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回顧】再看一次《魔鬼複製人》:忘記《魔鬼總動員》,想轉型的阿諾要成為新世紀《銀翼殺手》

《魔鬼複製人》裡的阿諾不像其他阿諾電影裡的阿諾,這次,阿諾想做一個「人」,而不是那些無腦的魔鬼殺人機器阿諾。阿諾表示

《魔鬼複製人》

「亞當不是觀眾熟悉的典型動作英雄,不是那種從開場就揍扁所有人獲得勝利的傢伙,這部電影關乎一個平凡人的內心掙扎,他為了拯救家庭與自己的人生,只能學習如何反擊,但同時,追捕他的人們也變得越來越危險邪惡。想想當你下班回家時,預期家裡會有一場為你舉辦的驚喜生日趴,但卻發現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的傢伙已經在家享受派對……而這時兩個陌生人告訴你,你被複製了,而且如果其他人知道了這件事,你跟家人都完蛋了。」

阿諾現身《魔鬼複製人》首映

阿諾的轉型動機值得敬佩,在他的動作電影《魔鬼毀滅者》反應平平之後,這種另闢新徑的企圖心是可以理解的——雖然《魔鬼毀滅者》真的沒那麼差。可是,儘管導演史波提伍德想要達成阿諾的心願,而阿諾也真的非常努力地不開槍(電影演了將近一小時之阿諾才開了一槍),《魔鬼複製人》的成果看起來卻很混亂,亞當的天人交戰,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只是無謂的拖延時間;而動作橋段也沒有呈現觀眾期待的「阿諾奇觀」。

《魔鬼複製人》不是《銀翼殺手》也不是《魔鬼總動員》,它變成兩者之間的尷尬半吊子……觀眾告訴阿諾,他們不接受他的巨大改變:《魔鬼複製人》成為阿諾此前 14 年來美國票房最慘淡的作品,只勝過 1986 年的《魔鬼殺陣》。

《魔鬼複製人》

但是,讓我們忘記票房,忽略阿諾的轉型決心——他很快就去參選加州州長了。現在再看一次《魔鬼複製人》,你也許會赫然發現這部電影的野心如此驚人:它盡可能塞進了 2000 年熱門的科幻小說主題。除了菲利普迪克小說常見的自我定位議題、與複製科技的倫理爭議之外,你會看到虛擬實境性愛機器人、AI兒童玩偶、從視網膜複製生命記憶、複製人的幻肢感、程式控制的動物兵器等等主題。

以上每一個主題都能獨立發展成一套科幻電影,但《魔鬼複製人》盡可能地一口吞下所有可能。當然,這是為了打造一個更有真實性的未來世界,但是,這很明顯超出了史波提伍德的能力:他能將一個小故事講得緊張刺激,卻無法打造一個令人信服的架空宇宙。

《魔鬼複製人》:便利的虛擬女友

但是這讓《魔鬼複製人》變得很有想像力,它有許多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好,只是力有未逮——像是會自動拉下你褲子拉鍊的虛擬女友,或是勃然大怒的勞勃杜瓦,或是那酷斃的未來直升飛機(雷射槍除外,那爛斃了!)。《魔鬼複製人》是一部有許多佳句、但永遠無法成為佳章的電影,可是這不代表這些佳句不有趣,而它仍然能帶給 23 年後的你一點樂趣……你甚至不一定會猜到亞當最終的詭計:單槍匹馬的他,要如何對付能無限複製的壞蛋?

《魔鬼複製人》

《魔鬼複製人》:直升飛機非常酷

《魔鬼複製人》是阿諾在踏入政壇前最後的科幻大作,也是阿諾不再成為票房巨星的關鍵時刻,當然,他在《魔鬼終結者3》或《浴血任務》裡看起來仍然很威,但是,他已經無法只靠明星魅力、或是原創電影劇情吸引觀眾入場。阿諾這位動作英雄,為我們帶來精彩的 80、90 年代動作電影盛世,也許單從紀念的角度,我們就應該再看一次《魔鬼複製人》。

3 月 30 日之前,你還可以在網飛觀賞《魔鬼複製人》。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