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梅爾吉勃遜監製、吉姆卡維佐主演的《自由之聲》,預算僅只有 1450 萬美元,7 月 4 日在美國上映以來卻創下了突破 2 億的票房成績,早已超過原先預期的暑期檔大片如《閃電俠》和《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除了票房驚人之外,《自由之聲》口碑也不俗,在爛番茄一度還衝上 100% 的新鮮度。
《自由之聲》故事簡介
《自由之聲》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一位前美國國土安全局探員提姆巴勒德,如何致力於拯救遭到人口販運、逼迫為奴的孩童們的故事。兒童交易與性剝削或許是當今世界上最黑暗的議題之一(就如本片最後字卡所呈現:現在世界上淪為奴隸的人數,比合法蓄奴時代都要來得多),但好萊塢卻鮮少碰觸這個主題。
吉姆卡維佐對此表示:
「《自由之聲》是我演過第二重要的電影,僅次於《受難記:最後的激情》。」

導演與吉姆卡維佐
兒童拐賣的殘酷不再只是數字,而是有形體的血與淚
提姆在一次次逮捕戀童罪犯之後,和同僚一樣幾近崩潰,他決心救回受害者——也就是那些孩子——給他們不一樣的人生。在那之後《自由之聲》故事大致可分為三段,由三個不同層級的救援行動所構成。
其中,以開設度假村為幌子、抓捕知名人口販子的段落是真實經歷,整段確實大快人心;宏都拉斯小姐弟的部分則為虛構,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電影敘事設計,誠如主角提姆在說服金主時所說:
「別再想那兩百萬人,想想這個女孩就好。」
這對可愛姐弟的遭遇緊緊抓住觀眾的心,兒童拐賣的殘酷之處不再只是一個個的數字,而是有形體的血與淚。
《自由之聲》呈現出龐大產業裡的黑暗之處
如果你期待好萊塢式的驚悚動作大片,那你可能會失望。《自由之聲》並不特別強調辦案過程的曲折離奇、或是追捕場面的刺激壯觀,即使在最後提姆隻身前往叢林中,從叛軍手中救出女孩蘿西歐的片段也一樣。電影只是將提姆逐漸深入這個龐大產業時,發現的黑暗之處展現出來。
電影當中,有個插曲格外令我動容。當提姆詢問前黑幫「吸血鬼」為何願意幫助淪為奴隸的兒童時,他提及了曾經交易過的一個女孩——他以為她 25 歲,但實際上才 16 歲,8 歲就開始做這行——
「我那時明白了,我就是她眼底的悲傷。」
這句話以及他後來的行動使我深深震撼。有人也許會想,這個故事裡怎麼充滿個人英雄?是否必須經歷這樣的衝擊才能讓一個人投入正義之舉?那世界要如何變好呢?
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英雄
但我認為,一切的善舉都得從個人的善意開始。只要願意開始,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英雄。
儘管《自由之聲》在左右派相當分裂的美國陷入了大量爭議,包括吉姆卡維佐在片尾鼓勵觀眾幫其他人先買票的行動也引發討論,但他的話語當中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只要越多人願意關注、願意思考,那麼事態就會越來越好。
電影資訊
自由之聲 Sound of Freedom
- 上映日期
- 2023/09/22

劇情
美國國安局探員提姆(吉姆卡維佐 飾),負責追查兒童人口販賣相關案件,在一次的任務中將小男孩從殘暴的犯罪組織中解救出來,並得知男孩的姐姐也同樣受害其中,經過一番思考,提姆決定冒險前去搶救,未料卻被政府高層阻止,不允許他再持續追查,提姆毅然決然的辭去工作,並深入哥倫比亞叢林,誓言要把女孩及孩子們從煉獄中解救出來。
- IMDB
- --
- Rotten Tomatoes
- --
- PTT
- 好雷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