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加拿大導演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的恐怖片,或許有人會想到「身體恐懼」(body horror) 這個字眼,這個名詞非他所創,卻精準地闡述他的作品風格。柯能堡所構想的身體往往處於不穩定的流體狀態,彷彿隨時會爆發變形。異變一旦發生,結果總難以預料,不是扭曲增生,就是與金屬機械融合。但這些怪異的突變肢體,卻保有穩定和諧的自然美感,展現出罕見的醜惡之美。這個矛盾的特質,或許反映他的兩種面貌:事事求是的科學家,以及對破壞秩序著迷的藝術家。柯能堡在年輕時曾醉心於昆蟲與生物學,即使日後離開了科學領域,他的電影仍像一台超大型的顯微鏡,以超然理性且不帶感情的視角,仔細觀察人類在鏡頭下的生與死。

加拿大鬼才導演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前情提要:【專題】經典科幻恐怖片《變蠅人》The Fly ( 4 ):沒有變蠅人的「變蠅人的詛咒」
製片史都華康菲爾德 (Stuart Cornfeld) 與編劇查爾斯波格 (Charles Edward Pogue) 帶著「變蠅人」的重拍計畫與他接洽時,柯能堡立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讀過 George Langelaan 的原著小說,也看過最早的《變蠅人》電影。故事對人蟲融合的描寫,無疑地與他的興趣及美學觀一拍即合,但他並不想照本宣科的重拍。對他來說《變蠅人》有著驚人的創意,但不甚完美。他希望以自己的方式重塑變蠅人,並將新時代的社會議題置入這個影射核子恐懼的老故事中。
對柯能堡的堅持,康菲爾德欣然同意,但此刻還有一個難關要克服。柯能堡正忙著將小說《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改編成威廉赫特主演的科幻片。礙於檔期,康菲爾德曾一度忍痛放棄這位頭號導演人選,直到柯能堡因理念不合而退出拍攝計畫,重拍版的《變蠅人》才順利邁出第一步。命運是個奇妙的東西,觀眾雖然盼到了柯能堡執導《變蠅人》,卻也從此失去了柯能堡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不過他在原始劇本提出的一些構想(包括火星突變人及藏在手足體內的叛軍領袖)仍保留在最後的成品裡。

柯能堡還未退出前在《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原始劇本提出的其中一個構想──藏在手足體內的叛軍領袖
更加撼動人心的變蠅人
柯能堡接手了波格的劇本初稿後,開始大刀闊斧的改寫整個故事。波格的構想較接近《變蠅人重生》的路線,把重心放在科學家與財團的專利競爭,並讓變成怪物的科學家以悲劇英雄的姿態展開反擊。柯能堡則將人物關係大幅濃縮,把省下來的篇幅用來敘述主角賽斯布朗德的異變過程。柯能堡用布朗德身體的變化隱喻慢性疾病(也有一說認為與八零年代的愛滋病恐慌有關),這讓他的《變蠅人》像是布朗德在伴侶的陪伴下,一邊與絕症奮戰,一邊寫下的病榻手記。
因此,柯能堡保留了賽斯的語言能力,而非像舊版或波格的劇本出現無法溝通的窘境。他希望讓賽斯親口訴說自己身體的變化與糾結的心情,就像疾病敘事 (illness narrative) 的作品一樣,以緩慢且漸進的方式讓觀眾感同身受賽斯的痛苦。這個故事在柯能堡的手上變得更為細膩,卻也更加殘酷。他捨棄原著小說倒敘的懸疑手法,也不願重複續集各種花俏的點子,他只是邀請觀眾走進賽斯的日常生活,見證塞斯身體的突變如何撕裂他與伴侶的關係,並傾聽蒼蠅人扭曲外表下的悲痛吶喊。柯能堡的作法讓 1986 年版的「變蠅人」比舊作更加撼動人心,也留給當時的人們不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