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克里斯汀貝爾:在蝙蝠俠面罩下那張孤獨、暴怒又疲累的臉孔

如今全世界認識克里斯汀貝爾的原因,多半來自於他主演的蝙蝠俠電影,特別是 2008 年的續集《黑暗騎士》。這部電影還沒上映便備受注目——因為輿論批評選角錯誤的小丑,竟然在上映前意外身亡。

但總括來說,所有人都期待貝爾再次戴上蝙蝠俠的面罩。而就在《黑暗騎士》在倫敦首映的大喜之日前,他被控在旅館毆打媽媽與姐姐。這是怎麼回事?這可不是布魯斯韋恩會幹的事。如同貝爾的其他新聞,這位演藝圈資歷近 40 年的演員,有許多我們不了解的面貌——他也許比布魯斯韋恩還要神秘。

《黑暗騎士》電影劇照。

 

克里斯汀貝爾情緒起伏「過大」

對一位 9 歲就開始演戲的演員而言,在公眾場合有這種破壞形象的脫序行為,實在不可思議——更何況是對家人動手動腳。但是禍不單行,家暴事件後不過半年,他在演出《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時,狂罵工作人員將近 4 分鐘——這 4 分鐘幾乎令人無法忍受,因為這位反抗軍領袖大約講了上百次髒話,把這位意外走進鏡頭裡的攝影師罵得豬狗不如。

貝爾展現比他任何一次在銀幕上表演的憤怒都還要強大的怒氣——你可以嘗試連續罵一個人 4 分鐘,就會發現那是多困難的事。但是比這 4 分鐘更糟的,是現場有人錄音這整段洩憤過程,然後提供給了八卦媒體。

我們回到 1985 年,看看那個賣吃豆人 (Pac-man) 麥片的男孩,你無法想像那些怒氣從何而來:貝爾最早的演出機會是電視廣告。拍吃豆人麥片廣告時他才 10 歲,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演出了。在這個活潑輕快的廣告裡,我們幾乎無法辨認那個白人男孩就是貝爾——還好這廣告裡只有一個白人男孩。

他跳著輕快的舞步、梳著飛機頭、無憂無慮地享用他的粉紅棉花糖口味麥片。這不是我們熟悉的貝爾,我們的貝爾身上某處永遠流著血,也許是被蛇蠍美女刺中側腹、也許是被罪惡感刺中靈魂,貝爾的銀幕形象總是殘破、疲倦、咬牙切齒掙扎的角色。

麥片廣告:

劇情電影、黑色電影或動作電影裡有很多這種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硬漢,也許只有浪漫喜劇裡沒有。而貝爾自己都否決了跟美女說說愛談談情的可能:衛報記者詢問他是否可能接演浪漫喜劇,他的反應有如深藏多年的血海深仇秘密被人無情揭開。

「你真的喜歡過哪部浪漫喜劇嗎?你真的喜歡過哪部浪漫喜劇嗎!你說說看啊?」

克里斯汀貝爾主演的《小婦人》(Little Women) 電影劇照。

看來《小婦人》不算浪漫喜劇。

而當記者吞吞吐吐地說出《當哈利碰上莎莉》的超安全答案時,貝爾急促的怒氣轉為密不透風的嘲諷。

「那部電影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你想了很久才只有這個答案,」

他搖搖頭說:

「最近有人問我要不要演出浪漫喜劇,我想他們是發神經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找我演戀愛喜劇,我覺得《美國殺人魔》已經很好笑了呀。」

《美國殺人魔》電影劇照。

《美國殺人魔》

沒有人想與蝙蝠俠做朋友,似乎,也沒人想與貝爾做朋友,連採訪他都是一個困難的任務。許多媒體記者如果今天採訪貝爾一切和氣順利,會激動地把「貝爾今天心情好」寫在新聞裡。這種彷彿謝主隆恩似的措辭,不是在反諷他的家暴事件(隨後因證據不足未遭起訴)與片場發飆事件,而是他的情緒起伏太大,而且通常都是「起」而不是「伏」。

如同在片場裡不小心入鏡這種不專業但罪不致死的舉動,都能引來貝爾一波難聽刺耳的詛咒——沒人知道貝爾的逆鱗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哪條採訪問題會探到他的情緒底線。

《敵對分子》(Hostiles) 電影劇照。

《敵對分子》

約翰康納是位很有毅力的領導者、被打斷脊骨然後還能變成蝙蝠俠的韋恩也很有毅力,而他們看起來都不像發洩怒氣有如浩克的貝爾。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