宅》(The Conjuring) 系列皆以靈異現象為題材,獲得不錯票房。

《靈動:鬼影實錄》與後來的《鬼入鏡》系列,以及從《厲陰宅》開始的厲陰宅宇宙系列電影。

推薦閱讀 >> 鬼入鏡系列第七集: 派拉蒙證實《鬼入鏡 7》製作啟動 攜手布倫屋再現鬼影實錄!

從第二集開始越來越像動作片的《國定殺戮日》(The Purge),因為內容呼應了全球貧富不均、極右派狂潮再起與種族歧視等現象,在一開始不被看好的情形下,仍默默地累積口碑及影響力,成為這十年內最長命的續集電影。此外,影集版的《國定殺戮日》讓這個似曾相識的反烏托邦未來,有著更具體且多元的完整面貌,使系列的命脈得以順利延續。

恐怖電影《國定殺戮日》(The Purge) 呼應了貧富不均、極右派狂潮再起與種族歧視等現象,默默累積了口碑及影響力。

《國定殺戮日》。

 

哥吉拉、巨齒鯊等怪獸迎來大銀幕曙光;闇黑宇宙怪物卻望向黯淡夕陽

長久以來,怪獸電影(尤其是巨大生物電影)常被視為一成不變且缺乏真實感的速食娛樂。直到 2008 年《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 出現用仿紀錄片拍攝怪獸的創意,才讓此類電影出現久違的轉機。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