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3 日的美國娛樂新聞頭條,莫過於娛樂報 (Variety) 的新聞: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Terminator: Dark Fate) 票房大爆死,票房虧損恐賠超過 1 億美金。
瞬間,娛樂報 facebook 與官網湧入了大量正反兩極的評論,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魔鬼終結者》系列 28 年來野心最大的製作,終究仍然注定命運悲慘?讓我們來看看上週末的美國票房發生了什麼事。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大刀闊斧地砍除了《魔鬼終結者》3、4、5 集存在的痕跡,這部電影劇情直接接續 28 年前的《魔鬼終結者 2: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簡稱為 T2)。莎拉康納 (Sarah Connor) 還活著,但她的未來卻已經與她 28 年前那個幹掉 T1000 的夜晚想像地不同。新的主角、新的終結者、甚至連天網也不復存在,換成了 AI 人工智慧網路。預算超過了 1.8 億美金,幾乎僅低於大量未來末日場景的《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Terminator Salvation),這代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如果想要證明它大刀闊斧的改革是成功的,那麼在美國首週末票房,至少得拿下超過 5 千萬~ 7 千萬美金的成績。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
別忘了,監製詹姆斯卡麥隆 (James Cameron) 與導演提姆米勒 (Tim Miller) 可不是把電影拍出來,觀眾就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全球發行成本與行銷成本加起來,約估為 1 億美金。 1 億加上 1.8 億,這代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美國票房得在 2 億美金以上,才能保證這部高貴電影沒有虧本。問題來了,《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上週末北美首映票房,卻僅有令人傷心的 2 千 9 百萬美金。這個數字僅比系列作評價最差的《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 首週末票房好上 2 百萬美金。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北京首映
本次《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已經在美國上映前,先一週在海外上映。但在歐洲,最支持終結者的英法觀眾,卻同樣不給這群機器殺手面子:法國首週票房比上一集少了 1 千萬美金;英國更糟,少了超過 2 千萬美金。而僅管映前被認為 R 級的《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不可能在偉大中國上映:中國電影市場排斥亮晃晃的暴力鏡頭。但最終終結者仍然順利在中國上映(已刪減部分鏡頭),而在這個全球電影公司賦予重望的超大電影市場裡,終結者卻也僅有 2 千 8 百萬美金的首週末票房。目前,《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海外票房僅約 1 億美金上下。

中國刪減版與美國同步上映
這些數字實在尷尬,幾乎等同於《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在美國本土票房可能已無法破億,而在海外主流電影市場都已上片的狀況下,目前也只剩下台灣與日本要再等幾天才上映。簡單說,《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可能會有與《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相似的票房走勢:《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的最終票房為北美近 9 千萬美金、海外 3.5 億、總計全球 4.4 億美金。
又一部票房慘烈爆炸的續集電影對吧?問題卻沒那麼簡單。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似乎會與上一集有相同的宿命
通常我們都會泡杯茶腿翹高,來看這些不如預期的系列電影續集票房。但問題是,觀眾透過許多忿忿不平的評論,表達他們要為《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討回公道的決心。「這種票房真的很可恥,因為這部電影真的好看又刺激,電影裡有一大堆對過去電影的致敬,演員們也都表現精彩」;「你們這些觀眾,難道還沒學到爛票房不代表爛電影嗎?」;有人認為一切都是檔期的錯:「這週末根本不適合《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上映,它應該等到感恩節假期再上映」;有人則反過來對媒體開炮:「這部電影才上三天,你們就已經在砲轟它了」;甚至有人不知是反串還是真的氣到語無倫次:「美國人就是性別歧視!」

連影評之間也意見分歧:紐時、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好評;華爾街日報、BBC、IndieWire 負評
事實上不是只有美國觀眾在抗議而已,在中國豆瓣論壇,這種為終結者請命的評論也不在少數。
其實,不管《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質素如何,這部最新續集的映前票房分析,就已經不太樂觀。並不是因為觀眾對提姆米勒、卡麥隆或是琳達漢彌頓 (Linda Hamilton) 失去信心,而是因為觀眾對這個老字號科幻動作電影系列已經彈性疲乏:目前為止的最後三部終結者電影,評價一部低過一部,觀眾從非常支持、到有朋友邀約才一起進戲院支持、最後到沒有太多人想支持。《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的成本,已經刻意由原本的 2 億美金系列製片水準,壓低到 1.5 億美金,卻跟不上基本盤流失的速度。原本 3 、 4 集首映票房還有 4 千萬美金水準,到第 5 集時,僅剩下 3 千萬不到。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刻意壓低成本
口碑,仍然是一部好萊塢大電影賴以為生的重要元素。不管影評喜不喜歡它,觀眾的口耳相傳才是真實力。而對續集電影來說,前作的評價卻常常是一種非戰之罪:《不可能的任務 2》(Mission Impossible II) 的糟糕評價,導致觀眾不相信《不可能的任務 3》(Mission Impossible III) 會有多好看。這種問題通常會反映在電影票預購成績上,而《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預購數字並不樂觀。

《不可能的任務 3》:一部被拖累的續集
許多觀眾對這個系列仍然有很大的成見,這也難怪, 28 年實在是太久了。許多當年在戲院 N 刷《魔鬼終結者 2:審判日》的觀眾,如今都已步入中年,電影已經不是他們的主要娛樂選擇了。28 年的等待,最終化為一種淡然,好像莎拉康納的晚年也變得沒什麼關心價值了。

《魔鬼終結者 2:審判日》:即便是稱讚《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聲音中,也有人覺得它來得太晚
但是,電影的價值的確並非以票房來決定。票房只會決定這部電影下檔的速度而已──至於電影公司能分到多少錢,那其實與你一點關係都沒有。《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仍然有著很不錯的評價,它在爛番茄上仍然是自《魔鬼終結者 2:審判日》之後評價最高的電影。你也許得親眼去見證這部電影,看看終結者是否能夠喚醒你多年來的激情。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將在台灣於 11 月 7 日上映。
電影資訊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 Terminator: Dark Fate
- 上映日期
- 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