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歐洲電影大師幕後推手 一窺法國當代重要獨立製片MK2

地下電影

1895 年,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巴黎卡普辛大道上的「大咖啡館」地下室中,向每個入場觀眾收取一法郎,並放映十部短片,這次活動被視為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公開商業放映。法國巴黎,是所有電影的開端。而在這個電影重鎮,近代有著不可忽視的獨立製片公司,名叫『 MK2 Productions 』。

MK2 Productions

相信熟稔於歐洲電影的影迷對這三個字應該不陌生,時常在電影剛開頭跑出這兩個英文加一個數字,MK2 由法國導演瑪琳卡米茲(Marin Karmitz)一手創辦,瑪琳卡米茲原為導演,生涯前後共執導了七部電影,其創作色彩偏左翼,在 1972年,生涯最後一部劇情長片《Coup pour coup》因面臨沒有片商願意發行的尷尬情況,導致瑪琳卡米茲下定決心自己發片,並直接促使了製作公司 MK2 的誕生。

後兩年,於 1974 年瑪琳卡米茲甚至決定在法國巴黎的巴士底,在充滿歷史痕跡,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地點,成立了第一家自己的戲院,當時名叫『14 Juillet-Bastille』,翻譯成中文便是:7月14日巴士底戲院,向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日子致敬意味濃厚。

雖說現今已改名為『MK2 Bastille』,但當時瑪琳卡米茲從上游製作、發行到最下游的戲院與觀眾誠懇溝通,將他心中認為的好電影,但不受注意的片子推廣出去,此作法有效且直接,讓這些所謂的冷門藝術電影,有最好的放映舞台,並成功影響了觀眾的觀影口味。

MK2 Productions 作品

『擁抱冷門片,將小眾藝術片推廣出去。』幾乎可說是 MK2 Productions 的品牌精神,而 MK2 Productions 發跡後,可說是名導演的重要推手,其製作的影片活躍於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影展,已故法國導演路易馬盧(Louis Malle)橫掃威尼斯,拿下包含金獅獎在內五項大獎的《童年再見》,已故波蘭大師奇士勞斯基擒下金獅、茱麗葉畢諾許稱后的《藍色情挑》、拿下柏林最佳導演銀熊獎的《白色情迷》和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紅色情深》,已故法國導演克勞德夏布洛將伊莎貝雨蓓推上威尼斯后座的《儀式》和《女人的故事》,奧地利當代大師麥可漢內克一舉拿下坎城評審團大獎,且將伊莎貝雨蓓、班諾馬吉梅拱上帝后寶座的《鋼琴教師》,已故伊朗大師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將茱麗葉畢諾許推上坎城影后的《愛情對白》、加拿大天才導演札維耶多藍一步步崛起的《雙面勞倫斯》、《湯姆在農莊》以及拿下坎城評審團大獎的《不過就是世界末日》,從近30幾年來看,MK2 Productions 經手製作的皆是大師之作。

MK2 合作導演 賈樟柯

此外,在歐洲市場外,MK2 更將觸角伸進亞洲,中國著名第六代導演賈樟柯就長期和 MK2 合作,從《天註定》的發行到《山河故人》的製作都相當成功,接下來更和賈樟柯自己的暖流文化集團合作,未來朝著製作、發行、電影院甚至 VR 領域產生更緊密的交流,且除了製作外,MK2 本身的銷售和發行也都一手包辦,甚至前文提到最下游的戲院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目前巴黎超過 60 個放映廳、西班牙超過 110 個放映廳成績都十分亮眼,這些長期耕耘下來的結果都奠定了此公司在歐洲不可撼動的地位。

現今 MK2 由瑪琳卡米茲的兩名兒子納塔奈卡米茲和納塔奈卡米茲主理,未來手上則有賈樟柯執導、其繆思女神趙濤、柏林影帝廖凡和金馬最佳導演暨男主角的馮小剛主演的《江湖兒女》、《依達的抉擇》名導帕利科斯基的新作《Zimna wojna》、以《衡量一個人》拿下坎城影帝的文森林頓主演的《At War》等多部電影在製作,期待接下來 MK2 為電影世界帶來的精彩作品。

關於「 MK2 」後記:

於去年有幸去了一趟巴黎,當然要到 MK2 所經營的戲院朝聖一下,此家戲院搭地鐵搭 10 號線或 4 號線到 Odéon 站。

MK2

這裡很有趣,預告、廣告可以播 20 分鍾,播到 10 分鍾還在廣告時,我還走出去確認有沒有走錯放映廳。一般票價 11.20 歐元,MK2 放映的電影場次非常少,買票不劃位,進去直接找位子,且影廳坐位沒有飲料座,但有賣飲料,影廳非常舒服,音響很棒,但觀眾播完就離開,一樣很少人看完工作人員名單,這次選看的電影為雷利史考特的《異形:聖約》。

MK2 戲院

可以看到照片裡戲院正在播映的海報有《逃出絕命陣》以及由可樂電影引進的《搖擺浮生錄》和由鴻聯國際引進的《失控隧道》

延伸閱讀:

影評人的最愛!影迷們最值得關注的獨立製片公司「A24」
挑戰禁忌的相戀! 這六部「跨物種」愛情電影道出戀愛真諦
【影評】《不思議女人》不僅為愛奔走,更要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