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台北電影節精采活動盡出,第 23 屆台北電影獎 10/9 頒獎《無聲》入圍 8 項領頭

電影神搜

眾所期待的 2021 第 23 屆台北電影節,將於 9 月 23 日至 10 月 9 日在信義威秀影城、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展開;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安排於 10 月 9 日晚間七點在三立電視台舉行,李烈王淨謝欣穎謝盈萱……等嘉賓將出任頒獎人。來自各地的話題作品集結北影活動,都將在影展期間透過大銀幕與影迷相見。

 

2021 台北電影獎《無聲》入圍八項領頭

本屆台北電影獎共有 400 件作品報名,選出共計 31 部作品入圍(劇情長片 15 部、紀錄片 5 部、短片 6 部、動畫片 5 部),其中以《無聲》入圍八項最多,《同學麥娜絲》、《消失的情人節》與《當男人戀愛時》入圍七項居次。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的台灣代表之一《綠色牢籠》則入圍了三個獎項。

演員獎項部分競賽也分外激烈,演員劉冠廷更以《同學麥娜絲》和《詭扯》同時入圍「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獎項。

【北影 23】2021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入圍名單。

最佳男主角入圍者包括《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吳慷仁、《當男人戀愛時》邱澤、《緝魂張震、《複身犯楊祐寧、《聽見歌 再唱馬志翔

【北影 23】2021 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入圍名單。

入圍最佳女主角的準影后們則包括《怪胎謝欣穎、《美樂蒂》楊麗音、《消失的情人節》李霈瑜、《愛。殺陽靚、《當男人戀愛時》許瑋甯

本屆評審涵蓋產學界等專業人士,共同決定本屆得主;還有由觀眾從所有入圍作品中選出的「觀眾票選獎」,及由專業記者組成評審團評選出的「媒體推薦獎」兩項非正式競賽獎。另有與《Adm 廣告雜誌》合作評選「台灣電影行銷獎」等獎項。

2021 台北電影節雙競賽評審團公布 王童、陳玉勳任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

9/20 公布雙競賽評審團名單:「台北電影獎」評審團主席王童、決審評審劉悅行 / 黃文英 / 陳大璞;「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陳玉勳、評審林依晨 / 陳宏一 / 陳曉珮 / 陳璽文 (Stefano CENTINI)。

 

張騰元《徘徊年代》、黃胤毓《綠色牢籠》代表台灣闖進國際新導演競賽

台灣唯一針對國際新銳導演徵件的長片競賽「國際新導演競賽」,是台北電影節從亞洲影展的角度,對國際的電影美學形式和議題提出專屬於台灣的觀點。本屆 12 部入選作品分別來自 18 個國家,共同競逐「最佳影片」、「評審團特別獎」等獎項。此外,並設立由觀眾投票選出的「觀眾票選獎」及再次與「台灣影評人協會」合作的「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期望能展現與評審團不同的觀點。

今年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的兩部台灣代表,包括張騰元的首部劇情長片,聚焦東南亞婚姻移民女性狀態,呈現 1990-2000 年之後台灣社會變遷的《徘徊年代》(Days Before the Millennium),以及黃胤毓的第二部紀錄長片《綠色牢籠》。

【北影 23】2021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入圍之《徘徊年代》劇照。

《徘徊年代》卡司包括去年榮膺金馬影后的陳淑芳、演員江常輝、以及兩位出身自越南的演員阮安妮、阮秋姮,映照出島嶼上的我們共同面對的困境。

【北影 23】2021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入圍之《綠色牢籠》劇照。

《綠色牢籠》導演陪伴並紀錄台灣阿嬤橋間良子生命中的最後四年,紀錄日本沖繩的西表島上,曾被稱為「綠色牢籠」的「西表礦坑」所埋藏的秘密,也回顧了日本、台灣間幾近被遺忘的移民歷史。

入選的國際強片包括釜山影展新浪潮獎得主、處理日本社會性侵、墮胎法、媒體公審等議題的《由宇子的天秤》(A Balance);勇奪威尼斯影展影評人週最佳影片的《歡迎來到鬼魅之都》(Ghosts),榮獲柏林影展邂逅單元評審團特別獎的《失落邊境》(Taste)、自威尼斯影展首映後席捲全球,更代表象牙海岸角逐奧斯卡國際電影獎並進入短名單的《西非夜譚》(Night of the Kings) 與巴黎真實影展最佳首部長片《性・愛饗宴》(Feast),這些強片都將在本屆的國際新導演競賽上捉對廝殺,爭取最佳影片大獎。

【北影 23】2021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入圍之《由宇子的天秤》劇照。

《由宇子的天秤》。

此外,入選的影片還有將於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的《結婚,先不要》(Second Thoughts)、入選 2020 坎城影展的《野馬分鬃》(Striding Into the Wind)、 在柏林影展迴響熱烈的《沉默代號 Azor》(Azor) 與《煙硝中,我們狂歡》(Celts)、韓國電影《女孩們的夏日浮光》(Short Vacation)。

 

呼應影迷渴望,北影年度重磅推介亞洲電影輪番登台

長期關注亞洲各地影像創作脈動的台北電影節,今年集結來自日本、韓國、泰國、蒙古等十個不同國家的話題新作強勢登台,包括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監製且獲聖賽巴斯提安影展最佳攝影獎的《不容易的爸爸》(Any Crybabies Around?),仲野太賀獨挑大樑,飾演在家鄉慶典酒醉裸奔的糗態被直播而顏面盡失,選擇逃避離家的新手爸爸,時隔兩年後再返鄉已物是人非;金馬影帝吳鎮宇謝君豪加持《翠絲》導演李駿碩新作《濁水漂流》(Drifting) 取材 2012 年港府未經告知驅趕露宿者的新聞,描寫在深水埗露宿的街友不幸遇上政府突襲掃蕩而家當盡失,向政府提告卻處處碰壁,他們所期待的正義與賠償究竟會不會到來?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最佳影片得主雙雙回鍋之作《鐵幕追緝令》(Three) 與《德國妹妹蒙古姊姊》(Black Milk),前者改編自蘇聯時期第一起食人案,描述連續殺人犯逃出精神病院,奉命緝凶的菜鳥警探與凶手間一來一往的鬥智精采絕倫;後者則揉合導演自身移民經驗,訴說一對文化與價值觀截然不同的姊妹一起生活所引發的認同難題,直探女性情感與情慾自主的神祕地帶。

是枝裕和監製《不容易的爸爸》金馬強片《翠絲》導演李駿碩新作《濁水漂流》來台首映,北影招牌國際新導演競賽歷屆得主新作強勢回歸,網羅柏林、威尼斯、鹿特丹、釜山等影展多金桂冠佳作

是枝裕和監製《不容易的爸爸》、金馬強片《翠絲》導演李駿碩新作《濁水漂流》來台首映,「北影招牌」國際新導演競賽歷屆得主新作強勢回歸,網羅柏林、威尼斯、鹿特丹、釜山等影展多金桂冠佳作將與影迷相見。

還有 2019 焦點影人利.查泰米提古 (Lee Chatametikool) 操刀剪接,以悲劇家族串起泰國歷史上的政治事件之的《天猶未光》(The Edge of Daybreak);以及柏林影展大放異彩,脫北少女來到南韓後意外邁向職業拳擊手之路的《女力拳開》(Fighter)、一位老母親從德國遠赴香港拜訪兒子,碰巧遇上反送中遊行,激起她心中在人生最後階段的冒險慾望的《木與水》(Wood and Water) ……等強片,都將在大銀幕上與影迷相見。

 

「幻界奇航」單元及多部情慾性別相關片單,要讓影迷大開眼界!

本屆「幻界奇航」單元及多部情慾性別相關片單,題材從外星人、宗教、愛情、親情、驚悚等應有盡有,形式與風格各具特色,要讓影迷大開眼界!

包括日舞影展首映、以生猛畫面引發話題的《撕裂異弒界》(Censor);更生人懷抱電影夢的《我倆還有明天》(Yellow Cat);宅女與外星人一起冒險的公路電影《廢柴萬物論》(Garbage Theory);《找我經紀人》尼古拉.莫瑞 (Nicolas MAURY) 自導自演的首部電影《戚風男孩》(My Best Part);描繪柏林妓院女同志愛戀的《蕩漾年華》(Bliss);取材自反同性戀真實事件,描繪同志憲警心境的《我的警察情人》(Poppy Field) 等,多元超展開的影像饗宴將拓展觀眾對電影的想像!

【北影 23】2021 台北電影節「幻界奇航」單元及多部情慾性別相關片單,要讓影迷大開眼界!

日舞影展午夜單元生猛力作《撕裂異弒界》融驚悚恐怖入政治寓言,尼可拉莫瑞自編自導自演首部作《戚風男孩》驚艷坎城影展,以及更多幻界之作都將於影展期間在台獻映。

 

新一波「當代精選」片單公開,獻上國際共鳴精彩新作

8/18 公布「當代精選」新一波片單,網羅坎城、威尼斯、釜山、多倫多等影展近一年來展映的精彩影片,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故事題材輪番上演。

其中金球獎電視影集最佳男主角蓋布瑞拜恩在新片《大眾情人之死》(Death of a Ladies’ Man) 中扮演癌末父親,墜入奇幻生物與現實生活交錯的空間中,笑淚交織的情節透過大銀幕感動台灣觀眾;提名金球獎喜劇類影后的《瘋狂亞洲富豪》吳恬敏,在今年日舞影展競賽片《甘單歐吉桑》(I Was a Simple Man) 中化身為年邁男主角的亡妻鬼魂,轉換銀幕形象的演出細膩動人,受台灣新電影滋養的導演更將夏威夷土地的魔力貫注於作品中。

台北電影節「當代精選」片單之蓋布瑞拜恩主演《大眾情人之死》、吳恬敏《甘單歐吉桑》化身為年邁男主角的亡妻鬼魂。

台北電影節「當代精選」片單之蓋布瑞拜恩主演《大眾情人之死》、吳恬敏《甘單歐吉桑》化身為年邁男主角的亡妻鬼魂。

今年影展並選映女性故事如諷刺社會,以牧場的動物與人隱喻遭男性特權暴力的無助女性的《無懼之地》(Beasts);一起重啟調查的命案,揭開名模暨球星之妻美麗外表下最毒婦人心的《辣媽的祕密》(La Verónica) ;文溫德斯參與監製的《墜愛少女》(Souad) 回教家庭女孩透過網路交友卻發生悲劇,妹妹循線尋找真相的故事;《美麗疾境》(Oasis) 描述女主角來到身心障礙養護機構後,陷入友誼與愛情的拉扯。

台北電影節選映佳片:《無懼之地》、《辣媽的祕密》。

《無懼之地》、《辣媽的祕密》。

《失親變奏曲》(Rival) 描寫因擔任幫傭的母親住院,偷渡異鄉的男孩被迫與語言不通的雇主同住,看似沒有壞人的故事,卻拼湊出一起完美悲劇。 於威尼斯影展引發熱議,描繪戰火下特戰部隊遭遇的《烽火幻劫》(The Flood Won’t Come)、以巴衝突下,父親穿越險阻與家人團聚過程的《瞞天過界》(200 Meters),呈現出戰爭衝突下的不同人物視角,選片人蘇逸華強調,這些作品在通俗普世的故事底下,其實蘊含對於族群、社會、家庭的深刻省思,不但在國際引起共鳴,其多元的敘事手法和表現形式更值得創作者借鏡。

台北電影節選映佳片:《失親變奏曲》、《烽火幻劫》。

《失親變奏曲》、《烽火幻劫》。

 

焦點影人:濱口竜介《偶然與想像》、德尼柯特《全員社距中》在台亮相

而本次台北電影節「作者視角」及「異境真實」單元,多部影壇大師的劇情長片及紀錄片新作將於影展首映,其中曾為焦點影人的濱口竜介和德尼柯特 (Denis CÔTÉ),今年將分別放映揚威柏林影展的《偶然與想像》(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 和《全員社距中》(Social Hygiene)。加上洪常秀獲柏林影展最佳劇本的《引言》(Introduction),一字排開夢幻秒殺陣容。

濱口竜介《偶然與想像》、德尼柯特《全員社距中》台北電影節放映。 (1)

左:濱口竜介以三段平凡又離奇的故事組成的《偶然與想像》、右:德尼柯特超現實社交喜劇《全員社距中》。

紀錄片則網羅泰國名導阿諾查.蘇維查康彭 (Anocha SUWICHAKORNPONG) 新作《造訪》(Come Here)、巨匠佛雷德里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 新作《打開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 和鹿特丹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科西嘉島的夏天》(I Comete – A Corsican Summer) 等佳作,台北電影節選片人謝璇指出,這些作品混合虛構與紀實的有機創作方式,打開紀錄片更多可能性,也拓展了我們對於這個類型的想像。

2021 台北電影節放映佳片:洪常秀《引言》、泰國電影《造訪》、《打開波士頓市政廳》及《科西嘉島的夏天》。

左上:洪常秀黑白愛情片《引言》、右上:泰國紀錄片《造訪》二戰遺跡、左下:《打開波士頓市政廳》實錄民主社會的政治模樣,右下《科西嘉島的夏天》帶來島上一幕幕的離散詩篇。

朱聲仄新片《河流,奔跑著,倒映著》以倒敘方式從武漢封城回溯多年來的地景變化;柏林影展邂逅單元最佳影片及最佳紀錄片得主《當我們成為風景》(We) 帶觀眾到橫貫巴黎市郊及周邊地區的鐵路支線,訪問依傍而生的居民和難民;《古老的靈魂》(Ancient Soul) 前進印尼拍攝號稱「世界上最危險工作」的硫磺礦工。

台北電影節選映佳片:上:朱聲仄《河流,奔跑著,倒映著》、左下:法國紀錄片《當我們成為風景》及右下:印尼《古老的靈魂》硫磺礦工。

上:朱聲仄《河流,奔跑著,倒映著》、左下:法國紀錄片《當我們成為風景》及右下:印尼《古老的靈魂》硫磺礦工。

而奪得開羅影展最佳導演及女主角的《重返悲劇現場》(Conference) 從真實事件出發,描寫「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後,受難者家屬在哀悼會上訴說失去親人的哀慟與沉痛;入選坎城影展,融合英式幽默的憂鬱喜劇的《失落園》(Limbo) 描寫手臂骨折,停留離島等待難民證的敘利亞音樂家,面對絕望處境時的心境轉變。

台北電影節選映佳片:左:《失落園》、右:《重返悲劇現場》。

左:《失落園》、右:《重返悲劇現場》。

 

多部精采作品北影首映:黃秋生攜手謝盈萱《四樓的天堂》、溫昇豪搭檔連俞涵《茶金》雙台劇大銀幕搶先看

台灣劇集旗艦大作一波接一波,兩部含金量超高的劇集將在北影大銀幕搶先曝光。由黃秋生首部主演台劇《四樓的天堂:第 1-2 集》打頭陣,故事以一間座落老舊公寓四樓、名為「天堂」的私人推拿所為主場景,黃秋生飾演雙手帶有神奇能量的推拿師,在調整經絡、骨脈的過程中觸碰人們不願面對的心理傷口。

影后謝盈萱攜手金馬獎最佳新演員范少勳同台演出,導演陳芯宜邀請觀眾一起踏上找回自我的旅程,注入一股療癒溫暖的力量。

黃秋生攜手謝盈萱台劇影集《四樓的天堂》於北影首映,大銀幕搶先看

《四樓的天堂》。

公共電視與客家委員會合製、結合《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神的眼淚》及《一把青》主創團隊打造的《茶金:第 1-2 集特別版》,描述 1949 年全台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介入債台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她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力爭上游,帶領搖搖欲墜的公司走向世界。

金鐘導演林君陽首度挑戰執導時代劇,集結連俞涵郭子乾溫昇豪……等硬底子演員陣容,共同詮釋大時代下人們的悲喜,本劇的時代美學也是一大亮點。

溫昇豪搭檔連俞涵《茶金》雙台劇大銀幕搶先看

《茶金》。

台灣、荷蘭合製的《詭祭》征戰鹿特丹影展後將於北影亞洲首映。荷蘭籍導演王洪飛在本土風景中抹上濃烈異色奇幻風格,找來鍾瑶曹晏豪演繹富二代,大膽將吸血鬼、活人獻祭等元素結合開放式愛情、反烏托邦迷幻霓虹的跨商業類型,揭露資本主義如何操控人心,影像風格華麗怪誕衝擊感官。本片同時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與最佳美術設計兩項大獎。

《詭祭》

《詭祭》

「明日.台灣」單元期盼透過選片呈現台灣新銳創作風景,今年引介 1 部紀錄片與 7 部短片,包括揭露中國為了在廈門蓋國際機場,任由民間船隻越界盜採海砂、摧殘著金門沿岸既有的風貌紀錄片《越界》;導演丁啟文短片新作《失去》講述為了徹底忘記對方而決定進行醫學手術的離婚夫婦;鄭有傑、王可元在《錦鯉墜落》中刻畫兩個在生命卡關的男子一同踏上公路之旅;《未泯》用鏡頭忠實紀錄林榮三文學獎得主羅義皇,二度入獄的顛簸人生中迷茫與和解;《第 13 天》巧妙以「防疫隔離」為喻,傾吐離鄉人對家的細膩情感;《美豬肉圓》藉女性面對新生命到來的忐忑與期待,呼應台灣社會近年的集體情緒;《姊姊》勾勒主角到異地求學前與家人分離時的不捨之情,由鄭有傑擔任監製並參與演出;《火車快飛》則生動描繪出兩個大男孩離家唸書前最後一個暑假的青春與迷惘,本屆非常新人黃冠智也在片中有精彩演出。

2021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單元選映佳片。

2021 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單元選映佳片。

 

推動台灣電影文化新浪潮,「骨董級影痴」黃建業獲頒卓越貢獻獎

2021 第 23 屆台北電影節本屆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奬得主,為資深的電影文化推手黃建業。黃建業跨足多重身分,包括電影學者、影評人、詩人、劇場導演及電影教育推廣者。他以影評文字支持 1980-1990 年代的台灣新電影浪潮運動,且出版多種電影評論賞析與研究著作。

台北電影節將於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頒發此獎項,影展期間也將放映黃建業親自推薦、對他別具意義的法國電影《昂希朗格瓦:電光魅影》(Henri Langlois: Phantom of the Cinematheque),並於該片映後舉行卓越貢獻奬講座,分享「骨董級影痴的來時路」。

「骨董級影痴」黃建業獲頒卓越貢獻獎。

擔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期間,接續電影保存的使命;對於電影的熱愛,讓黃建業推動台灣三大影展的草創,迄今仍在校園傳承電影藝術,對於台灣電影文化貢獻卓著。

 

官方周邊商品及更多活動資訊陸續推出

本次影展的周邊商品,除了影迷必收的主視覺經典款,自去年起推出的影展副牌「看電影約嗎」,本屆邀請演員夏于喬擔任商品設計,她以 ” I’m a cinephile.” (我是影癡)為主題,畫出電影愛好者的多種面貌,更以四部曾在台北電影節放映的台灣電影為發想創作繪製插畫。

夏于喬獲邀參與台北電影節「看電影約嗎」聯名周邊設計

2021 台北電影節周邊商品全公開,主視覺經典款顯影展精神;副牌「看電影約嗎」合作夏于喬創作影癡多樣面貌。

2021 年第 23 屆台北電影節將於 9 月 23 日至 10 月 9 日在信義威秀影城、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展開,單場早鳥票將於 9 月 13 日中午十二點開賣;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預計 10 月 9 日晚間七點在三立台灣台、MOD 三立綜合台 LIVE 直播;Vidol、台北電影節官方 YouTube、三立新聞網 YouTube 同步網路轉播。各項活動則將視疫情變化,進行滾動式調整,年度盛事即將和影迷見面,敬請期待。

消息來源:台北電影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