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1917》得到金球獎「最佳導演」與「最佳電影」時,此雙重肯定意味著——這部一戰電影,輾壓了黑幫宗師久違的時代史詩、戲精與罪惡城市的入魔故事、甚至是 2019 年全球影評極致推崇的韓國電影。金球獎這是何其大膽的選擇?令人驚訝⋯⋯但我要告訴你一件更驚訝的事:《1917》是部無腦娛樂電影。
不要誤會我在批評,反過來你應該想想,觀賞戰爭電影是件有多大壓力的事:影評與你的朋友都會諄諄教誨,你要了解歐瑪哈海灘上發生了什麼事,才能看得懂《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的開場在慘烈些什麼;你要知道英軍是如何流落到敦克爾克海岸,《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裡一整支軍隊才會在海灘上翻著死魚眼。
過去戰爭曾經是人們的生活記憶,但是如今,連二戰都遠去超過 80 年,電影《1917》——連片名都提醒你這是一百年前發生的戰爭故事,戰爭電影變成了需要惡補才看得懂的歷史課本,無疑地推開了許多無意上課的觀眾。

《1917》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中)
《1917》沒有這種問題,這是一部發生在戰場上的電影,但你未必需要了解「第八軍團」或「第二軍團」代表些什麼,或是了解他們身在法國的哪個地點,或是了解身為主角的兩個小兵,需要在 24 小時內到達的地點有多遠。這些都不需要事先惡補:你能知道當然更好,但並不會令你比腦袋一片空白的觀眾從《1917》中吸收更多資訊。這部電影就有這種魔力,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攝影機時時刻刻都黏在兩位小兵的身旁,注視著他們從樹下假寐醒來、注視著他們接到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注視著他們為了任務穿越戰場、投向未知的命運。

《1917》開場
事實上不必嚴格挑剔《1917》是不是一部一鏡到底電影,因為電影過程中事實上有過幾次還算明顯的剪接,但是這種質問,無疑地暴露了我們對「一鏡到底電影」的認知有多貧乏。《1917》的鏡頭沒有離開過兩位主角,代表著一個鮮明的事實:這部電影沒有豐富故事性的任何支線劇情、沒有補充前情提要的回憶畫面、沒有增加氣氛的蒙太奇。等於電影那些令我們激動興奮的剪輯技法與敘事手法,在這部電影裡全都欠奉。這當然是一部虛構電影,但它卻充滿了紀錄片的實感。《1917》沒有畫外音、沒有旁白、沒有心理小劇場,你看到的,就是全部。
所以我說你可以腦袋空空進戲院,不需要任何心理準備與歷史預習複習也可以,因為只要你在戲院裡坐下,從第一個畫面開始,你就被迫參加了一場漫長的戰場巡禮,主角與你的立場幾乎一樣,只是他們比你多了一把槍。他們也不知道這一路會遇上什麼,他們也沒有驚天戰技能夠一槍擊殺眼前的敵人,他們最後甚至連武器都沒有了,他們跟你一樣,赤裸裸地前進、用眼睛見證戰爭最前線的殘酷,更殘酷的是,你還得跟他們一起穿越這片殘酷。

《1917》:兩個小兵
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的超現實魔法 身歷其境的一鏡到底
也許有些觀眾不喜歡這種樸實無華的設計,但《1917》一點都不樸實,事實上它比《變形金剛》還要花俏數倍,而且安靜多了:這部電影的最大功臣無疑是指掌攝影機的那個人,攝影指導羅傑狄金斯 (Roger Deakins)。開場 8 分鐘裡,攝影機一直背對觀眾直視主角們,而當主角們站起朝向觀眾方向走來,隨著攝影機的後退,你能看到周遭的景物隨著主角一步步走來而逐漸入鏡:

《1917》幕後想必精彩
一開始只是休息的軍人、後來看到他們搭灶做飯、洗衣曬衣;看到有人搬運軍錙上車、有人整排列隊;他們漸漸進入了壕溝,從戰場上退下的士兵們疲憊地入鏡擦過他們身邊……一整支軍隊就這樣在鏡頭的周遭呈現,沒有高大上的旁白(通常是摩根弗里曼配音)告訴你這是哪裡,他們是誰。《1917》是用畫面說故事的電影,它的台詞稀少、劇情簡單,但它展現更多不言而喻的風景,嘿,它都帶你走進現場了,你還需要別人多嘴補充嗎?

《1917》:這個片段運鏡出神入化
電影資訊
1917 1917
- 上映日期
- 2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