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年夏天,有些媒體已經開始起鬨,詢問年底要上映的《蜘蛛人:新宇宙》會不會推出續集。而導演們語帶保留,畢竟他們還不確定觀眾會不會喜歡這部史上最華麗繽紛的蜘蛛人動畫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單靠試映,就被媒體影評捧上了天,導致索尼影業已經放話要製作續集。五年過去,疫情都走了,這部姍姍來遲的續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終於來了。結果證明,觀眾五年來的等待是值得的,因為,《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可能是史上最優秀的續集電影之一。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完全的青出於藍 是一場偉大的視覺效果實驗
新任紐約蜘蛛人邁爾斯莫拉斯,依舊過著獨一無二的英雄生活,他獨自守護著紐約市,卻也過著孤獨的私生活:邁爾斯無法向父母坦承自己的英雄身份,而他也無法向其他人分享英雄執業心情。他在上一次冒險認識的蜘蛛人們,都已經回到其他平行宇宙去了,特別是邁爾斯傾心的關史黛西,她的離開更令邁爾斯倍感孤獨。今天又有一個搞笑的免洗反派碰上了邁爾斯,今天看來又是毫無驚奇的一天……事實並非如此,一場跨宇宙的末日巨大風暴正在默默形成之中。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什麼樣的續集電影,可以被稱為是一部好續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做了最好的示範:繼承前集、然後青出於藍、最後還要擁有自己的新主旨。
《蜘蛛人:新宇宙》在動畫電影史上最大的創新之一,是在同一部作品裡嘗試了不同畫風。你會看到象徵日本動畫畫風 (anime) 的角色潘妮帕克;象徵美式卡通畫風 (cartoon) 的彼得豬克 (Peter Porker);還有全身灰階處理的黑色蜘蛛人 (Spider-man Noir)。這種風格傳承到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之中,而且,處理方式更加複雜與多變。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龐克蜘蛛人
你會在《蜘蛛人:新宇宙》裡看到這些象徵不同畫風的角色,或者不同橋段使用不同的美術風格。但是,這些多變畫風是「一段一段」出現的:例如現在給潘尼一個特寫鏡頭,下一幕換給豬克一個特寫鏡頭;這段邁爾斯在紐約街頭車道上空擺蕩,看起來是街頭噴漆塗鴉風格,他突然在空中定格,畫風突地一變為普普藝術風。對 2018 年的觀眾而言,這種繁複的畫風轉變是令人驚異的,而在蜘蛛人消失的五年之間,類似《鞋貓劍客 2》等等動畫電影,都來仿效這種讓視覺效果特別突出的混搭風格。但是,五年後的《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告訴所有人,只有自己能超越自己。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現在這種風格轉變更加劇烈,第一集《蜘蛛人:新宇宙》的主角邁爾斯,與觀眾過去熟悉的彼得帕克截然不同,他熱愛街頭噴漆藝術與嘻哈樂,這讓《蜘蛛人:新宇宙》出現了大量嘻哈文化的噴漆作品,甚至有一整個「地鐵噴漆」橋段,透過這種美術風格來突顯邁爾斯的內心定位掙扎。但到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這是一部有更多角色的複雜電影,同時有更多截然不同的美術效果擠進了這部電影裡:你會看到關史黛西的宇宙,充滿著炫光與幽美的水彩效果;你會看到叛逆精神的龐克蜘蛛人,身上隨時都有大量拼貼;而內心深沈的未來蜘蛛人,他的身影隨時都有高反差效果,隱隱透出他不欲人知的天人交戰。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而且,在《蜘蛛人:穿越新宇宙》裡,這些角色隨時都會同框作戰,這讓英雄與反派的戰鬥,瞬時演變成兩種不同美術風格的互毆——比起一段一段轉變畫風的《蜘蛛人:新宇宙》,《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直接在單一幕裡來個大鍋炒。
例如擬真 3D 動畫的關史黛西,對決中古希臘手繪風的禿鷹,或是自帶混亂的龐克蜘蛛人,與邁爾斯並肩同行。《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是一場偉大的視覺效果實驗,它混雜了手繪、鉛筆草稿、真人演出、樂高定格動畫、3D 數位動畫、普普風、水彩風、拼貼風、卡通風、日式動畫風、90 年代動畫風、街頭塗鴉等等數不盡的美術效果……而且,這部續集還比前集整整多出了 20 分鐘,份量超飽滿豐富。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不只是風格混搭,《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有意讓自己成為一部「電影動漫」。它有大量速度線、擬聲詞、漫畫分格;還使用大量漫畫裡常見的「備註手法」,解釋台詞裡某些用詞的典故;它使用不同色系來呈現角色的心理狀態,這一幕某個角色可能全身與背景都是暖色系,下一個畫面心情沈重的他可能全身都變成暗色系。這種風格在一般電影裡不常見到,觀眾未必能接受連續三個鏡頭裡的主角顏色變來變去的,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真的這樣做了,它想挑戰風格極限的野心昭然若揭。
超英雄歷史的大哉問:下一個蜘蛛人真的非得經歷這些不幸嗎?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是完全的青出於藍,它全面性地升級每一個《蜘蛛人:新宇宙》的面向。正如剛剛提到的,《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不但升級了前集的美術效果,在上一集作為劇情推動力的多重宇宙,在這一集裡地位更加重要,描繪不同宇宙的不同蜘蛛人形象,已經不只是《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的重點。這一集,電影帶領觀眾更上一層,從高空俯視這些不同蜘蛛人的相同特性:他 / 她 / 牠都必須承受大同小異的創傷事件,這些蜘蛛人 / 貓 / 恐龍們都有自己行俠仗義的類似起源故事。而《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問了一個超英雄歷史的大哉問:下一個蜘蛛人真的非得經歷這些不幸與困惑,才能真的成為蜘蛛人嗎?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這是《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成為好續集的關鍵:它問了一個前集無暇顧慮的新問題,而且是一個好問題,《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沒有立刻給妳答案,而是試圖告訴妳這個問題背後更真實的議題——新舊觀念的衝突、與親子關係中的鴻溝。邁爾斯在《蜘蛛人:新宇宙》裡即將迎來青春期,還搞不清楚身上的異變是因為青春期效應或是輻射蜘蛛的影響;但到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這已經是他的英雄事業第五年,理應對自己人生更加駕輕就熟……事實卻沒有,他的蜘蛛人身份令自己與所有人必須保持距離,而與父母間的隔閡,也間接延遲了他的成長契機。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隔閡必然產生衝突,而《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的隔閡與衝突,比起所有《蜘蛛人》電影都更加真實。邁爾斯成為蜘蛛人時是「您的街坊芳鄰」(friendly neighborhood Spider-Man),但當他是邁爾斯時,他卻是一個缺乏導師、將父母關在門外、日夜思念另一個宇宙女孩的孤單大孩子。這跟許多彼得帕克並不一樣,甚至與刻意年輕化的湯姆霍蘭德版本也不一樣,湯姆版的彼得帕克有應付不完的災難,電影其實很少時間放在他的內心成長困境(僅在《蜘蛛人:無家日》結局有稍稍提到),但在《蜘蛛人:穿越新宇宙》裡,這種孤獨被多重宇宙與蒙面超英雄的概念刻意放大了。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沒有導師、父母又幫不上忙,所以邁爾斯必須自立自強,他必須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甚至是蜘蛛人的超英雄價值。在《蜘蛛人:新宇宙》的起源故事之後,《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是一個尋找定位的故事,每位他遇上的新蜘蛛人,甚至包括反派,都直接或間接地挑戰他原有的價值觀,《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很聰明的在升級電影規模的同時,讓這場尋找自我之旅演變成一個巨大跨宇宙危機,對觀眾而言,他們無法預測哪一方才是對的,因為這種新舊價值觀的衝突,在我們的真實世界每天都會發生。
父母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對孩子而言難以接受,因為父母不清楚,世界已經轉變地比他們想像中更複雜;前輩英雄篤信的規範,對菜鳥英雄而言不可置信,因為這些規範在無數次的修改之後,已經悄悄轉變了它想捍衛的本質。《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或說這整個索尼影業的動畫三部曲系列,並不想再講一次重複上百次的蜘蛛人故事,它甚至不想再復刻其他同類電影的既定公式,它大膽地提出一個最簡單質樸的疑問,藉由邁爾斯之口,重新質疑超英雄的定位:什麼樣的作為才能稱得上是英雄之舉?而誰又能成為超級英雄?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會掀起觀眾間的討論,因為新與舊的價值之爭永遠都會存在,一如你要選擇撞死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的道德悖論。這部電影不會告訴你答案,但它勇敢地發問,讓觀眾去思考自己的選擇——而在思考之中,我們也會更加體認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捍衛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究竟是英雄還是反派。
所以《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一方面符合了好萊塢的續集公式,視覺效果更加華麗複雜、出場角色更多、劇情事件規模也更大;但它同時也跳脫了續集「應該蕭規曹隨」前集的窠臼,它的劇情野心更大,它有與前集完全不同的劇情議題,試著帶領觀眾進行更多思考。難得的是,與此同時,這部電影仍然有大量笑點,而且忙不更迭地引進更多奇形怪狀的蜘蛛人、介紹不同時空的紐約市、分析電影與電視動畫《蜘蛛人》系列裡的中心主旨……而且,《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甚至還有一個源自《蜘蛛人:新宇宙》的劇情大逆轉,等著驚嚇觀眾。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的極豐富份量,衍生出一個無可避免的缺點:這部比前集多上 20 分鐘、總長 140 分鐘的電影,幾乎是 140 分鐘不停歇的影音與心靈轟炸。它沒有讓觀眾休息的「拖戲空檔」,讓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相反地,畫面上幾乎隨時都有各式各樣的諧仿彩蛋、黜臭彩蛋與典故彩蛋,等著觀眾去挖掘,還有前述提到的那些美術風格等著觀眾欣賞。如果你觀影前精神不濟,那麼《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絕對會讓你感到萬分疲累。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
但是這種份量上的豐富度,與它想要質問觀眾的新舊鴻溝問題,都會讓觀眾想要、或是必須一看再看。《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是近年來最優質的續集作品,現在問題只剩下一個:《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的續集《蜘蛛人:超越新宇宙》有辦法更加優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