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問有什麼讓人最有感觸、最有後勁的電影,《愛情不用翻譯》與的《雲端情人》會在很多人的名單上。這兩部分別在 2003 年及 2013 年上映,描寫著主角在大城市中的疏離與孤獨,以及在親密關係中的寂寞與感慨。儘管上映時間相隔 10 年,故事核心跟其中的情感卻是那麼類似。

《愛情不用翻譯》
《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不但受到大批粉絲跟影評的追捧,幕後工作人員有些重疊,還各自獲得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最佳原創劇本獎。這一切都不是巧合,因為這兩部電影最耐人尋味的就是幕後故事:編導蘇菲亞科波拉和史派克瓊斯的婚姻和離婚。

《雲端情人》
曾是好萊塢最受祝福的才子佳人
1999 年,這對才子佳人結婚了。他們在音速青春(Sonic Youth)《100%》的拍攝現場相遇,因為瓊斯是MV導演。這段婚姻造就了當時電影圈最知名的佳話,但好景不常,兩人於 4 年後的 2003 年提出離婚,原因是「不可調和的分歧」。科波拉的《愛情不用翻譯》上映幾個月後,兩人就正式離婚了,這絕非巧合。
《愛情不用翻譯》圍繞著史嘉蕾喬韓森飾演的夏洛特。她與 MV 攝影師丈夫約翰的婚姻不順,而移居東京的孤獨感難以言喻:她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周圍是不屬於她的文化和她不會說的語言;丈夫成天在外工作,活在自己的世界而無視於兩人的關係,讓她幾乎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地步。電影描繪出婚姻裡細緻入微的孤獨感,很少有其他電影能做到這一點。

《愛情不用翻譯》
當你深入了解導演的個人生活時,電影就變得更有層次。科波拉曾表示「約翰並不是史派克,但他身上有史派克的影子,有他的經歷。」在他們結婚幾個月後,史派克瓊斯的首部執導電影《變腦》就大獲成功,並且在短短 3 年內又推出一樣獲獎無數的《蘭花賊》。儘管科波拉自己也有《處女之死》,但投身於工作與創作的比重肯定不如丈夫。
《雲端情人》與《愛情不用翻譯》的遙相呼應
這個故事的另一面,直到 10 年後才以《雲端情人》公之於眾。瓦昆菲尼克斯飾演西奧多也是一個孤獨的人,生活在反烏托邦時代的洛杉磯,是寫作賀卡的作家。他曾經有一段非常快樂的婚姻,但與前妻凱瑟琳的關係最終走向分居離婚一途,讓他變得鬱鬱寡歡,彷彿生活失去意義。

《雲端情人》
《愛情不用翻譯》聚焦於夏洛特被丈夫忽略而困在孤獨的婚姻,《雲端情人》則是西奧多被迫面對與妻子離婚、孓然一身的樣貌。
西奧多與夏洛特都很孤單,都在生活中尋找被愛的可能,但他們有一些非常大的差異:西奧多已屆中年,生活在自己成長的大城市裡,擁有漂亮的房子、穩定的工作和仰慕他的朋友;夏洛特是一個年輕女性,剛畢業於耶魯的她也想要有所抱負、施展才華,卻因為要配合丈夫的生活步調而無所適從。

《雲端情人》
很多人對於《雲端情人》中,西奧多與薩曼莎發展出的戀愛關係感到有點驚訝。但薩曼莎應不代表瓊斯已經寂寞到要尋找 AI 的慰藉,更像是他對於創作日益增長的依賴,因為這個依賴能填補了他生活中感情的空白,轉移失去愛人的事實。
離婚 20 年後的發展各不同
要說西奧多是《愛情不用翻譯》的約翰可能有點腦補,而夏洛特在年歲增長後化身為《雲端情人》的凱薩琳,更顯得超譯——畢竟這都有著創作者的自我投射及虛構的成分。不過這也顯示著,伴侶兩人對同一段關係的理解與感受能多有不同。夏洛特覺得被丈夫忽略,但西奧多自認為很愛前妻。或許蘇菲亞科波拉與史派克瓊斯,只是相愛的兩人在錯誤的時間相遇罷了。
這兩部電影是以生命經驗醞釀,將悲傷轉化為美麗的藝術,因此才能獲得那麼多情感共鳴。如今的瓊斯在《雲端情人》後尚未推出任何寫作或執導的作品,目前創立了製片公司,及專注於創意總監的幕後工作。科波拉則曾以《魅惑》獲得了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今年的《普瑞希拉》也在威尼斯亮相,而且女主角卡莉史派妮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普瑞希拉》
作為影迷,我們還在苦等著瓊斯的下一部作品,畢竟才華洋溢的他不拍片實在是太可惜了。不過好電影的確是可遇不可求的,特別在原創電影如此稀缺的當下,或許只能多多重溫《愛情不用翻譯》或《雲端情人》,那個獨立製片的黃金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