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灣,「星光大道」這個單詞眾人皆知。這個詞來自於好萊塢的星光大道 (Hollywood Walk of Fame) ,在我們的想像中,那條大道上布滿了影壇最耀眼的名字,它甚至就代表著好萊塢。但是,星光大道是誰創立的?誰的名字又有資格被列在上頭?事實上,星光大道的規則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這個每年都有千萬遊客造訪的超熱門景點,也許並非你想像地那樣總是光彩奪目──這樣說來,也許星光大道真的就是好萊塢的縮影。
首先,似乎只有最頂尖的影劇圈人才,才有資格在星光大道上留名。那麼,也許星光大道每年會從奧斯卡等各大影展的獲獎名單中,找尋今年的「上道者」嘍?事實不然,星光大道跟奧斯卡沒有關係、跟任何你熟知的影展都沒有關係──而這些影展通常被認為是肯定當年度最優秀影視人才的典禮。星光大道是由好萊塢商會 (Hollywood Chamber of Commerce) 所設立的,而好萊塢商會又是什麼樣的組織呢?如果你翻開他們的自述介紹,他們自稱是一個「讓好萊塢的商業發展與居民生活更美好的社群組織」。嗯……這聽起來……非常發大財。

好萊塢商會與他們的商品「星光大道」
1953 年,商會主席 E. M.史都華 (E. M. Stuart) 提出了星光大道的構想,的確就是一個聽來非常發大財的構想:「(星光大道)將會營運維護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名號,這些名字可以立刻令人聯想到金光閃閃或是豐富的娛樂性。」簡單地說,史都華希望星光大道能夠成為一座影史「忠烈祠」,只要你的名號夠響亮,而我們就會給你一顆星星,讓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瞻仰你。人進來、錢進來,對好萊塢商會來說,這是一石二鳥,既促進了地方的觀光潮、又能表彰全球的熠熠巨星們──雖然他們其實也不需要這個名號。

是的,老鼠女王也有資格擁有一顆星
最終,洛杉磯議會通過了這項開發計畫,星光大道應運而生。不是誰都能登上星光大道,好萊塢商會設定了四個影視領域,分別是電影、電視、音樂與廣播。後來直到 1984 年,星光大道才加入了第五個類別:劇院/現場演出,而這遲來的第五個項目是如此重要。不,我不是要說哪位劇場天王也在星光大道上,我說的是阿里。是的,是那位拳擊史上最偉大的英雄拳王阿里 (Muhammad Ali) 。等等,阿里好像不是電影、電視、音樂與廣播這四個圈子裡的人……但他是全球知名的阿里啊。最終,阿里被歸類在「現場演出」這個類別,得到了他的一顆星。

阿里與他的星星:這顆星星是唯一被掛在牆上的星星,因為阿里不喜歡人家「踐踏他的名字」。
你是不是有點想要吐槽?先忍忍,因為這就是星光大道的詭異之處:乍看之下它是用來彰顯優秀影劇表現的名勝,但當你親自走一趟星光大道,你會發現許多讓你忍不住吐槽「這人有演過戲嗎」的星星。舉個例子:至高無上美帝大統領川普 (Donald Trump) 就有自己的星星。這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他是大統領,所以星光大道也要彰顯這位比許多影帝影后還紅的總統嗎?好萊塢商會明顯已經被這個問題問到煩,發言人安娜馬丁尼茲 (Ana Martinez) 表示,川普擔任了環球小姐選拔大會的監製,因此得獎:川普自 1996 年起取得了環球小姐的主辦權。

川普之星
所以,星光大道與你想的應該不一樣,因為你可能很難理解,環球小姐選美大會的監製,在影壇上的地位真的有那麼崇高嗎?好萊塢商會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評選星光大道的入選資格呢?好像讓我們對星光大道的專業程度打了些折扣……這個問題牽扯到星光大道的評選方式。如果好萊塢商會並非以影展表現、或是票房成績,來決定誰才夠資格加入星光大道。那麼,又是誰來決定誰才值得一顆星星呢?答案簡單地令人有點反感。
只要有人提名就好。

星爵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