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觀眾似乎一向很支持哥吉拉,因此,當今年三月《哥吉拉大戰金剛》在中國上映,大家並不意外它能獲得最終 7 千萬美金的優異票房。號稱已經克服疫情的中國市場,大部分戲院都已經恢復營業,看來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的中國,能為這幾年積極親中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們,多多貢獻營收……事實上並非如此,今年已經過了 3/4,而好萊塢在中國至今仍然過得並不太好,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如何在今年徹底拋棄了好萊塢。

2021 年春節。
去年過年,中國電影院產業面對他們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新年——電影院全面因疫情歇業。在這個往年生意最好的春節檔期,中國市場比前年少了高達 15 億美金的收益,非常依賴中國市場的馮迪索主演的《血衛》,被迫取消上映;完全迎合中國市場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一樣從檔期表撤退。到了 2020 年 5 月,原本以為有機會開放的電影院,又遭到當局下令繼續歇業的策略……直到 7 月,中國國家電影局宣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

中國當局允許每間戲院開放 75% 的座位。
到了今年 2 月的春節檔,中國市場可以說已經經過了 7 個月的恢復期——此時美國電影院仍然處於封鎖階段。而就在 2 月 12 日大年初一,中國市場創下了有史以來單日票房最高的紀錄,而在整個過年從除夕至初六的七天期間,全中國票房成績達到了 78.2 億人民幣,超越了疫情前 2019 年 59.05 億的紀錄。新華網開心地慶祝中國票房突破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與週末票房」的紀錄,1.6 億中國人民開心進電影院看電影,而其他許多國家的電影院,已經關門將近半年之久。

新華網開心慶祝。
維吉尼亞大學負責媒體研究的教授柯卡斯 (Aynne Kokas) 表示:
「中國市場如今已經是主流電影發行市場的中心,對好萊塢電影公司來說,他們對於電影在中國市場票房比例不斷下降感到憂心。」
過去,大還要更大的好萊塢電影,在電影成本不斷升高的狀況下,開始找尋能夠讓他們貼補成本的海外市場。開放中資進入好萊塢、與中國電影公司合資拍片、或是製作內容友善中國觀眾的好萊塢電影,一直是好萊塢籌措電影成本的方法。但是在這個大疫之年,好萊塢不斷延後電影上映、拍攝工作也大幅停擺的時刻,他們熱愛的中國市場上,卻沒有太多好萊塢電影能為他們多賺點人民幣:2020 年好萊塢電影的中國票房市場份額還有 36%,到了 2021 年,這個數字僅剩下 16%。

韓戰電影《長津湖》在中國票房亮眼。
南加大政治學教授史丹利羅森 (Stanley Rosen) 表示:
「(中國市場)他們已經不像過去那麼依賴好萊塢電影,考慮到當今的中美關係,中國市場已經有能力迫使好萊塢思考,他們該如何『挽救』彼此之間的關係。」

川普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影響了好萊塢。
羅森教授的說法點出一個關鍵:現在好萊塢如果想在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分一杯羹,他們必須付出更多籌碼以表現誠意。過去原本中國與好萊塢之間有一項協議,約定每年中國將允許進口最少 34 部好萊塢電影。但是這項協議已經在 2017 年到期,之後從未重簽或協調新合約的內容,這段時間裡好萊塢電影進口的情勢,一直處於中國政府最擅長的「模糊空間」模式之中:語焉不詳、曖昧不明。而考慮到川普在 2017 年走馬上任美國總統後,他對中國採取嚴厲的封鎖手段,這當然更讓這份協議難以朝著對好萊塢有利的方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