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 2021 美國翠貝卡影展三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由勞倫哈達維執導的《進擊的地才》,劇情描述艾莉絲(伊莎貝拉傅爾曼飾演)是位追求極致的大一新生,曾為了考出高分成績,反覆參加考試。加入學校輕艇隊後,她不惜任何代價打敗隊友,進入專業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與此同時,朋友與教練都擔心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她不是天才,只能靠著不斷努力才能勝過他人,所以她嚴以律己,追求完美,極度自虐;但她的求勝心切能否帶來所謂的成功?
本片的女角,像瘋魔般地追求卓越,密集地筆記、反覆地訓練,團隊訓練外又加上自主訓練。我們看到她嘔吐、遍體鱗傷、幾近虛脫,教練朋友都要她放鬆,我們也想跟她說可以了,大家都看到妳的努力了,但她卻覺得這樣還不夠,好還要更好,在還沒有加入校隊,攀上峰頂之前,她是不會停下來的。
關於她好勝性格的來由,我們大概只能從她求學時期的經歷窺知一二,但為何是選擇划船?教練在問到她時,不待她回話即切往下一個鏡頭,她持續地努力再努力,往前再往前,知道能跟校隊一起訓練的空缺是遞補上去的她難過落淚,比賽輸掉後她懊悔自責,與好友比賽輸掉她憤指不公,她要自己實力被認可是時候到了而非出於同情,她希望自己不要有任何差錯、隊友更要傾全力繃緊神經以免落敗,輸是她不能接受的字詞,而第一是她認為自己必須站上的位置。
節奏 (rhythm),是本片的關鍵詞。教練說了:
「rhythm is everything。」
《進擊的鼓手》也不斷強調節奏的重要,君不見片中的教練不斷對學生說著:
「It’s not my tempo。」
關於划船艾莉絲經由練習當然可以掌控好划船的節奏(手臂–身體–腿的運用和擺盪),但是關於節奏並非只有划船本身,更包括如何在練習與課業中間平衡的節奏,適當休息以繼續前行的節奏,跟如何與隊友合作以贏取勝利的節奏。
關於這些,艾莉思或許有思考,但對贏的唯一執念讓她思慮欠周,而忽略了其他也該同等重視的節奏,好友教練跟女友都要她放鬆,她率爾回道,那是不夠努力人的才會做的事,為何一定要我放鬆?
這樣孤絕傲然的身影,拒絕妥協,不願承認自己的盲點,她絕不只是地才卻不納她人建言,進而侷限了自己的發展。她本可能有更好的風景眺望,卻認為是別人不懂我,不夠配合我,才讓我失卻了成為頂尖的可能。她至終進擊不了什麼,充其量只是完了一次幾近賭命的自殺式航行,那不能稱為勝利,也不會讓眾人尊敬她,卻是她認為自己必須展現給世人看的強者風範。
《進擊的地才》不是一部告訴你「有志者,事竟成」的運動勵志片,片中的主角艾莉絲古怪甚至不討喜,卻是一以貫之地貫徹自己的生命哲學,專心致志地往勝利的目標前去。我想到已故籃球明星 Kobe bryant 至今仍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名言:
「你看過凌晨 4 點的洛杉磯嗎?我見過,就只剩下滿天的繁星跟籃球空心入網的聲音陪伴著我」
他凌晨四點到球場練球,比別人份外努力的結果讓他生涯拿下了五座 NBA 總冠軍獎盃,成為不朽的傳奇。關於通往成功的方法或許有很多,但關於成功的態度只有一個,就是 Kobe 所告訴我們的:
「持之以恆,努力不懈」。
艾莉絲最終會不會成功我們不知道,但關於她的態度,我想是不容質疑且值得尊敬的,一如戲外投入同等努力,飾演艾莉絲的伊莎貝拉傅爾曼。她在受訪時說道:
「我被這個角色深深吸引,因此當時為了爭取演出,我還先去租艇試划,拍下短片寄給導演,還提供我跑完長程馬拉松的照片,就是想證明我能夠處理這個角色所承受的身體壓力。
確認演出進劇組後,我有六周的準備期,每天早上 4 點 30 分起床,進行划船訓練 3 小時,休息小睡 15 分鐘後,在水上再待 3 小時;然後再和教練一起舉重增加肌肉量。體重也足足增加 5 公斤,身體也多處痠痛;但這也讓我融入角色,幫助我在情感上得以完美詮釋。全片都沒有用到替身喔!」
一席話完整道盡這個女版 Kobe 為求戲逼真「不瘋魔,不成活」的敬業態度,不止讓觀者敬佩,完整細膩層次豐富的演出,也讓這個自《孤兒怨》即技驚四座,從童星起家的女演員,一舉拿下了 2021 年美國翠貝卡影展的影后,徹底成為了一個進擊的實力派演員!
電影資訊
進擊的地才 The Novice
- 上映日期
- 2022/06/03

劇情
艾莉絲是位追求完美的大一新生,曾為了考出高分成績,反復參加考試。加入學校輕艇隊後,她不惜任何代價打敗隊友,進入專業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與此同時,朋友與教練都擔心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她不是天才,只能靠著不斷努力才能勝過他人,所以她嚴以律己,追求完美,極度自虐;但她的求勝心切能否帶來所謂的成功?
- IMDB
- --
- Rotten Tomatoe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