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jpg)
史上最爛的龐德:丹尼爾克雷格 (Daniel Craig) ,這幾乎是 2006 年底《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上映前許多人的共識。大量背負著 007 電影 40 多年美好回憶的粉絲們,用謾罵、吐槽與實質杯葛傳達心中的不滿。當皮爾斯布洛斯南 (Pierce Brosnan) 於 2004 年因年老力衰而步下舞台後,全世界能說一口流利英國腔的英紐澳演員們,搶破頭想成為詹姆士龐德。而克雷格從 200 位男星之中脫穎而出,在 2005 年成為了……眾矢之的的公幹人選。
幹譙克雷格像猴子、像野蠻人與 ps 醜圖是 2005 年底的熱門流行活動,但很少人注意到,在 2004 年,之後一意孤行挺克雷格的 Eon 製片公司 (Eon Productions) ,傳出將改編 007 小說作者伊恩弗萊明 (Ian Fleming) 的小說《皇家夜總會》。這個消息沒有太多不滿幹譙的反應,這很奇怪,因為這個決定是導引製片們選擇克雷格的重要理由。

《皇家夜總會》小說各版封面。
體力不再的詹姆士龐德:皮爾斯布洛斯南
皮爾斯布洛斯南已經在他最後一部 007 電影《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 裡氣喘吁吁,這部已經從諜報電影晉升成為奇幻電影的作品裡,龐德開車的時間更多了、與美女調情的時間更多了、而他親身上陣的動作戲分更少了,這讓《誰與爭鋒》的高潮動作戲更加魔幻與超現實──例如跑給衛星兵器追、還有兩台裝滿飛彈與子彈的跑車在冰層上「格鬥」。

滿足你對衛星雷射武器的想像。
也許是因為編劇體貼布洛斯南的年紀、也許只是因為編劇決定拍個超英雄電影,《誰與爭鋒》的每個段落都離奇地超夢幻,從壞蛋從北韓少將變臉成英國闊少、到壞蛋妄想用衛星反射陽光燒毀北半球的犯罪手法、乃至那台會翻跟斗還會隱形的奧斯頓馬丁 V12 跑車,這部電影也許是最被人忽略的奇幻電影之一。

隱形車快跟蝙蝠車一樣酷了。
還原殘酷小說情節,龐德換人演
觀眾很明顯倒了胃口,布羅科利家族 (Broccoli) 也頭昏眼花了,他們決定反璞歸真,不要再搞那些比史塔克企業產品還炫砲的怪機絲。於是,他們挑上了《皇家夜總會》。這是一次徹底的打掉重練──或者應該稱作軟開機 (soft-reboot) ──龐德還在、M 還在、龐德在 CIA 的美國好基友菲利克斯萊特 (Felix Leiter) 也還在,但是其他全都改了,Q 甚至被人間蒸發了──你可以看出 Eon 打掉重練的決心有多強烈,他們想要徹底的現實化、冷硬化、使龐德電影回歸殘酷的諜報電影,不能再讓聖誕老公公出場幫他了。

約翰克里斯 (John Cleese) 飾演的 Q 才剛上任就被消失。
幹譙克雷格的粉絲也許拒絕他飾演《皇家夜總會》裡的龐德,但是他們忘記了《皇家夜總會》這本小說在寫什麼:這本龐德初登場的小說,原本就很冷硬殘酷。新成為 00 系列探員的龐德在這本小說裡,一直處於下風。他的使命是在皇家夜總會裡,擊敗並逮捕俄國情報機構施密爾舒 (SMERSH) 的大掌櫃契夫軻 (Le Chiffre) 。
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只是英、美、俄三方棋盤裡的小棋子,三大國際勢力在法國的皇家夜總會裡打起一場無血戰爭,而龐德只不過是代理戰爭的黑手罷了。這種無力與挫敗感讓風流倜儻毫無用武之地,而棋子之間因共患難而產生的情愫,是如此脆弱地不堪一擊。
「那婊子已經死了。」
這句書中結局的名台詞,得讓一個身心俱疲遍體鱗傷的情報員說出口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