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獲第 72 屆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韓片《寄生上流》(Parasite) 由導演奉俊昊執導,故事圍繞在一個超貧窮家庭以及一個上流社會的有錢家庭身上,將上流和下層作出強烈對比。電影反映了社會的貧富懸殊,寫實地呈現出表面五光十色的地方,其實也有黑暗面。面對這種社會上的兩極狀態,有韓國人以「地獄朝鮮」(헬조선,Hell Chosun)來形容自己的國家,甚至只願成為「三拋」、「五拋」,甚至「七拋」世代,而這些字眼到底是甚麼意思?就讓我們來一一介紹。
地獄朝鮮?並非無所求,而是求不來的南韓七拋世代
韓國算是熱門旅遊之地,當地的娛樂、文化等都影響著大家。但其實在五光十色之下,現實中並不如舞台上的風光。面對通貨膨脹、學歷眨值、就業困難、高失業率等問題,不少當地年輕人與香港新一代一樣,對未來感到灰心。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地方,因為買不起房子,居住問題等,不敢結婚、組織家庭,絕望到以「地獄朝鮮」形容他們的國家,甚至形成「七拋世代」。

有些從事勞力的員工經常需要超時工作,甚至忙到要在公司留宿,失業率又長期居高不下,就似走進了死胡同一樣。年輕人感到絕望,於是自嘲是生活在「地獄朝鮮」。(劇照)
解釋「七拋世代」前,就得先說明什麼是「三五七拋」。「三五七拋」即是年輕人面對社會兩極,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情況,感到絕望的不同程度──「三拋」是指放棄戀愛、放棄家庭、放棄生育;「五拋」則是進一步放棄買房以及放棄兼顧人際關係;而「七拋」就是絕望到連夢想及希望都被放棄了。除了富二代、靠爸族而成功的人,普遍年輕人因應生活的艱難,甚至更出現了「지옥불반도」(地獄火半島)與及「망한민국」(完蛋民國)的用字。

無法出身上流,那就只能「寄生上流」拼搏一把。
萬般唯有讀書高?即使再聰明仍無法躋身上流
從前南韓有一條成功方程式,就是考入好大學、進大企業工作、才能賺到錢。但近年有三分之一的 SKY 學生──南韓三大名校:「S」首爾大學、「K」高麗大學及「Y」延世大學──的人文學科畢業生也面臨無業危機,大公司只收理工科學生,其他大學畢業生情況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