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麗》改編自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個人童年回憶,由《正常人》保羅麥斯卡及童星法蘭琪柯芮主演,《日麗》獲得各大影評人協會獎項的肯定,更是獲選為各大媒體的年度十大電影,並入圍第 95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日麗》講述成年的蘇菲(法蘭琪柯芮飾演)憶起 11 歲的自己與父親卡倫(保羅麥斯卡飾演)在土耳其出遊時所共度的美好時光,儘管隱約感受到父親埋藏的低落情緒,年幼的她只曉得要逗父親開心,並珍惜父女相處的時刻,時隔 20 年,再次回顧這段記憶才漸漸意識到當年父親內心所乘載的悲傷與痛苦。
在回憶的碎片想念你
記憶,不僅存在於內心,更是以不同方式被珍藏著,可能封存於日記的字裡行間、記錄於相片及錄影帶捕捉的瞬間或是歌曲的旋律及歌詞當中,亦可能存在於某個特定的日子、時間或地點,就連味覺、觸覺與嗅覺都會喚起塵封已久的回憶,於是乎記憶似乎就這樣散落於生活的每個角落,或許文字與影像無法全然地呈現記憶的樣貌,卻能讓人在這些回憶的碎片中想念一個人,並重回過去的時光,領會當時未能理解的一切。
《日麗》倒轉著 DV 影像,與成年的蘇菲一同回顧與父親共處的美好假期,儘管回憶不會改變,但感受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有所變化,人們對與情緒的解讀也絕對會比懵懂無知的孩提時期還要更敏感些,而《日麗》巧妙地將成年與兒時蘇菲的思路相互連結,循著記憶裡遺留下來的細節來縫補影像未錄製的未知空白,並以與父親同齡的心境重新理解他。
藏匿於細節的所有巧思與愛
《日麗》雖然以非常含蓄的手法描摹成年和兒時的蘇菲與父親卡倫的處境,以及父女之間的關係,卻能從許多細節觀察到他們未彼此帶來的影響,更是能感受到他們心境的變化,這也使得《日麗》更能完整地呈現內斂情感中的濃厚情誼,而電影最別具心裁之處在於,就算鏡頭未聚焦於角色上,也能從不同視角或是影像捕捉的畫面,窺探角色們的內心世界及藏在他們心中難以傾訴的情緒。
譬如即將邁入青春期的蘇菲,視線總流連於泳池畔的少年少女,暗示著她對青春及戀愛所懷抱的好奇心,以及想趕快長大的心情;父親放在飯店房間關於冥想與太極的書籍,以及提到未來與過去時所回應的語氣,都暗示著卡倫的心理狀況並不佳,但為了蘇菲,他盡可能透過冥想和太極調整內心的負面想法。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巧思埋藏在看似不起眼的物品上,墜入深海中的永靖、昂貴的土耳其地毯、逐漸顯現畫面的拍立得、寫著「別忘了我永遠愛你」的明信片,就連一句「生日快樂」、一段歌詞、一支舞蹈都隱藏著那些未能道出的內心話及未能完整表達的愛意,使得每顆鏡頭、每幕場景、每句對白,甚至是每首插曲和配樂都被賦予深遠的意涵,更讓其中的情感能很輕易地帶入內心,體會與摯親別離的傷感與惆悵,還有那份無法割捨的思念與愛,以及在理解過後的原諒與和解。
結尾餘韻強烈,值得一再回味
《日麗》以一種很細膩且真摯的方式詮釋親情,儘管最初會以為這一切僅是破碎的兒時記憶組成的私密故事,但最後那短短不到十分鐘的結尾,卻貫串了所有的回憶,更是連結了每一幕蘊藏的情感,彙集全片所擁有的孤寂、憂鬱、悲傷與不捨,交織曾有的喜悅、歡笑與幸福瞬間,伴隨著〈Under Pressue〉一曲與最後一支舞,一股腦兒地衝擊著內心,使人久久無法抽離結尾所留下的無窮餘韻,畢竟在那短暫的瞬間便拼湊出完整的回憶以及蘇菲對父親的情感,恍若在那一刻我們也成為蘇菲,理解她對父親的愛與思念有多深。
《日麗》帶來的後勁不僅迴盪於電影結束的當下,更是會隨著時間的更迭而變得強烈,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某些片段與場景,思索著每一幕之間的關聯,當再度重新回味時,除了會注意到更多細節,所有的感受與感動都會加成,讓人更是對《日麗》無法忘懷,且會想一而再再而三的沉浸在這段溫暖與憂傷的回憶當中,擁抱這如此真切又令人動容的情感。
電影資訊
日麗 Aftersun
- 上映日期
- 2023/02/10

劇情
「我想讓你明白,伴隨著你長大,不管以後遇到什麽事,去什麽派對,遇到什麽男孩,你都可以隨時講給我聽。」那天父親說。 充滿好奇心的 11 歲女孩蘇菲(法蘭琪柯芮 飾)和她年輕的單身父親卡倫(保羅麥斯卡 飾),一起前往碧海藍天的土耳其渡假。即將成為青少女的她,珍惜與父親難得的共處時光,那裡發生的每一件小事,更不知不覺刻劃出他們互為磐石的情感。 20 年後,蘇菲已是當年父親出遊的年紀,她回想起那年夏天的記憶碎片,那位熟悉又陌生的父親,逐漸顯露出她不曾察覺的憂傷......
- IMDB
- --
- Rotten Tomatoes
- --
- PTT
- 好雷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