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 年夏天,麥可喬丹率領著芝加哥公牛隊,終於奪得了他第一座 NBA 冠軍盃。這一年,班艾佛列克只是 19 歲的青少年。30 多年後的現在,小班已經 50 歲了,據他自己的說法,「棺材都踏進一半了」(see the end of the tunnel)。這部他最新執導並演出的電影《AIR》,講述喬丹加入 NBA 時所引起的風潮,Nike 如何排除各種困難與他簽約,並為他發行個人專屬鞋款 AIR Jordan 的故事。
《AIR》預告:
聽起來這像是小班導演在回顧他的青春公牛歲月,事實並不完全如此,這不是一部喬丹傳記電影,它與運動行銷比較有關……聽起來很無趣,誰對運動行銷有興趣呢?問題是,《AIR》是一部極其性感、熱血與令人激動的精彩電影,這是一部沒有球賽過程的奇妙運動電影,但也許我們可以說,《AIR》已經確定名列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電影之列。

80 年代 NBA 是魔術強生與大鳥柏德的天下。
Nike、Air Jordan、NBA,這三個名詞放在一起,它們之間自然浮現另一個更偉大的名字:麥可喬丹。《AIR》的前導海報上,就放著一只 Air Jordan 初代球鞋。試問,經歷並熱愛過公牛王朝、如今三十歲以上的觀眾們,怎麼可能會不知道《AIR》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我們可以先不談這部電影在搞什麼,讓你先閉目想像一下,《AIR》會是什麼樣的電影?感覺很簡單,《AIR》一定會出現當年大學畢業的麥可喬丹,描述他如何以新人之姿,慢慢在 NBA 站穩腳步;同時穿著 Nike 為他打造的紅黑球鞋,在球場上飛來飛去。

《AIR》
事實不是這樣的,可以先爆雷:你在這部電影裡其實看不太到麥可喬丹。這部電影的主角不是喬丹,但你幾乎無時無刻都會聽到這個名字。他出現在電影裡的形象總是模糊,例如出現在畫質模糊的錄影帶裡、或是只露出半身的新聞剪報,但這部電影以喬丹為中心,他就像漩渦的中心,是一片空白,你感受得到他存在,卻看不到他的正臉。這奇妙的安排,正是《AIR》刻意的安排。

《AIR》
我們現在可以來介紹《AIR》了:故事發生在一個沒人在意喬丹與 Nike 的年頭,喬丹大學肄業進入 NBA,當時許多人對他在大學聯賽的最後絕殺球仍然保持懷疑。確實他投出了定江山的一球,讓北卡羅來納大學獲得了 NCAA 總冠軍。但這似乎只是一時好運,他還沒踏上 NBA 球場,又不是第一順位的選秀狀元,許多人並不太注意這位不世出的灌籃高手。而當時 Nike 也沒好到哪裡去,儘管他們在跑鞋的市場有不錯佳績,但籃球部門的業績卻很慘淡,連球星都不願與他們合作代言,Nike 只能搶奪 adidas 與 converse 雙雄剩下的剩飯,將所剩不多的預算,簽下選秀順序後段班的幾位選手。

喬丹在 NCAA 冠軍賽的絕殺一球。
這不是我們熟悉的 NBA 霸主與籃球鞋霸主,而就像上述提到的,《AIR》的主角甚至也不是喬丹,不會關注他在即將成為 NBA 選手前的心理糾結。這部籃球電影的主角不在球賽本身,主角是 Nike,上從 Nike 創辦人之一的菲爾(艾佛列克飾演)、下至行銷副總羅勃史崔瑟(傑森貝特曼飾)、行銷部顧問霍華懷特(克里斯塔克飾)、乃至行銷經理桑尼瓦卡羅(麥特戴蒙飾)。站在商業角度的運動行銷人,似乎不會是頌揚體能與技術的運動電影焦點,但是,《AIR》反其道而行,它要說的不只是Nike如何簽下喬丹,它要說的是一群「造王者」的故事,它要說的是,小蝦米如何打破成規,顛覆運動世界的故事:顛覆,才是整部《AIR》的真正重點。

80 年代加入 NBA 的喬丹。
電影資訊
AIR AIR
- 上映日期
- 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