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要怎麼評斷一部電影是不是真的好?票房?IMDb 分數?還是妳閨蜜的評價?也許這個指標更有量化意義:迷因。如果一部電影被製作成許多迷因或是表情包,那麼這部電影不是好得令人難忘,就是爛得讓人黜臭。從這個角度,《辣妹過招》(Mean Girls) 應該是好的那一邊。因為連內容農場都要寫篇「統計《辣妹過招》93 個迷因」的文章,93 個這麼多,代表大家很愛用,而且許多迷因現在看來還是很好笑,這不但同時證明了《辣妹過招》的優質程度,更留下了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為、什、麼、《辣妹過招》還沒有續集?

《辣妹過招》。
《辣妹過招》是那種好萊塢年輕演員們夢想中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電影:一部中低成本的小電影,捧紅了默默無名的新鮮人們。不過《辣妹過招》的例子比這更圓滿一點:它是「人 & 雞犬通通升天」。主創蒂娜費 (Tiny Fey) 與好姊妹愛咪波勒 (Amy Poehler) 已經是美國電視觀眾每週六晚上熟悉的《週末夜現場》諧星;大家熟悉的童星琳賽蘿涵 (Lindsay Lohan) 突然「長大」到不可思議地步;還有亞曼達塞佛瑞 (Amanda Seyfried);還有耍婊耍出新滋味的瑞秋麥亞當斯 (Rachel McAdams)。不管這些演員事前有沒有知名度,但是在《辣妹過招》之後,大家都升到了好萊塢的半天高。

《辣妹過招》。
蒂娜費由此奠定了好萊塢的新喜劇天后地位,從擔任《週末夜現場》編劇開始,到她進入幕前,再到將羅莎琳德懷斯曼 (Rosalind Wiseman) 的暢銷小說改編成《辣妹過招》,蒂娜費的喜劇之路與其他一炮而紅的諧星不太相同。許多人抱怨 2000 年代之後的諧星不尊重笑哏,常常喝得半醉就靠即興在台上表演,儘管《週末夜現場》的許多成員都曾在各地的即興喜劇劇團活躍過,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戴夫查普爾一樣,茫到站不穩了還能做出亂中有序的表演。而蒂娜費的編劇功力,讓她在製作像《辣妹過招》這樣的長片喜劇電影時,更能將喜劇能量均勻埋藏在 100 分鐘的片長裡,而不是只讓觀眾笑個 3 分鐘。

《辣妹過招》蒂娜費。
優秀的諧星,總會用歡笑包裝觀眾難以接受的事實,而蒂娜費讓《辣妹過招》以 YA 喜劇的糖衣,包裹了高校霸凌題材。但是更高明的還不只如此,《辣妹過招》講的是霸凌的其中一種根源——階級意識,而階級這種玩意,放諸四海皆準,高校只不過是學習社會殘酷的先修班罷了。羅莎琳德懷斯曼的小說,用非洲大草原上的食物鏈來解釋高校權力階級分佈,這一套邏輯你可以用在校園外的每一個角落:哪裡都會有女王蜂、哪裡都會有哈巴狗,而霸凌哪裡都會有,不會當妳拿了畢業證書後就自動消失。

《辣妹過招》蒂娜費。
這種解構特質讓《辣妹過招》跳脫了妳婊我也婊的少女 YA 劇套路,帶觀眾升到一個清晰明瞭的高度,同時了解「消弭霸凌」的想法也許是另一種癡人說夢。你要不像是女主角琳賽蘿涵後來的轉變,從社恐魯蛇爬上女王蜂的位子;就是像邊緣人莉茲凱普蘭 (Lizzy Caplan),對了,她也因為本片而走紅)一樣,自絕於階級之外,永遠當個無名氏;或是像亞曼達塞佛瑞甘心做女王蜂的弄臣,餓不死,也飛不高,但總之髒水潑不到自己身上。

莉茲凱普蘭。
《辣妹過招》告訴我們,理解階級、洞悉階級的本質、不要奢望階級美夢,可能才是跳脫階級遊戲的唯一機會。這樣的道理很容易被拍成一部說教電影,但是《辣妹過招》依舊青春洋溢,而且永不過時,因為青春會老,階級卻永遠不會從人類大大小小的社會裡消失。

《辣妹過招》。
既然不會消失,那麼……《辣妹過招》似乎可以在高校之外再來場女王蜂遊戲 Round 2?我們先問問電影公司的意見:
對派拉蒙影業(與整個好萊塢)來說,成本 1,700 萬的《辣妹過招》如果能在首週末拿下 1 千萬美金的票房成績,那就算是功成名就了——《週末夜現場》儘管是美國經典老牌綜藝節目,這節目的學長姐卻未必能在電影圈呼風喚雨,更何況,這只是部 YA 喜劇呢。但是,沒有人想到,這部觀眾有高達 75% 都是女性的電影《辣妹過招》,竟然在首映夜就賺進了 850 萬美金——成為當週票房冠軍。

《辣妹過招》:第五感到底是什麼?
電影資訊
辣妹過招 Mean Girls
- 上映日期
- 2004/07/09

導演
劇情
本片是根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女王蜂與跟屁蟲》一書改編的諷刺喜劇,探討美國時下青少女不管是在學業、家庭或交友方面所面對的各種問題。何凱蒂的父母是野生動物學家,所以從小就在非洲叢林長大,她自以為很瞭解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道理,但是當這名從來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十五歲少女第一次入學,她卻發現自己闖入另一個更可怕的叢林--公立中學,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女在那裡爭奇鬥艷、勾心鬥角,而她如果想要毫髮無傷地完成學業,就必須學會一套全新的生存法則。
- IMDB
- 7.0
- Rotten Tomatoes
- 84%
- PTT
- 好雷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