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總動員》30 周年紀念:科幻小說鬼才、變蠅人、與阿諾如何建立他的好萊塢王朝?

1990 年 6 月 1 日,歷史應該要記住這一天,這一天阿諾史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證明了自己可以成為好萊塢之王的資格。在他比妳的頭還大的二頭肌之下、在他看起來有點呆萌的咧嘴笑容之下,有一個精熟商業策略的靈魂。日後他成為了加州州長,那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我們從 6 月 1 日上映的《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就看得出來。這部電影今年歡慶 30 周年紀念,是時候回到火星了,再次回味這部幕後與幕前一樣精彩的神奇作品。

《魔鬼總動員》製作歷經波折,才由《機器戰警》保羅范赫文執導,最後於 1990 年 6 月 1 日上映。

該從哪裡開始談起?也許先從《魔鬼總動員》的小說原著談起,但這正是困難之處:不管用科幻小說宗師、大師、神人等等哪種高大上的稱號,來稱呼菲利浦 K. 狄克 (Philip K. Dick) 都感覺怪怪的。有人說他是科幻小說之魔,這種說法看來浮誇但卻很難否認。狄克沉迷的不是建構遙遠的外星基地,或是完美的未來社會,而是每個人的內心──他的科幻元素全都用來讓角色神經錯亂或記憶錯置,順帶讓讀者也受到神經錯亂與記憶錯置的遭遇,「燒腦」這個單字基本上是屬於狄克的。《魔鬼總動員》改編自他的短篇小說《「幫你記牢牢」大特賣》(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光看小說妳就能了解,菲利浦狄克的大腦非比尋常,同時不了解誰能想出這種奇詭故事。

科幻小說家菲利浦狄克的著作後來改編成電影《魔鬼總動員》。

偉大的菲利浦狄克。

奎爾是個百無聊賴的上班族,每日生活一程不變的他,期望體驗一場刺激的冒險。他來到了「瑞寇」科技公司(Rekal,音同 Recall,回憶之意),這間公司有項能夠插入虛造記憶到客戶腦中的技術,不管你想成為名模或是大富翁,都能在瑞寇「妄想體驗」。奎爾渴望到火星一遊,但他的妻子卻反對這個計畫,還好瑞寇可以幫他插入火星記憶達成夢想,但是當工作人員施術時,卻發現奎爾腦中有段被刪除的記憶,顯示他其實是一名火星間諜。

菲利浦 K.狄克的科幻小說《「幫你記牢牢」大特賣》(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幫你記牢牢」大特賣》小說封面。

瑞寇老闆意識到這個客人可能會為他們帶來麻煩,他退了一半的手術費打發奎爾回家。相信這段火星記憶只是瑞寇植入的奎爾,卻在返家之後漸漸發現自己也許真的就是一名情報員,但此時卻有神秘人襲擊奎爾,揭露了他的腦中被安置了腦波傳送器,代表有某個幕後黑手一直在監視他。但是同時奎爾仍在繼續回復記憶──他想起他不只是一名情報員,而是為地球政府工作暗殺政界人士的殺手。奎爾驚訝於自己的真實身分,同時擺脫了其他神秘特務的追擊,此時奎爾的前上司透過腦波傳送器與他交涉,希望他能乖乖就範。

《魔鬼總動員》

奎爾不想要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名真正冒險犯難的殺手間諜,他的本意只是想在平淡生活裡找點樂子。意味著他寧可讓自己活在虛假的記憶裡,也不想面對沾染血腥味的回憶。前老闆同意讓他再次進行洗腦,決定從他腦中找出他真正的冒險渴望:奎爾從小就幻想自己孩時曾遇過一群迷你火星人,年輕的孩子對這群外星人待之以禮,這讓外星人們決定,只要這個孩子還活著的一天,就暫停侵略地球的任務。前老闆與瑞寇都覺得這段荒誕不羈的幻想很適合塞進奎爾腦中,但他們最終驚訝地發現……這段情節似乎多年前就已經存在於奎爾的腦中……這是事實回憶,不是妄想。

《魔鬼總動員》

這絕對不是菲利浦狄克最複雜的小說,但已經夠讓好萊塢高喊 WTF 了──它充滿一而再而三的劇情顛覆,它快速轉換主角的真實身分,讓「我是誰」這個狄克最熱愛的命題成為一場翻來覆去的夢魘,到故事最後妳也搞不懂結局是什麼──讀者已經搞不清楚哪段劇情才是真實,或是全部都是假造的?有很多人支持「南柯一夢」的理論:其實奎爾經歷的這些冒險,都只是瑞寇公司植入的「火星之旅」刺激冒險假記憶,他不是情報員,他只是享受陷入以假亂真世界的平凡上班族。

《魔鬼總動員》

名編劇丹歐班農 (Dan O’Bannon) 與他的監製夥伴羅納德蘇賽特 (Ronald Shusett),早在 1976 年就買下了這篇小說的改編權,他們驚訝於狄克的創意與類似俄羅斯娃娃般層層包裹的神祕感,決定將腦洞大開的小說,改編成腦洞大開的電影。1976 年,離現在已經 44 年了,所以你很快就能理解,《魔鬼總動員》當然是個製作地獄 (Production Hell),它花了 14 年才拍出來,但至少值得欣慰的是,這 14 年的重重磨難,至少有個好結局──雖然這 14 年裡沒人覺得《魔鬼總動員》有資格成功。

編劇丹歐班農 (Dan O'Bannon) 與羅納德蘇賽特 (Ronald Shusett) 買下小說改編權,製作了電影《魔鬼總動員》。

蘇賽特(右)與歐班農。

當然,聽到歐班農的大名(好萊塢沒幾個人有這個姓氏),你就應該想起來,他是《異形》(Alien) 背後的最大功臣──他寫出了這部恐怖科幻電影經典的劇本,而且他鉅細靡遺的劇本還描述了異形的外型特徵與種種生態,讓這部電影製作時有更明確的概念。但是,你知道 1979 年上映的《異形》劇本是怎麼誕生的嗎?一樣要感謝《魔鬼總動員》:

丹歐班農曾為多部《異形》電影撰寫劇本。

在《異形》片場的歐班農。

歐班農與蘇賽特 1976 年買下了《魔鬼總動員》,他們喜愛這個故事裡的燒腦風格,但等到他們開始著手製作時,卻發現要把小說變成電影實在真他媽的燒腦──他們後來放棄了,而歐班農就在自我放逐《魔鬼總動員》的期間,將某些他的《魔鬼總動員》設定(例如火星人事物),搬到了《異形》裡。原本只是拿來填補《魔鬼總動員》劇本寫不出來空檔的《異形》卻後發先至,最終早一步成為商業票房與評價上的雙贏王。

編劇 丹歐班農 與異形設計師 吉格爾。

歐班農(左)與設計異形造型的 H·R·吉格爾 (H.R.Giger)。

歐班農從小就對昆蟲有詭異的執迷,這點瘋魔日後逐漸長成了我們熟悉的異形,但在《魔鬼總動員》裡,有人接手實現了他對詭異事物的想像──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導演成為了《魔鬼總動員》的導演。柯能堡當時已經拍了《掃描者大對決》(Scanners)、《錄影帶謀殺案》(Videodrome) 與《嬰靈》(The Brood) 等等電影,他對血肉變異類型的迷戀已經躍於銀幕之上。從小就喜歡畫怪物圖的歐班農當然與柯能堡一拍即合,柯能堡也全力投入自己內心的番茄醬渴望,為《魔鬼總動員》進行設計──噁爛的變種人、奎爾在被心靈惡搞時肉體也跟著突變了……。

《魔鬼總動員》由擅長「身體恐懼」(Body Horror) 素材的導演 大衛柯能堡 執導。

大衛柯能堡導演。

《魔鬼總動員》變成了變態與變態聯手打造的變態血肉園,變態們激起熱血,一切看來都沐浴在血色暮光下美好前進。柯能堡覺得這會是他導演生涯的集大成之作,自然無暇理會其他「小計劃」,特別是一部蒼蠅變成人的電影……他放棄執導預定由他擔任導演的《變蠅人》(The Fly)。

大衛柯能堡 (David Cronenberg) 1986 年的作品《變蠅人》被視為科幻恐怖電影的經典。

在《變蠅人》片場的柯能堡。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