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Critics’ Choice Awards) 非常不一樣,這個 90 年代中期誕生的表彰優秀電影與工作人員的典禮,雖然很快成為好萊塢大型電影獎的其中一份子。每年來參加的明星也都是鼎鼎有名,但是做為奧斯卡前哨戰的評論家選擇電影獎,卻不太能成為預測奧斯卡得獎名單的標的。但是台灣時間 1 月 13 日早晨舉辦的第 25 屆評論家選擇電影獎卻不太一樣,這份得獎名單太奧斯卡了,幾乎可能會是 2 月 9 日的奧斯卡典禮獎項內容。
先來看看今年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的所有得獎名單(僅列出電影部分):
- 最佳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 最佳男主角:瓦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小丑》(Joker)
- 最佳女主角:芮妮齊薇格 (Renée Zellweger)《茱蒂》(Judy)
- 最佳男配角: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從前,有個好萊塢》
- 最佳女配角:蘿拉鄧恩 (Laura Dern)《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 最佳演員組合:《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 最佳年輕演員:羅曼格里芬戴維斯 (Roman Griffin Davis)《兔嘲男孩》(Jojo Rabbit)
- 最佳導演:
山姆曼德斯 (Sam Mendes)《1917》(1917)
奉俊昊《寄生上流》(Parasite)

《1917》
- 最佳原創劇本:昆汀塔倫提諾 (Quentin Tarantino)《從前,有個好萊塢》
- 最佳改編劇本:葛莉塔潔薇 (Greta Gerwig)《她們》(Little Women)
- 最佳攝影:羅傑狄金斯 (Roger Deakins)《1917》
- 最佳剪輯:李史密斯 (Lee Smith)《1917》
- 最佳場景設計:芭芭拉林 (Barbara Ling)、南希海格 (Nancy Haigh)《從前,有個好萊塢》
- 最佳服裝設計:露絲卡特 (Ruth E. Carter)《我叫多麥特》(Dolemite Is My Name)
- 最佳梳化:《重磅腥聞》(Bombshell)
- 最佳視覺效果:《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 最佳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 4》(Toy Story 4)
- 最佳動作電影:《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
- 最佳喜劇電影:《我叫多麥特》
- 最佳科幻或恐怖電影:《我們》(Us)
- 最佳外語電影:《寄生上流》
- 最佳歌曲:
〈Glasgow (No Place Like Home)〉《鏗鏘玫瑰》(Wild Rose)
〈(I’m Gonna) Love Me Again〉《火箭人》(Rocketman) - 最佳配樂:希爾杜古納多提瑞 (Hildur Guðnadóttir)《小丑》

《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獲得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獎項肯定,投 3 中 2
南韓《寄生上流》來勢洶洶
評論家選擇電影獎這次有兩個獎項各頒給了兩位得主,過去常有人批評這是給獎不嚴謹,今年又發生了兩次,但是最佳導演這個獎項的雙得主狀況,只是再次說明了──正如我們整理的 2019 年最強電影榜單所說的──《寄生上流》是今年各界評價最好的電影。而作為由影評評選出來的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當然一定要給入圍獎項不多的《寄生上流》一個很大的鼓勵。作為韓國電影,《寄生上流》裡表現精采的宋康昊、張慧珍、崔宇植與朴素淡,很可惜無法入圍演技獎項。那麼,好萊塢至少可以給他一個公道,也就是讓它成為最佳外語片──只是可惜了同樣也很優秀的《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寄生上流》注定成為今年的最熱電影
但是除了外語片之外呢?最佳導演與最佳電影成為了《寄生上流》的下一個目標,奉俊昊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位李安。確實,外國電影拿到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機率並不是很高,如同 1998 年全球影壇大熱的《 1998 》(Life Is Beautiful),竟然敗給了《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或是李安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敗給了《神鬼戰士》(Gladiator) 等等,但至少,最佳導演這一項仍然很有機會,評論家選擇電影獎至少做了一次示範──事實上去年評論家選擇電影獎已經做過示範,它給了《羅馬》(Roma) 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附帶了一部最佳電影。
(備註:1 月 13 日晚間奧斯卡入圍名單出爐,《寄生上流》入圍高達 6 項獎項,同時也入圍了最佳電影)

《寄生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