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 年《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的口碑票房雙勝利,加速了《驚心動魄》(Unbreakable) 的拍攝時程,8 個月後劇本、資金與主角們都到齊了。2000 年 4 月,奈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的《靈異第六感 2》……不是,是《驚心動魄》,正式開鏡。
前情提要:奈沙馬蘭與運行 19 年的東鐵 177 班次 (二):在摩洛哥賭場遇上山寨 MDFK 是大宇宙的意志
*以下將會提到《驚心動魄》劇情細節,請注意。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你可以在 Netflix 網飛平台上找到它。
「驚心動魄」的三分鐘
大衛杜恩是一位平凡的球場警衛,他與妻子日漸增長的疏離讓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但他們的兒子喬瑟夫並未放棄讓兩人復合的機會;漫畫書店「限定版」(Limited Edition) 老闆伊萊亞天生是玻璃寶寶,罹患成骨不全症的他全身骨骼脆弱易碎,他有一個瘋狂的超級英雄/超級反派理論,卻苦無證實的機會。
天差地遠的大衛與伊萊亞,這兩人因大衛遭遇的列車事故而相遇:大衛通勤時乘坐的列車出軌,所有乘客無人生還,只有大衛毫髮無傷。偏執的伊萊亞找上大衛,希望證實他與自己有著堅不可破的神祕關係。
不管你抱著什麼心態看這部電影,《驚心動魄》的開場三分鐘,至今仍然是驚悚電影中最經典的傑作之一。
這個片段裡沒有震耳欲聾的爆炸,只有持續不斷的嬰兒哭聲;這個片段沒有複雜的攝影技巧,頂多是透過鏡子拍攝倒影而已。沒有讓攝影機沿著軌道移動藉以增添一點活力,沒有快速剪接來讓它刺激一點。這樣簡樸的拍攝手法,卻能製造出讓人坐立難安的三分鐘,更加令人佩服奈沙馬蘭的功力──這時他才 29 歲,這個片段卻老練得讓人吃驚。
它不只完成了讓觀眾坐立不安的任務,它甚至隱含了更多觀眾第一時間未必能發現的細節,讓人在第二次、第三次觀看時,能夠更挖掘出內裡隱藏的趣味。
用「顏色」識別角色「身分」
而這個片段也敘述了 1961 年伊萊亞的意外出生。設定在這個年代不是沒有意義,導演可以用任何一項簡單的事件,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在操場上一顆飛來的棒球、在街道上一次無心的跌倒──去交代伊萊亞有成骨不全症的資訊。但電影卻設定在 1961 年,這是黑人平權運動最激烈的年頭。這一年黑人平權團體為了抗議搭乘州際巴士時的種族歧視行為,而發起了自由乘車者運動 (Freedom Rides),卻在各州遭到白人暴徒的武力攻擊,身為被害者的黑人卻因此入獄,還會在獄中遭受到更殘酷的虐待。

暴徒毆打自由乘車者運動的參加民眾,這些受害者只是像白人一般搭著巴士以證明他們的權益──他們當中許多甚至是支持平權的白人。
在《驚心動魄》開場的片段裡,你可以看到伊萊亞的母親,在產下孩子後只能使用倉庫作為休息室;而百貨店員找來的醫生,也是非裔醫生;這多少說明了,「歧視」是這個片段中隱而不言的主元素。
最強而有力的一刻,在於醫生已經發現手上的嬰兒不太對勁時,他問著白人百貨店員接生時有什麼狀況──他是帶著微笑的,儘管他已經知道勢必有什麼不好的事發生,這詭異的微笑代表著一種不平等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