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鬼吃人》35 週年總回顧(下):主創重掌指揮權前,多采多姿的養鬼吃人故事集

人狼屋

同樣以原創故事為藍本的《養鬼吃人 8》是部很奇特的作品,甚至可說是對影迷生態的自我解嘲。

片中的地獄使者不但成為青少年地下文化的精神象徵,更有人將開啟地獄之門的體驗寫成電腦遊戲。一群好友為了悼忌死去的玩家伙伴,參加一個由神秘收藏家舉辦的狂歡派對,卻接二連三的遭到地獄祭司的攻擊與虐殺。就在他們熱愛的《養鬼吃人》劇情逐漸化為現實時,電影也在此刻丟出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古怪轉折。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養鬼吃人 8》前半部其實相當不討喜,看起來像是把《驚聲尖叫》與《奪魂鋸》的概念攪成一團後的殘羹廚餘,如死水般停滯不前的劇情,僅僅讓角色們縱欲狂歡,說一些不著邊際的台詞,然後莫名其妙的慘死。

由於這是布萊德利最後一次的演出它的荒腔走板甚至讓觀眾感到一絲悲涼及無奈。然而在真相揭露後,《養鬼吃人 8》卻變成一部倒吃甘蔗的有趣作品。它反其道而行的詭計,與逆向思考的敘事手法,引發了正反兩極的評論。對《養鬼吃人》系列的公式越熟悉,就越能體會它的離經叛道。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此外,本片還出現一位明日之星,與縱橫科幻恐怖片的演技老手。飾演收藏家的藍斯漢里克森,原本是首集扮演法蘭克的頭號人選,此次也詮釋了性格相近的反派角色。以《超人:鋼鐵英雄》風靡全球的亨利卡維爾,則在片中飾演放蕩的紈褲子弟,堪稱是《養鬼吃人》系列裡最知名的演員。不過他的戲份不多,沒有展現魅力的發揮空間,反倒是最後突然露面的布萊德利,以血花四濺的驚人演出,既搶走了電影的鋒頭,也向影迷獻上最後的致意。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未來的超人、福爾摩斯與獵魔士

或許因為布萊德利已是《養鬼吃人》不可或缺的一環,接棒飾演地獄祭司的美國演員史蒂芬柯林斯一直不受影評青睞。

平心而論,他缺乏地獄使者沈穩與優雅的氣質,甚至必須由密卡登的遊戲配音員 Fred Tatasciore 代言,才能勉強重現地獄祭司的恐怖與威脅感。但就算是本尊回歸,恐怕也難以挽救第九集《養鬼吃人:啟示》在影迷心中慘不忍睹的印象及口碑。

這部續集有不錯的故事概念,成品卻變成廉價的家庭驚悚片,與半調子的偽紀錄恐怖電影。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養鬼吃人:啟示》以一對富家子弟在墨西哥的失蹤事件,與他們失蹤前拍攝的錄影為開端。在事發數週後,兩位好友的家人齊聚一堂,討論今後何去何從。其中一人史蒂芬卻奇蹟似的出現在他們眼前,不斷警告大家地獄使者的到來。

正當眾人試圖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史蒂芬的妹妹從影片中發現了兩人的恐怖秘密,及地獄使者的另一個身份,但一切為時已晚。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本片如果拍成一部完整的偽記錄片,那麼它用拾獲影片掩蓋真相的懸疑手法,將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能讓最後的驚人轉折更有震撼力。可惜的是,導演維特賈西亞把大部分的篇幅都讓給室內戲的對話,因此我們看到的反而是兩家人喋喋不休的爭執、演技拙劣的內心掙扎,以及眾人被關在屋內坐以待斃的無趣發展。

電影唯一能讓人繼續看下去的部分,恐怕只剩史蒂芬與朋友尼科自我放逐的毀滅之旅,與不輸前兩集的血腥暴力場面。幸好本片的劇本仍在罪惡及沉淪的描寫上下足功夫,勉強維持住《養鬼吃人》系列「人比鬼恐怖」的核心主題。

《養鬼吃人:啟示》的編劇 Gary J. Tunnicliffe 曾參與過前四集的特效製作,更是克里夫巴克的忠實書迷,這正是為何《啟示》有不少與首集似曾相識的點子。

他對第九集的成績十分失望,因此想親自執導一部貼近小說觀點的續集。有趣的是,這也是巴克拍攝《養鬼吃人》的初衷。Tunnicliffe 除了在片中粉墨登場,也邀請不少業界人士共襄盛舉,包括在《半夜鬼上床》飾演主角南西的海瑟拉吉坎普,與《食人宴》三部曲的導演約翰古拉傑。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Tunnicliffe 參考巴克的《囚於地獄之心》與續集《血紅福音》(The Scarlet Gospel),在《養鬼吃人:審判》想像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地獄世界。在地獄祭司執行懲罰前,導演本人飾演的「書記官」會記錄人類的敗行劣跡,再交由地獄陪審團裁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天界的使者甚至會干預審判的結果,與地獄祭司處於水火不容的冷戰狀態。

本片雖然以警方追捕宗教狂熱的殺人魔「宣教師」的過程為主軸,實際上更像導演藉由電影介紹全新的《養鬼吃人》世界觀,鉅細靡遺地帶領觀眾體驗片中令人不舒服的詭異氛圍。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此外,本片的善惡辯證,或許是全系列最有趣,也最令人瞠目結舌的版本。相較於地獄祭司的賞罰分明,高舉正義大旗的天界反而選擇縱放殺人魔,以製造恐懼來鞏固人類的信仰。

導演欽點的第三代地獄祭司保羅泰勒,相當稱職地詮釋了他不惜以暴力反抗天界,也要讓惡徒墜入地獄的鐵面無私,交出了不輸布萊德利的成績。而他最後被貶入人間受苦受難的開放式結局,更令人想到舊約聖經的情節,或米爾頓的《失樂園》。這些獨特的創意都讓《審判》流露一種另闢新局的宏偉野心,成為第五集以來最優秀的續集之一。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雖然 Tunnicliffe 熱情地替《養鬼吃人》揭示全新的可能性,不過從目前重啟版的細火慢燉風格來看,巴克明顯地有自己的想法與打算,也不想與米拉麥克斯時代的路線有任何瓜葛。

歷經 35 年後,重啟版的地獄使者名號,終於從「針頭人」正名為「祭司」,也不再有其他刺耳的渾名,這可說是巴克苦熬已久的勝利果實。重掌指揮權的他,究竟會把這個大有可為的電影品牌帶往何種方向,或許答案就像他初任導演時所說的,將一切交給來自黑暗的「天啟」吧。

《養鬼吃人》35 年週年總回顧(下)

首映記者會上的巴克與重啟版導演大衛布克納

(專題完)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