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Anne 的多重恐懼》:人海戰術是好是壞?道理誰都懂,就怕看不懂

電影虎蘭花

這取名公式很熟悉對吧~既然和《媽的多重宇宙》沾上邊,藉此吸引目光是一定的,另一方面,或許在暗示《Anne 的多重恐懼》不只是你殺我逃的驚悚爽片。是的,對此我強烈建議,看本片之前先確保自己處於睡眠充足、思緒清晰的狀態,因為比起脫離現實有如迷宮的劇情,還有更加「燒腦」而且貫穿全劇的挑戰在等著你。

《Anne 的多重恐懼》是一部加入時間閉環的泰國奇幻驚悚電影。故事開始,Anne 從陌生房間醒來,喪失所有記憶,連姓名都是隔壁陌生女孩告訴自己的。這裡一切都是謎,一旦尖叫就有護士衝進來施打鎮定劑;每到夜晚音樂響起,鹿頭怪「溫迪哥」就會現身大肆殘殺,更匪夷所思的是其他被關起來的女孩,也都自稱「Anne」……

《Anne 的多重恐懼》預告:

 

把《Anne 的多重恐懼》拆開來看,撇開講出來就暴雷的作品,還會讓我想到複製人自相殘殺的《我們》,以及改編同名小說,每天固定時段會派鬼追殺所有「佐藤」的日劇《真實魔鬼遊戲 THE ORIGIN》。相較於這兩部直拳出擊的緊張感與觀影娛樂性,《Anne 的多重恐懼》更偏向日影某一派重於營造氛圍,愛用蒙太奇手法交錯時空和虛實的意識流風格。換句話說,它有極大的風險,會成為一部吃力不討好的作品。

《Anne 的多重恐懼》劇照

妳是誰?我是誰?她又是誰?

首先,看電影記不住每個角色名是常有的事,《Anne 的多重恐懼》只有一個名字自然不用擔心,但是有另一個更難(至少我深受其擾)的考驗——臉盲。

《Anne 的多重恐懼》電影劇照

片中集結近期火紅的泰國女星,包含《模犯生》女主角茱蒂蒙瓊查容蘇因、泰國女子偶像團體 BNK48 的尼斯奧普拉賽特、貝娃素探蓬,以及 Netflix 人氣影集《轉學來的女生》潘荻拉皮皮緹亞功等十位女星飾演「Anne」這個角色。

就像除了粉絲,一般人常對偶像團體成員出現臉盲,Anne 們身穿同樣的制服,即使打扮稍作區別,也就是長短髮、有無馬尾、加副眼鏡,大多三人為一組的造型輪替,為了表現「Face of Anne」的意象,每一個 Anne 又在觸動事件後「變臉」。對我這種不論認臉還是大家來找碴都是外行的人而言,比起揭開鹿頭怪面具底下的真面目,更想弄清楚此刻鏡頭前的Anne,又是哪一個「Anne」啦!

《Anne 的多重恐懼》茱蒂蒙瓊查容蘇因

是謎團?是迷宮?還是迷路?

臉盲只能怪自己技能缺乏。從劇情來看呢?《Anne的多重恐懼》貌似複雜其實簡單……卻又好複雜!

卡在時間閉環,從不同 Anne 的視角重新經歷很有趣,謎底像拼圖一片片湊齊的懸念也讓人期待,可惜開頭的緊張懸疑到後面逐漸單調:時間到了音樂響起,鹿頭怪就會冒出來無來由的用各種手段追殺少女;過程中發現的拼圖碎片又礙於故事在時空之間交錯,畫面在虛實之間跳接,似乎看懂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更多的是混亂。

當真相大白,發生的緣由在現實中確實令人省思,但在講求起承轉合的電影世界,態度轉變太快,反轉來得突然,完整度顯得虎頭蛇尾,少了印象深刻的餘韻。

《Anne 的多重恐懼》

被 Anne 搶光戲份的鹿頭怪:溫迪哥

雖然電影對鹿頭怪「溫迪哥」沒有多著墨,一種「因為需要反派而跑來兼差」的存在感,其實比起一堆 Anne 四處瞎忙,溫迪哥背後的象徵就隱喻一切。

溫迪哥 (Wendigo) 是源自於美國和加拿大阿爾岡昆部印地安人的傳說食人怪。它的骨骼和心臟由冰組成,模樣駭人,習性凶殘,常被描繪成混合巨人、喪屍、雪怪、馴鹿特徵的綜合體,在影劇則多以「鹿角」為主要形象。

溫迪哥被視為貪婪的象徵,對阿爾岡昆部印地安人而言,人類若貪得無厭不知約束,就會墮落為溫迪哥,甚至洐生出「溫迪哥精神病」一詞,患者早起症狀包含情緒壓抑、嗜睡和惡夢。最值得一提的,當溫迪哥缺乏糧食、面臨危急之下,會通過同類相食來獲取力量,讓自己更為強大。

身型瘦高,眼窩塌陷,散發鮮血與腐敗的氣息。

溫迪哥身型瘦高,眼窩塌陷,散發鮮血與腐敗的氣息。

與結局做對照會發現鹿頭怪才是《Anne 的多重恐懼》靈魂角色。無論是雙面人或是千面人,為了獲取關注或是得到認同,都是想達成目的。然而索求越多越容易失去自我,貪心又弱小的溫迪哥由此誕生,每晚伴隨歌曲追殺 Anne,心中渴望就是真正的答案。所以說,適當解釋性台詞是需要的,畢竟影眾不是維基百科,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在之後去查維基百科,這部分的安排就浪費了。

《Anne 的多重恐懼》溫迪哥

我欣賞《Anne 的多重恐懼》敘事手法,無奈銜接得暈頭轉向。表現的要素太多,說的東西又太少,如同劇中的Anne與溫迪哥拚死拚活到最後,其實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Anne 的多重恐懼》影評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