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西線無戰事》:經典反戰小說二度改編,再次體會戰爭的殘酷與無奈

影Joy Movie

改編自 1929 年德國出版的反戰小說的同名電影《西線無戰事》,近日在 Netflix 上線了,《西線無戰事》曾在 1930 年、1979年翻拍成電影,這次版本是德國人自己拍的,其意義深厚可見一斑。

《西線無戰事》的評價可以說是相當的好,以 Netflix 來說難能可貴,實際看完後也不意外,因為光是這部電影的反戰意味就足以給它一個好評價了。

好萊塢翻拍一戰二戰的電影實在族繁不及備載,近年來較廣為人知的商業作如《敦克爾克大行動》與《1917》都是一個典型例子,上述兩片剛好都是以強大的技術面來刻畫出戰場上的震撼,劇情上則幾乎沒什麼編排,也符合我們對戰爭片大場面調度等等的期待。

不過,這部《西線無戰事》則是反過來,故事以德國為視角出發,利用一段段敘事體現出戰爭的殘酷與無奈,以《西線無戰事》來說,它較沒有所謂的真主角,硬要說的話,就是開頭帶到的幾個意氣風發、迫不及待上戰場的有為青年。

西線無戰事

我很喜歡的一點正好是這群青年的寫照,從開頭他們一心從軍,再到進入戰場後的極大反差,都在在顯示出當時有多少人是抱持著錯誤心態投身戰場,這也正是《西線無戰事》反戰元素的一大重點,它並不鼓勵我們為國捐軀的精神,並不是說要我們不愛國,更希望的是,連冒生命危險的機會都不要有,事實上,這樣子的人在當時何其多,他們的故事也只是一大群人的縮影而已。

儘管《西線無戰事》並沒有如《敦克爾克大行動》與《1917》般的強大技術,但對戰場上的刻畫卻一點也不馬虎,尤其著重在戰場的痛苦與死亡感,這反倒是提及的作品所沒有的那面,我認為這是《西線無戰事》中最重要的一環,畢竟身為一部反戰電影,利用這種一針見血的方式來呈現是必要的,我們這些觀眾僅僅是透過螢幕就能感受到戰爭的無奈,就代表它成功了。

西線無戰事

除了戰場上的描繪,《西線無戰事》在內政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編排,其中就有我們相當熟悉的演員丹尼爾布爾,飾演財政部長的他一心推動停戰協議,在這片甚至是歷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丹尼爾的表現仍然稱職,不論是政治上的勾心鬥角,抑或是德國將軍罔顧人命的決策等等,有沒有完全符合史實有待商榷,但這些都更為《西線無戰事》增添層次感。

《西線無戰事》故事描述內外兼顧,沒有特別偏向某一方的編排,整片也是相當具真實感,搭配近期的國際局勢來觀賞,我想更是心有戚戚焉,特別是烏俄兩國間的戰爭,說本片沒有暗示也是騙人的。

西線無戰事

整體而言,《西線無戰事》有著 140 分鐘的片長,大部分時間也著重在敘事,導致步調稍慢。如果你追求的是戰爭片的聲光效果,那《西線無戰事》並不適合你;但若你想看一部接近史實、能夠發人省思的反戰片,那絕對值得一看。

最後,也冀望這個世界更美好,永遠不要有戰爭。

延伸閱讀 >> 2023 奧斯卡入圍及得獎相關影片一覽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