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Barbie 芭比》:不只唱歌跳舞跑派對!走過 64 年發展史,換我們傾聽芭比與肯尼的心事了

電影虎蘭花

幾個小女孩在荒地玩著娃娃,配樂一放⋯⋯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這不正是史丹利庫柏力克2001:太空漫遊》嗎!

沒想到《Barbie 芭比》帶來的第一個驚喜竟然是對史丹利庫柏力克致敬一波,就連猩猩將骨頭往空中一拋的橋段都完美重現。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影響性可見一斑,更證明芭比娃娃的誕生,好比《2001:太空漫遊》裡象徵劃時代的黑石碑,開創一個時尚、自主、多元等重大意義的新時代!

芭比(瑪格羅比飾)在「芭比樂園」裡過著完美無憂的生活,天天都是 Lady’s Night,只管踏著高跟鞋享受音樂與派對。直到她開始思考關於「死亡」,怪事竟接連發生:無法再優雅地從屋頂上飛落下來,腳跟甚至貼地變成扁平足!為了讓自己回到完美的生活,芭比決定帶著肯尼(雷恩葛斯林飾)進入真實世界,探索事情的真相。

 

《Barbie 芭比》中文電影預告

 

不完美,是走出獨特性的首要條件

除了必然的芭比粉(Pantone 色票:PMS 219 C),芭比樂園的配色七彩繽粉,娃娃的穿著鮮豔亮麗,這讓芭比與肯尼穿著螢光色的滑輪與護具來到真實世界時,形成明顯到刺眼的對比,在在說明芭比與肯尼的不食人間煙火。

芭比樂園裡有各式各樣的芭比與肯尼,多變的裝扮都是美泰兒公司實際發售過的造型,就連吵架亂丟衣服,電影都會科普一下服裝款式與發售日,對此稍有研究的人鐵定會哇庫哇庫(興奮)起來!此外,許多現實遭停產的芭比和肯尼也得以真人形象登場,以本片的想傳遞的理念來看,這個安排意義非凡。

在完美的國度中,可以看到葛莉塔潔薇身兼導演與編劇的巧思,例如芭比伴隨同樣的配樂開始一成不變的早晨(街坊鄰居都和妳一樣)。淋浴但看不到水;愜意地享用早餐,但鬆餅不能吃,杯裡沒有咖啡;海浪是固體的造景,撞上去會送救護車;最大的看點,是芭比脫下高跟鞋時,腳尖還是踮著!

芭比樂園自由自在、衣食無缺,然而這些都是美泰兒公司給予的形象,唯一能擺脫框架行動的只有娃娃本體被摧殘的奇怪芭比,以及比肯尼更加附屬但是獨一無二的艾倫。

「踮腳」設定別出心裁,平時不太會將人形娃娃(不只芭比)這個小動作放在心上,由真人演出,違和感直接放大十倍!腳跟與地面的距離不過幾公分,卻是女神與凡人的差別,理想與真實的距離。

 

《芭比》又高談女權?等等,先別倒彈

《Barbie 芭比》排場華麗,結合音樂與歌舞,加上無厘頭的對話互動,無疑是部喜劇,不過在歡樂的背後,埋下不少深義需要用心領悟和體會。樂園對比人類世界,從個人思想與社會型態都截然相反,現實中的特殊行業與高級職務大多由男性擔任,就連推出芭比的美爾泰公司,聚在一起開會的高層清一色也是男性。

即使近年出現「女權自助餐」一詞,由羅絲韓德勒創造的芭比娃娃於 1959 年首次登場至今 64 年的歷史中,一直是女孩們投射夢想的對象,或許這是「芭比的男友是肯尼」,而非「肯尼的女友是芭比」的原因。

只是不管崇尚女權還是父權;無論達到諾貝爾文學獎成就,還是唯一長處就是「經典」的芭比,對「我是我」的認知,才是定義價值的根本。經過芭比的冒險之旅,以及後半段鬥智鬥勇鬥歌舞的權益捍衛,《Barbie 芭比》的調性隨著每一場戲起了變化,雖然同樣歡樂不失幽默,開頭的風格與故事能夠走向那樣的結局氛圍,再回味一遍,有些不可思議!

 

I’m Just Ken vs. I’m Ken

肯尼在本片的心境轉變其實較芭比更為高起伏,加上雷恩葛斯林哥帥氣又專情、強壯卻脆弱的面方詮飾,甚至有獨唱的角色主題曲《I’m Just Ken》,就算瑪格羅比能撐起死亡芭比粉,要不是同樣有兩把刷子,「經典芭比」角色光彩鐵定被搶得一點也不剩。

如果你是平凡的社畜、需要透過他人讚賞來認同自己、或是「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的戀愛腦,比起芭比,肯尼一定更 Touch you heart。相較於芭比,肯尼嶄新第一步僅管看起來很小,對於總被視為附屬角色而言,「我是肯!」的意義重大,有如立起象徵大躍進的黑石碑。

同樣飾演「肯尼」的劉思慕,即便和《尚氣與十環傳奇》一樣,以普羅大眾標準來說顏值再度受到輾壓,他的喜感正常發揮,亮眼表現絲毫沒被蓋過,是我在《Barbie 芭比》中欣賞的角色之一。

 

What Was I Made For?

歷經人類世界冒險之旅,《Barbie 芭比》表現主題更為深廣,人物情緒也有了喜怒哀樂,元素增加還是顧及歌舞與逗趣,一度出現焦點分散的凌亂情況,幸好結局有確實收尾。不過,劇中有 2 首歌曲已經唱出主角的心聲。

除了雷恩葛斯林親自獻唱的《I’m Just Ken》,代表女主角心境的電影插曲,同時也是片尾曲的怪奇比莉《What Was I Made For?》,和劇情走向一樣,與電影起頭的風格截然不同,猶如喃喃低语,呼應芭比從無憂無慮到開始思考,最後第一次因為「自己是自己」而做出決定,是首聽過一遍就會難以忘懷,值得細細品味的歌曲。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