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史嘉蕾喬韓森真人版《攻殼機動隊》: 若來自人性的科技失去情感──

影Joy Movie

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創作的同名作品──《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其賽博龐克感的未來世界以及充滿哲學思辨的特色,受到許多粉絲青睞,衍生作品也不在少數,而近期於 Netflix 上所推出的《攻殼機動隊 SAC_2045》,正是《攻殼》系列的最新動畫,並且以全新的 3DCG 技術製作,整體視覺效果來說令人耳目一新,也備受期待。

而這篇影評中,我想帶大家回顧一下於 2017 年推出,由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 擔綱演出的真人版電影《攻殼機動隊》。很不意外的,這部並沒有獲得粉絲的青睞,普遍獲得的評價算是在中下,畢竟好萊塢翻拍日本漫畫的作品本就令人期待不高。我得先說我沒看過原著,因此這篇是以一個純電影的角度來談,我認為視覺也好、動作也好,其實都算是有一定的水準。

所謂的科幻片,它其實可以分好多種,狹義的來說應該可以分為科幻爽片與科幻哲學,而這部《攻殼機動隊》我會把它歸在兩者之間。 

史嘉蕾喬韓森主演的漫改真人版《攻殼機動隊》電影海報。

 

人們追求科技,科技與人性間卻又如此矛盾

其實原作漫畫本身就是個具有深度的科幻故事,那是一個科技滿載的未來世界,義體人盛行(就是一種人體與機器的結合技術),而史嘉蕾喬韓森於真人版電影中所飾演的少校便是義體人。電影雖然只以短短不到兩個小時呈現,但不難看出來它想傳達的理念,就是科技與人性的矛盾。

很多電影都有對未來世界做出描繪,雖然每部電影的呈現手法不同,不過幾乎都是建築在一個科技無所不用的時代,而機器人的議題也是層出不窮。例如 2015 年由艾莉西亞薇坎德 (Alicia Vikander) 所演出的《人造意識》(Ex Machina),探討的是機器人的「人性」,一個機器人真的會如同人類一樣產生感情嗎?真的如人類一樣可以信任嗎?結果自以為是的人類被反將了一軍,機器人始終是機器人,就算它們有情感也是假的,畢竟它們並非血肉之軀,電影留下來的諷刺韻味我很喜歡。

回到《攻殼機動隊》上,它講的則是機器人與人類的結合,保留了人腦意識,但是身體卻是以機器打造的,而恐怖的是在這個科技下,其記憶是可以被灌輸或刪除的,史嘉蕾所飾演的少校便是一個記憶被重灌的人。

「義體化」這項技術並不安全且不算成熟,片中就有說到實驗失敗的個體數有近百個,少校是少數的成功案例,之所以被改造成機器身,是政府希望仰賴這項技術來讓打擊犯罪更加容易,雖然出發點是良好的,不過說穿了這一切始終是實驗性質,更不道德的是將原先記憶刪除這一點,從英文片名 Ghost in the Shell 來看,與其說是靈魂軀殼,不如說是靈魂魁儡,換句話說,沒了記憶,跟機器人有什麼兩樣?不過是別人操縱的魁儡。 

改編自同名漫畫,好萊塢科幻劇情電影《攻殼機動隊》中,史嘉蕾喬韓森飾演的草薙素子。

電影資訊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上映日期
2017/03/30
攻殼機動隊_Ghost in the Shell_電影海報

劇情

在未來科技時代,一群接受身體義體化的前特種部隊、情報專家等組成的特殊部隊,專打擊犯罪,對抗如生化人與網路駭客的新型態犯罪事件的「公安九課」及隊長草薙素子的故事。這次他們必須面對一個企圖摧毀「漢卡精密工業」網路科技發展的全新敵人。 電影改編自日本作者士郎正宗的連載漫畫《 攻殼機動隊 》,此部科幻巨作經日本動畫天才導演押井守推出電影動畫後成名海外,被列為動畫史上出色的作品之一,並於2008年夢工廠和史蒂芬史匹柏取得翻拍版權。「Ghost in the Shell」意指存在於外殼中的人類靈魂,在未來時代,「生化人」(Cyborg)擁有所有與人類相近的身體元素,意識可隨意修改;而人的身體也可以訂作為「生化人」,並將意識置放在擬人的軀體中,隨意進入電腦程式與數位網路。

IMDB
6.4
Rotten Tomatoes
43%
PTT
好雷
67%
觀看完整介紹
攻殼機動隊_Ghost in the Shell_電影海報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