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 上映前,我們期望這部已經睽違 6 年的續集電影。觀眾們渴望這部以另類方式重開機的新電影,帶給他們全新的體驗。但是當觀眾發現預告裡,竟然揭露了約翰康納 (John Connor) 才是大反派時,不禁令人開始懷疑自己上戲院的目的是什麼。這是個許多觀眾好奇但沒人回答你們的問題:為什麼如今的好萊塢電影預告越來越常爆雷?我們將從導演、電影公司與預告製作公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請注意,以下文章將無可避免提到部分電影的劇情,但換個角度,這些爆雷都已經在電影預告中出現,請自行評估。
從導演的角度,他也許是最不希望作品在早期就被自家預告爆雷的一方。我們有個殘酷的例子:安東尼法奎 (Antoine Fuqua)。他看到自己執導新電影《震撼擂台》(Southpaw) 預告的時刻,差不多與大部分觀眾同時,也就是說,當他在預告裡看到瑞秋麥亞當斯 (Rachel McAdams) 被槍殺致死時,跟許多觀眾也有一樣的反應:你現在就告訴我女主角會被殺?

《震撼擂台》
別誤會,人當然是導演自己殺的,但是法奎沒想到預告已經先洩露了他的安排:麥亞當斯在電影約三分之一時就死去,可是在電影海報等等宣傳上,麥亞當斯都掛上女主角的頭銜,觀眾無法預期她會早早身亡。事實上,整部電影看起來必死的,反而是飾演拳手的男主角傑克葛倫霍 (Jake Gyllenhaal)。他的樣子在海報上看起來很糟,感覺不是被對手打死在擂台上,就是因為敗戰的鬱悶而醉死在酒館,然後麥亞當斯抱起他垂死的頭顱爆哭,The End。
《震撼擂台》爆雷的預告:
電影預告通常並非由導演一手剪接,在好萊塢歷年習慣由專門製作預告的製作公司處理,而電影公司只要負責提供企劃與影片素材,之後他們就能拿到新鮮的預告內容。法奎自然也知道這個運作邏輯,不過他依然有些微言:
「當然,當時我有點介意關鍵劇情在預告的呈現方式。我現在也依然很介意,我這是實話實說。」
但是電影公司與預告公司並非拿到什麼內容就照本宣科製作,法奎也了解每則預告背後製作的潛規則:
「我猜有的時候,觀眾需要知道多一點劇情,特別是像《震撼擂台》這樣的電影。所以我也必須適應這種結果,我相信溫斯坦公司的做法。」

其實《震撼擂台》的女主角是她。
導演被自家人爆雷並不是第一次,法奎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們都記得《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預告的亮點,是克里斯普瑞特 (Chris Pratt) 騎著越野車與迅猛龍們一起衝鋒。這個片段事實上幾乎被剪進所有預告,特別是某些長度僅有 10、15 秒的電視短版預告 (TV spot)。導演柯林崔佛洛 (Colin Trevorrow) 對此曾經非常擔憂:
「以我的看法,電影公司實在爆雷太多好料了,這已經超出我的想像。」

這一幕原本應該是秘密
事實上,雖然預告提前公開麥亞當斯在《震撼擂台》的下場,但是這部電影卻沒有預期中地趕跑觀眾,它的票房表現甚至還超越了出品的溫斯坦公司預期:沒人期待它的首映票房會擠進當周前 5 名,但它卻以 1 千 6 百萬美金的好表現,奪得了首周票房第 5 名。
於是,一個與「爆雷一時爽、全家火葬場」完全相反的奇妙結論誕生了:似乎觀眾如果在電影上映前了解越多劇情,好像越能吸引他們進戲院報到。根據剪輯《震撼擂台》預告的製片公司「Trailer Park」總裁麥特布魯貝克 (Matt Brubaker) 表示:
「我們在內部討論過很多次,是否要在預告裡揭露主角老婆死亡的劇情,但最終我們覺得把劇情放上去比較好,這樣說好了,過去幾年的電影觀眾們,會覺得這種爆雷讓他們受到傷害,但是如今的電影觀眾不一樣,他們覺得如果自己得花上 20 塊美金買電影票衝首映,那他們得在上映前了解更多劇情,以確定他們這 20 塊的投資是不是正確。」

最終這一幕甚至成為宣傳主軸
這種理論並不是布魯貝克獨創的,這是經過許多焦點團體 (Focus group) 交叉測試過後的結果,是許多好萊塢電影公司投資研究過後的結果。
「雖然有許多觀眾會抱怨有些預告爆雷太嚴重,但是十之八九,如果你的預告越爆雷,卻反倒能吸引更多觀眾進戲院。另一方面,觀眾對於預告的反應通常大過於電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