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電腦選的啦!華納影業將使用 AI 技術判斷哪部電影才能發大財

我們看過很多有關蝴蝶效應的電影,描述世界的崩壞可能來自一個小小的決定。如果這些電影與理論都是真的,那麼也許我們現在可以來慶祝好萊塢的末日降臨了:好萊塢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公司之一華納影業,已經決定透過 AI 系統來幫助他們決定該製作或收購哪些電影。這想必能讓日理萬機的電影公司高層,每天都能少死好幾億的腦細胞──等等,腦細胞不拿來思考那不然要拿來幹嘛,睡覺嗎?

我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卻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來,而且還是發生自最喜歡搬演 AI 機器人殺全家、殺國家、殺掉整個地球的好萊塢,瞬間當然令人疑惑,到底是誰告訴我們「天網」(Skynet) 很恐怖的。根據好萊塢報導者的報導,華納影業「已經」與高科技廠商 Cinelytic 合作──沒錯,是「已經」,他們去年已經正式啟動合作──將透過底層由 AI 技術建構的專案管理系統,來協助他們的製片規劃。Cinelytic 的宣傳詞淺顯易懂,想必讓華納看得心花怒放:「我們為您帶來更完美的電影事業發展」、「最大化您的事業成就」。

索尼影業 2019 年的《MIB 星際戰警:跨國行動》票房與評價雙雙滑鐵盧。

索尼影業 2019 年的《MIB 星際戰警:跨國行動》(Men in Black: International) 表現非常悽慘。

但別責怪華納影業,事實是好萊塢並非只有華納與 Cinelytic 接觸,Cinelytic 在官網已經大剌剌地列出合作夥伴──好萊塢也沒多大,幾間大型電影公司的名號赫然在列,像是索尼影業與勝圖娛樂 (STX Entertainment)。另外還有電影投資公司哨兵財務 (Sentry Financial) 與靈巧媒體 (Ingenious Media)──投資當然需要人工智慧看出人腦盲點中的獲利可能。

Cinelytic 已與許多大公司合作,其中包括索尼與華納影業。

Cinelytic 的客戶與合作夥伴。

 

華納影業與 Cinelytic 合作,走入 AI 選片時代

事實上電影工業的複雜度與時俱進,在數年前的美國經濟危機之後,熱錢不再將好萊塢視為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像《教父》(The Godfather) 演的黑道將手伸進娛樂圈獲取暴利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觀眾的口味更叼了,他們更少踏進戲院,讓這個黃金之都的光芒也隨之黯淡,連黑道也沒興趣湊熱鬧了。

電影工業的複雜度與時俱進。

電影《豪情四海》(Bugsy) 就在講述二戰之前黑道與電影圈的曖昧關係。

但是「觀眾口味更重了」只是想當然耳的推論,是什麼讓觀眾不想再多看一部電影?是什麼讓觀眾對所謂的祭典電影 (Event Film) 仍然充滿 N 刷的期待?在這個數據更多元更大量的年代,我們需要資訊系統來幫忙釐清真相。基於 Cinelytic 的資訊彙整與預期分析,華納影業可以藉此來判斷在計畫階段的新電影企畫案是否靠譜。

依靠 AI 人工智慧分析大數據也成為影視產業的趨勢。

原本這項工作全賴電影公司製片部門監製們的智慧,他們必須清楚劇本裡的戲劇魅力在哪裡、必須估算出實際製作的預算會不會太浮誇、還得思考適合的角色人選。別忘了,演員的檔期與價碼也需要考慮。這些要項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庶務性質的估算,它們都間接地影響這部電影的叫好叫座程度。

一部電影計畫的可執行度必須透過許多數據分析來判斷。

而如今更多元化的海外市場將讓這些製片難題再複雜個幾番,好萊塢的大型片商都有不少海外部門,這些部門基於不同的在地文化與市場規模,都會制定不同的發展方向,連帶影響到好萊塢本社的年度製作重點計畫內容。如今華納影業在與老鼠之家和環球影業三強鼎立的情況下,積極推廣以異國文化為主題的電影。如同 2018 年華人題材的《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 或是墨西哥文化的《哭泣的女人》(The Curse of La Llorona) 等等,這些電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它們的全球票房都超出成本幾乎 8 倍以上──證明了這條「全球取經」的路線是正確的。

以華人文化為題材的《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 票房表現優異。

《瘋狂亞洲富豪》瘋狂賣座。

而 Cinelytic 的系統看來可以讓華納更輕鬆地做出決策:它甚至可以分析出演員的「吸金力」,藉此統計這部電影企劃裡的總和預期票房力,分析出未來它在院線與串流平台上發大財的機率──這就像你在無數電影裡那些冷酷無情的機器人台詞:「你的存活機率只有 2%」。但現在反過來了,電影公司高層會看到的數字也許是:「這部電影鐵定讓你發大財!」

以墨西哥都市傳說為題材的《哭泣的女人》符合觀眾胃口。

《哭泣的女人》超瘋狂大賣。

專家系統已經是發展超過 40 年的電腦技術了,如今透過大數據與 AI 技術的加入,讓窺視未來漸漸不像是《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 裡那麼詭異。Cinelytic 由托比亞斯奎瑟 (Tobias Queisser) 在 4 年前創辦,而他們的產品已經經過 3 年的模型訓練與測試, 2018 年還獲得了 2 百多萬美金的投資挹注。勝圖娛樂是 Cinelytic 的早期客戶,他們今年遭遇了影響社運的重大業績慘敗,出品的兩部闔家同歡電影《摩比小子大電影》(Playmobil: The Movie) 與《醜娃娃大冒險》(UglyDolls),在市場上都笑不出來,勝圖娛樂原本野心勃勃想在香港股市上市的計畫也被迫中止。

Cinelytic 的早期客戶「勝圖娛樂」2019 年出品的兩部闔家同歡電影《摩比小子大電影》(Playmobil: The Movie) 與《醜娃娃大冒險》(UglyDolls) 雙雙失利。

《醜娃娃大冒險》。

看來是 AI 拯救人類的時刻了。AI 沒辦法幫你想出更好的劇本、也沒辦法監控製作的品質,但它至少能讓電影公司們少花點錢:電影公司長年來在各大影展上紛紛砸下重金購買電影,這些影展認證的好評電影,很有可能成為日後廣大觀眾喜愛的電影,更可能為公司在奧斯卡或金球獎這樣的大獎典禮上奪金,這種將影展當作試金石的策略沒錯,但事實是電影公司經常看走眼。

《摩比小子大電影》票房跌跤。

《摩比小子大電影》看起來像是山寨版《樂高大電影》。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