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Netflix日劇《新聞記者》:對腐化官僚與無良政客的無聲吶喊  

潘光中

「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The punishment which the wise suffer who refuse to take part in the government, is to live under the government of worse men)

這句話據說是出自柏拉圖 (Plato) 在其著作《理想國》(Res Publica) 中,與啟蒙恩師蘇格拉底 (Socrates) 的對話,的確很符合這對師徒主張菁英政治的思辨脈絡。弔詭的是,原文著作中並沒有這句對話,而是從幾處段落拼湊而來,卻依舊成為流傳金句,作為激發一般民眾參與政治的召喚。比方 Netflix 最新上架的日語迷你影集《新聞記者》,就是在傳遞相似的理念,呼籲對政治冷感厭惡的日本國民,應該多多關心並理解這個國家的政治到底是如何運作、而且已經腐敗到什麼程度。

 

《新聞記者》正式預告

這部六集長度的影集,是依據中日新聞記者望月衣塑子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望月氏所撰寫的內容,除了人物及團體以化名呈現,幾乎完整呈現時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夫婦,涉入賤賣國土疑雲的「森友學園弊案」(又稱「地價門」事件)的採訪內幕。這本著作在 2017 年 10 月發行,當時弊案已延燒至財務省、近畿財務局等機關,大阪地檢廳特搜部也正在調查篡改公文書的涉案眾人。望月氏被調任中日新聞東京總社後,依舊持續追查該案後續,並在 2021 年 10 月發表了相關續作《報導現場》。

作為非主流的政治驚悚題材,電影版票房平平,卻勇奪日本學院獎六項大獎。

曾執導《月付百萬的女人們》、《日本破舊民宿紀行》等黑色喜劇的藤井道人,原本也是對政治漠不關心,甚至極少閱讀報紙和收看新聞,但經過前製籌備期的田調訪談,親身經歷了報社記者及基層官僚的日常工作,赫然發現日本國民對政治現實的冷感,正是助長政客派閥長年把持國政的元凶。2019 年 6 月上映的電影版《新聞記者》,儘管票房僅有差強人意的六億日圓(約合台幣一點五億),卻在第 43 屆日本學院獎拿下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松坂桃李)、最佳女演員獎(沈恩敬)、優秀導演獎(藤井道人)、優秀劇本獎(詩森ろば、高石明彥、藤井道人)、優秀剪輯獎(古川達馬)等六項大獎。

米倉涼子擺脫《派遣女醫X》的既定形象,飾演鍥而不捨的社會線記者。

政治驚悚類的作品,以往在日本影劇圈都是非主流題材,而且視執政黨的「關心」力道,極有可能隨時被打為禁忌,令參與的幕前幕後人員受到親政府媒體的「特別關注」。早前的電影版就曾發生沒有夠份量的女星願意接演的窘境,最後是由較無包袱的韓國女星沈恩敬出線。N 家的影集版,可以看做是電影版的重製與延伸(追加小說續作的部分內容)。幕後班底與電影版相同,演員則是全部換新,包含米倉涼子、綾野剛、橫濱流星、吉岡秀隆、寺島忍、吹越滿、田口智朗、大倉孝二、田中哲司、萩原聖人、柄本時生、土村芳、小野花梨、橋本潤、緒方義博、中山裕介、佐野史郎……等人。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及個人主觀陳述,請斟酌閱覽

吉岡秀隆飾演受命篡改的財務局官員,他的輕生成為全劇的轉折關鍵。

影集版開篇就把賤賣國土弊案的起因,明白定調為「總理默許,夫人示意」,並藉著逮捕豐田進次郎(中山裕介 飾)的行動在最後一刻被叫停,暗示官商之間存在著暗盤交易。導演藤井在劇中穿插了幾乎可以說是過量的俯瞰(甚至有時是垂直俯視)街景,呈現出一種異常的疏離感;但是四位推動故事的主要角色:新聞記者松田杏奈(米倉涼子 飾)、總理夫人秘書村上真一(綾野剛 飾)、待業大學生木下亮(橫濱流星 飾)、中部財務局公務員鈴木和也(吉岡秀隆 飾)的視點,往往都是極近距離的大特寫,讓觀眾一眼看清角色當下的心境實況。並且大量運用平行剪輯來強調時序的並行、與角色立場的對照。

橫濱流星飾演對政治無感的大學生,明明打工送報卻很少看報紙。

相對於拍攝和剪輯面的各種炫技,劇情的推進相當平鋪直敘。或許是因為整個故事都是基於真人實事,全劇極少刻意的轉折起伏,更沒有大快人心的反轉。松田的採訪總是被拒,甚至還被競爭對手起底個人隱私;村上雖然沒有被當成扛鍋棄子,可是調任後的工作卻令他膽戰心驚;鈴木奉命篡改公文內容,內心飽受煎熬;就連看似與整起事件無關的木下,最終也被牽連進來──抵不住良心煎熬而輕生的鈴木,正是他視為人生榜樣的姨丈。

綾野剛飾演的基層官僚,被改派內閣調查室之後,才發現國家機器遭到濫用。

在多重視角的不停切換之下,觀眾逐漸看清的並不是事件原貌,而是日本官僚及政治體制的運作模式──國家組織的運作已非福國利民,而是盡可能維持組織本身的正當性。總理大臣明明在國會當面說謊,下面卻有人揣摩上意,進行各種違法的美化和掩飾;直屬總理官邸的內閣調查室,原本是作為情報蒐集彙整的事務單位,卻被有心人利用成為監控市民和操作輿論的工具;與總理交好的商界大老,可以巧取豪奪國家的高額補助,並任意指揮調度公權力……明明是動搖國本的貪腐弊案,卻被執政黨的各種手段淡化掩蓋;種種行徑荒謬到令人咋舌,卻都是血淋淋的現實。更無奈的是,如果民眾持續對政治冷感,選擇明哲保身的無視,長此以往,所有人都將是腐敗政治的受害者。

影集呈現出一個近乎荒誕不經的誇張故事,卻是存在於你我生活中的政治現實。

電影版結尾落在女記者吉岡(沈恩敬 飾)與小官僚杉原(松坂桃李 飾)的攤牌談判,以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省思的空間。影集版多出了鈴木、木下家族這條支線,並且依據案件進展推進到大阪地檢特搜部二度立案起訴瀆職官員,依然沒有正式結尾,因為現實中真正違法失職的高層人物依舊不動如山。這種遠比虛構故事還荒誕的現實,也不僅只存在於日本,對照台灣過去幾年來執政者的漠視民意、動用國家資源恣意妄為、收買媒體組建網軍的行徑,根本如出一轍,不也是因為看準了選民的冷感與無能反抗嗎?眼看今年又是地方首長與民代的九合一大選,如果像《新聞記者》這樣的影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正面啟發,那就是:

「你不理政治,政治自然會來修理你!」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