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不看待何時?11部2017年重映的經典電影

2017剛過,各大傳媒、影癡忙不迭彙整自己的心頭愛,「年度十大電影」名單紛紛出爐。筆者當然也有一份口袋名單,紀錄者自己去年所經歷過的美好。然而,17年生產的電影固然精采紛陳,同一年也有很多老片重新上映,挾著經典之姿,試圖召喚老影迷的記憶,給新影迷朝聖的機會。以下,就讓筆者略為彙整一下17年重映的經典片單精華。

1.《發條橘子》(1971,史丹利庫力克,英國)

《發條橘子》電影劇照

《發條橘子》電影劇照

《發條橘子》在1971年推出時,許多國家都把這部片列為禁片,在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過世後才解禁。這部改編自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經典同名小說,電影的前半段展示人性中「純粹的惡」,充滿裸露與驚世駭俗的畫面,以歡樂激昂的貝多芬樂章,襯托人性中最原始邪惡的一面,直搗暴力與色情的最底限。

下半段則試圖藉由國家的試圖矯正,與人性的能否被教化,不斷反覆辯證,讓我們看到兩者當中的扞格,與國家體制的扭曲。這部反烏托邦色彩濃厚的社會反諷經典鉅作,雖於推出時引起不小爭議,但其深刻寫實的表現手法,仍獲得了藝術上的卓越肯定,影片拿下第33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外語片,第37屆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獎,並於第44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三項提名。46年後能重新在臺放映,誠屬影迷的福氣,影片現仍上映中,朋友們可抓緊機會。

2. 《海灘的一天》(1983,楊德昌,臺灣)

《海灘的一天》電影劇照

《海灘的一天》電影劇照

作為第一部劇情長片,楊德昌就展現了驚人的膽識,片長166分鐘,時空不時倒敘、有時插敘,像座記憶迷宮般考察著觀察的耐心與細心,而角色對著鏡頭說話,更屬臺灣影壇前所未見的創舉。影片藉由鋼琴家譚蔚菁胡茵夢 飾)與佳莉張艾嘉 飾)的重逢,帶出蔚菁與佳莉的哥哥佳森左鳴翔 飾)相戀卻被佳莉的醫生父親反對、導致分手的過往,佳莉從中醒覺,跟著大學男友德偉毛學維 飾)私奔到臺北,本以為可以換來自由與愛情,至終仍因諸多變遷,徒留唏噓與感傷。

《海灘的一天》可視作一部女性成長電影,是對人生提出大哉問的論文式電影,我至今忘不了毛學維那句像是對張艾嘉也像是對觀眾提問的那句:「妳快樂嗎?」直面而來,無處閃躲,迫使你跟著劇中人一起思考現下的處境,何謂「真正的快樂」,即便三十多年後重看,依然震懾人心。而影片在攝影、燈光、美術設計等技術方面,皆有超水準的表現,楊德昌堅持啟用未拍過劇情片的杜可風擔任本片攝影,在當年的亞太電影節中擊敗《細雪》獲得最佳攝影獎,而合作《1905年的冬天》結識的杜篤之則為本片創造具空間立體感的擬真聲效,聞名遐邇的「雙杜」,從此改寫華語電影近代史。

3. 《墨利斯的情人》(1987,詹姆士艾佛利,英國)

《墨利斯的情人》電影劇照

《墨利斯的情人》電影劇照

勇奪第4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銀獅獎、最佳男主角獎的墨利斯的情人》,由詹姆士艾佛利執導,改編自E.M. Forster的同名小說,劇情描述自1908就相戀、來自貴族家庭的劍橋學生克里夫和墨利斯,因緣當時氛圍、社會眼光和個人不同的生命追求,終究無能相守的故事。

即便影片已有三十年之久,片中呈現關於同性情愛的問題,今日看來依然不陌生,兩個相愛的人,為何無論身處在哪個時空,同樣的窒息和苦悶感從然不曾銳減。片中饒富透性的感染力,在休葛蘭和詹姆斯威比全情傾心的演繹下,充分讓你感受到那股揪心、純粹又最原生的欲望,建議可和1/12上映的《以妳的名字呼喚我》一起服用。

4. 《今生情未了》 (1992,克勞德梭特,法國)

《今生情未了》電影劇照

《今生情未了》電影劇照

終於趁元旦去看了這部再不看就要遺憾終生的《今生情未了》,劇中飾演小提琴家的艾曼妞琵雅帶點冷艷高貴,有時又柔情似水的魅惑特質,和修琴匠丹尼爾奧圖乖僻、不盡人情,像是狩獵者又彷彿慢慢被召喚出真心的曖昧迷離,讓人在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中宛如霧裡看花,沒真正看到情感花朵的生成,卻看到感情中最迷人,同時也是最傷人的一部分。

片中出現了大量的凝視,在兩人有意的撩撥、無意的觸動中,琴音時而間歇時又激昂的伴奏下,我們看到了最不一樣的虐戀電影。為什麼有些電影一定要在大銀幕看,艾曼妞琵雅用年輕熾盛的芳華,丹尼爾奧圖用拿捏精準的表演,告訴你答案。

5. 《霸王別姬》(1993,陳凱歌,中國)

《霸王別姬》電影劇照

《霸王別姬》電影劇照

「你真的是個戲瘋子!」演段小樓的張豐毅對劇中飾程蝶衣的張國榮說道,其實,被這對師兄弟那樣複雜難解的感情所糾纏的我們,早已分不清,究竟是劇中入戲太深的程蝶衣為愛成魔,又或兩位演員將畢生情感全灌注在角色上,我們看他們也成了戲瘋子。

是時代的捉弄,是感情的單向輸出,是太多對「人」的無能釐清,緩緩將蝶衣和小樓,推向毀滅性的悲劇。對政治、京劇文化、新舊觀念交融所衍生的衝突,乃至最終人如何誠實面對自己情感這個命題,都有深刻細膩的描繪,拜金馬獎今年頒給徐楓女士終身成就獎之賜,我們得以窺見這齣由徐楓女士擔任製片、當年與珍康萍的《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並列金棕櫚大獎的經典鉅作──霸王別姬》。

6. 《黑色追緝令》(1994,昆汀塔倫提諾,美國)

《黑色追緝令》電影劇照

《黑色追緝令》電影劇照

才只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就拿下1994年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影片匯集了眾多明星,包括約翰屈伏塔、山繆傑克森、烏瑪舒曼、布魯斯威利,昆汀多線敘事的手法將故事玩到盡,打斷時序卻不會讓觀眾混淆,巧妙的佈線讓眾多角色聰明又圓融地結合在一起,刺眼的暴力在突梯的場景安排下反倒顯得滑稽,有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而山繆傑克森和約翰屈伏塔這一對哥倆好殺手的角色塑造,尤其前者屢愛在殺人前,叨念著被導演「竄改」後的聖經經節,更屬一絕。

除了有金棕櫚的加持,昆汀更以本片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喋喋不休、多線敘事、爆血漿、爆粗口、不按牌理出牌,成了他的招牌風格,餵養著大批鐵粉。本片更喚醒了當時演藝事業跌至谷底的約翰屈伏塔,自1976年《周末的狂熱》初嘗走紅滋味後,因多接演類似角色而漸趨過氣,終因昆汀的慧眼飾英雄,讓他得以東山再起。約翰屈伏塔一方面示範了殺手渾然天成的冷峻魅力,同時又展現了體貼服侍瘋狗馬子的暖男STYLE,劇中與烏瑪舒曼大跳扭扭舞的精彩片段,重現了他雖發福卻不減當年的魅力與舞技,堪稱經典鏡頭。

7. 《失樂園》(1997,森田芳光,日本)

《失樂園》電影劇照

《失樂園》電影劇照

1997年由森田芳光執導的日片《失樂園》,片頭一開始就以汩汩流洩的瀑布,象徵役所廣司和黑木瞳這對不倫戀人不受控的情欲,導演用了非常多光影交錯在兩人臉部的頭寫鏡頭,有時是黑木瞳的綺麗回想,有時是役所廣司的腦中溫存,共構了兩人難捨難分的美麗倩影。那纏綿到不行的情話,露骨直白的情愛宣言,乃至緩慢悠長的性愛調情,徹底構築了「我眼中只有妳,妳就是我的世界」的情/性愛烏托邦。

這樣的故事,注定要以悲劇收場,但是在森田芳光的鏡頭底下,沒有要探討不倫戀的下場,卻讓你如實感受到無法能以對錯論斷的感情,尤其在你看到劇中黑木瞳老公冰冷如儀,只希望老婆恪盡為妻守則的顢頇嘴臉,你徹底體悟到她的遁逃與出走所為何來。片中兩人共浴溫泉時的霧氣蒸騰,頓時有種氤氳之美,關於感情,我們都看不清,卻總要狠狠用力愛過一回,不管眼光不怕撻伐,我只想要在冰天雪地的爐火小屋中與妳造愛,這是我們的失樂園。

8. 《春光乍洩》(1997,王家衛,香港)

《春光乍洩》電影劇照

《春光乍洩》電影劇照

2017年第54屆金馬影展的主視覺海報,以20年前王家衛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春光乍洩》為靈感,影迷已驚呼連連。而當影展確定確定要放映《春光乍洩》時,影迷莫不摩拳擦掌,開賣前緊盯電腦,深怕這次錯過在大銀幕親炙何寶榮和黎耀輝的機會,不知要再等幾個20年。

有人說看這部電影會落淚,是因為想到看的時候想到哥哥(張國榮)已不再人世,也有純然被情節感動的,我們未必有劇中人這樣刻骨銘心的愛戀,那種相愛的美好,離別的難過,不能一起完成未盡之願的遺憾,想必不少人也經歷過。片中的伊瓜蘇瀑布,美則美矣,卻悠然盪漾著感傷的情懷,巴西詩人歌手 Caetano Veloso 演唱的Cucurrucucu Paloma(鴿子之歌)適度點綴出兩人的寂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言猶在耳,可想回的回不去,想到的也到不了。張國榮和梁朝偉將角色一體成形地熨貼,用生命鏤刻他們的靈魂,讓這部距今二十年的老電影越陳越香,不止同志情侶要看,更是普世男女都必須膜拜的情愛經典。

9. 《鬥陣俱樂部》(1999,大衛芬奇,美國)

《鬥陣俱樂部》電影劇照

《鬥陣俱樂部》電影劇照

名列IMDB1999年度最佳電影、「50張你必須擁有的DVD」第一名的《鬥陣俱樂部》,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人不住緬懷?裡面的Brad Pitt不再俊帥,Edwar Norton總是掛著黑眼圈,裡頭的人把彼此當沙包打,肖想做炸彈毀棄一切,他們究竟有什麼問題,而這部電影又好看在哪?

年少時初看此片,看完一頭霧水,尤以那華麗又骸人的結尾為最,但好電影經得起一再咀嚼,反覆推敲,當你慢慢長大,稍微洞穿這世界的虛華,總是在艷羨別人和厭惡自己中擺盪時,你就越來越能了悟片中荒謬的寫實美學。尤其當片中被Brad Pitt教導要拋開一切物質束縛的Edwar Norton,在25年後的【鳥人】成了被世俗名利所制約的麥可基頓之心靈導師,這種觀照和對比趣味不禁令人莞爾。

10. 《一一》(2000,楊德昌,臺灣)

《一一》電影劇照

《一一》電影劇照

與其說是偏心自己心儀導演,不如說我是真心喜歡且推薦這部,讓楊德昌在2000年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電影-《一一》。畢竟2017年是《一一》能正式在台灣戲院面世的年分,當然值得高興。

《一一》幾乎集結了楊式作品風格的元素,藉由父親與初戀情人的重逢、媽媽決定去山上尋找人生道理的舉動、奶奶的突然昏迷、女兒的情竇初開、和認為人的正面總是看不清,於是專門拍別人背面的兒子洋洋,去帶出家中成員各自的問題。楊德昌在呈現這些人生切片時,所採取的手法不是用戲劇衝突去堆疊張力,而是緩慢凝視這些為情所苦的芸芸眾生,理工出生的他擅用工整的剪接,去經營劇中人的情感困境,尤以父親與女兒再見初戀/萌生戀情的平行對比與剪接,搭配著彭立的鋼琴配樂,將技巧與情感做了最完美的融合。

11. 《穆荷蘭大道》(2001,大衛林區,英國)

《穆荷蘭大道》電影劇照

《穆荷蘭大道》電影劇照

《穆荷蘭大道》是大衛林區2001年的作品,不僅獲得當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隔年也被奧斯卡提名,更被BBC評選21世紀百大電影第1名。劇情描述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年輕女孩Betty娜歐蜜華茲首次搭機到洛杉磯,想圓星夢,借住阿姨家,卻遇見一名車禍受傷失憶的女人Rita蘿拉賀林,Betty決定盡全力幫助她。同時,導演Adam賈斯汀塞洛克斯的片即將開拍,卻被黑道脅迫要選某位內定女星擔任主角。

向來風格獨具、擅於搬演(混淆)夢境與真實的大衛林區,在《穆荷蘭大道》為觀眾打造了一座稍有不慎,就難以走出的敘事/心裡迷宮。然而若你聚精會神,屏氣凝神地定睛在銀幕上,必能從他暗埋的線索,無論角色間的對話、符碼的設置中理出蛛絲馬跡,而完成一次詭譎卻趣味橫生的精神旅行。片中探討了人生與情感的真偽,也同時討論電影的虛實,而它們的曖昧地帶,才最耐人尋味。不得不提的,是片中一場娜歐蜜華茲的試鏡戲,似假還真、幾可亂真,戲中戲的表演層次讓人昨舌,雖然當年的奧斯卡忽略了她,卻無損於《穆荷蘭大道》做為大衛林區和娜歐蜜華茲代表作的貨真價實。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