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の魔手,都靠Adobe Premiere!專訪金馬剪輯師解孟儒:導演很孤獨,需要剪輯師陪伴

電影神搜

上個月(9 月)27 日,第 59 屆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其中柯震東的導演處女作《黑的教育》備受矚目,斬獲包括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剪輯在內的四項提名,而陪伴這位「金馬新演員」走過初執導筒歷程的解孟儒,正是國內許多新銳導演最愛的金馬剪輯師。

解孟儒曾以《緝魂》榮獲金馬獎最佳剪輯,除了和程偉豪的數次合作之外,他也操刀了徐漢強的首部長片《返校》、徐嘉凱的《聖人大盜》等等,可說是近年來台灣影壇最受信賴的剪刀手!電影神搜邀請解孟儒和我們暢聊電影剪輯,談他如何走上剪輯之路、剪輯對他的意義和如何看懂好剪輯,更不吝分享實務操作上的重要心法和工具!

一踏入解孟儒的工作室,直接注意到的便會是一幅幅裝幀過的台灣電影海報、還有一整架藏書豐富的書櫃。

解孟儒 adobe Premiere

 

解孟儒曾有導演夢,最後選擇走上剪輯之路

出身台藝大電影系的解孟儒,其實也曾經有個導演夢,但卻在心境和現實的轉折下走上剪輯師的路。當時他的畢業製作預計是約 40 分鐘的短片,沒想到一拍就拍了 28 天,第一個版本長達 78 分鐘。解孟儒自編自導自剪已心力交瘁,加上素材量失控:

「真的非常需要另一個腦袋來檢視這些東西,但卻沒有人可以幫我。」

他當下就意識到導演是一個非常孤獨的職位,如此需要剪輯師的扶持和陪伴。解孟儒進一步解釋:

「台灣拍電影的環境中,現場人員其實很尊重——也可說是依賴——導演的決定,導演可能都還在沉澱對故事的看法,但一天就要回答上百個問題,而每個決定都可能帶來不可逆的後果,這其實是既煎熬又孤獨的。」

解孟儒 Adobe Pr 剪輯

作為一位剪輯師,解孟儒認為自己正是一個陪伴的角色,去理解導演要創作的故事、並且幫助導演以不同的角度感受拍攝出來的素材。或許解孟儒正是將這個剪輯師的角色牢記於心,他才因此廣受台灣新銳導演的信任和倚賴。

>>下載 Adobe,實現你的電影夢

 

合作剪輯《黑的教育》,「柯震東真的不是只有帥而已!」

今年解孟儒、李蕙和柯震東合作《黑的教育》,他談及因拍攝時程較短,基本上是採取邊拍邊剪的工作模式。他坦言,這對剪輯師而言比較辛苦,但也在與新導演溝通的方面較為順暢:

「東導(柯震東)雖然比較慢熟,但拍片過程中會很認真的觀察和感覺。他樂於嘗試也接受改變,給出很大的空間,讓現場的工作夥伴都很願意丟出更多想法給他;其實擁有這種特質的導演並不多。」

解孟儒笑說:

「他真的不是只有帥而已!老實說我們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這類『藝人導演』都被人服侍得好好的,但實際共事過後才知道他真的很有想法,演戲能夠得獎、拍片目前也被提名都不是偶然。」

相較有些導演可能比較在意鏡頭語言或是場景陳設,演員出身的柯震東則非常注重演員的演出。和不同風格的導演合作過各式類型片的解孟儒說,雖然現場拍出來的素材可能會有落差,但

「有前輩說過『剪輯是不能有風格的』,這不意味著電影不能有風格,而是剪輯終歸一句就是『替故事服務』。」

將素材和整部電影想表達的精神緊密結合,也是剪輯師的重要任務。比起看剪輯書,更喜歡看編劇相關書籍的解孟儒,正是期望自己刀刀都能剪在「如何說好故事」的正確位置上。

 

電影剪輯要替故事服務,Adobe Premiere 成最佳後盾

解孟儒 Adobe Pr 剪輯

講到「下刀」就不能不談工具使用——解孟儒自 2017 年開始,剪輯軟體就一直使用 Adobe Premiere(簡稱 Pr),而他對 Pr 順暢的操作邏輯、強大的功能,乃至於 Adobe 系列軟體完善的橫向、縱向合作都是讚不絕口。

解孟儒強調,Adobe Pr 在實務上對創作者來說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但輔助功能也非常完善,創新之際同時重視創作者思維。

「就像攝影師拍電影也不會開自動光圈一樣,對剪接工作者來說,Pr 的介面和操作並不會太過介入,而是保有『以人為本』的邏輯,我們可以照著自己的意識去處理素材。」

但同時,Pr 又持續不斷提供新功能,更有數量龐大的第三方插件,以配合如今影片編製的複雜需求。與 Pr 強大功能相輔相成的則是 Adobe 系列廣泛且緊密連結的資源社群,

「因為使用的人很多,當中也不乏專業工作者,當你有任何問題上網一找,很快就找到解決方案了。」

解孟儒 Adobe Pr 剪輯

使用 Adobe 系列軟體像是連上全世界工作者的大腦,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解孟儒至今也還會參考 YouTuber 六指淵的影片:

「我們甚至可能都不會想到可以這樣操作!」

除了 Adobe Premiere 剪輯軟體之外,解孟儒工作上也常使用到 Adobe 系列的其他軟體,例如製作特效的 After Effect (Ae) 或音效處理軟體 Audition。解孟儒表示,剪輯時若遇到音樂素材不夠,運用 Audition 就能夠非常有效率的處理改善,且音效設計調整的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

「這三個軟體之間相容性很高,同一份專案能夠順暢地在不同軟體內編輯,這是 Adobe 系列軟體最難以被取代的優勢,真的是個很強大的系統。」

對影像的敏銳知覺和對故事的細膩理解,再加上「最強後盾」Adobe 系統,這都是讓解孟儒成為金馬最佳剪輯的關鍵要素。

>>想成為金牌剪刀手?影片剪輯軟體首選 Adobe Premiere!

 

解孟儒談「什麼是好剪輯」?

而對於何謂「好剪輯」,他也有深刻見解。

李安導演曾經打趣說:『奧斯卡最佳剪輯獎都頒給剪得最碎的那一部。』」

但解孟儒提醒影迷:

「剪得碎的確會有更強的存在感,但剪接有沒有痕跡絕對不是判斷好壞的標準。《讓子彈飛》的剪接點很明顯,或是《1917》幾乎看不出剪接,難道有哪部片比哪部片好嗎?」

解孟儒 Adobe Pr 剪輯

《魔球》

解孟儒舉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魔球》為例:

「這部片的核心概念『靠數據贏球』其實有點複雜,但鏡頭卻很簡單,剪接一點也不花俏。雖然如此,電影每一刀每一刀、該省略的部分,都非常準確、且有韻律的呈現,完全剪在人物的心態上。」

又或者像是麥克法斯賓達主演的《史帝夫賈伯斯》,有別於傳統傳記片平鋪直敘,這部電影以數場蘋果發表會串連賈伯斯的一生:

「當剪輯師理解角色的心境之後,每一刀才會是真正塑型的刀,而不是把事件接起來講過去而已。」

解孟儒 Adobe Pr 剪輯

《史帝夫賈伯斯》

對解孟儒來說,如果只談剪得精準,那麼電視新聞就是剪接最精準的媒材。但電影不是新聞,哪一種剪法符合角色心境、符合劇本對情感的要求,才是判斷剪輯好不好的標準。只討論「技法」反而可能本末倒置,重點是故事裡的人本身。

 

想成為剪輯師?解孟儒:慎選工具、多加練習!

談到給有志入行的新人工作者一些建議,解孟儒提醒,若只分析最後電影剪輯出來的結果是會有盲點的:

「因為你不知道原始素材到底有多少東西。」

解孟儒 Adobe Pr 剪輯

《黑暗騎士》

他舉例,克里斯多福諾蘭拍攝《黑暗騎士》著名的大卡車翻覆戲時,數不清拍了幾次、最後才選用了一顆長鏡頭,但一般人並不會知道從中選擇的考量和思維是什麼,只是馬後砲而已。

「沒有實作是體會不了的,只有真正面對素材練習才能悟出道理。」

對於新手,解孟儒也再次提及 Adobe Premiere 的優勢,尤其是其豐富的社群資源非常適合新手入門。而對於想跨入專業領域的影視工作者來說,更應該慎重挑選能達成良好資料管理的工具,而 Adobe 系列正是在各方面都能符合需求的好選擇。

>>金馬剪輯師唯一指定軟體,快下載 Adobe Premiere 吧

 

不當電影編劇了也還是「說故事的人」

解孟儒 adobe Premiere

回到走上電影剪輯這條路的現實層面,解孟儒開玩笑說:

「大學畢業當時我有三個志願:導演,但不好入門嘛;編劇很容易餓死;所以我就來做剪接了。」

即使內心仍有寫故事的渴望,解孟儒也說,其實一部電影裡真正在創作故事的人不是只有編劇,而是靠片場所有人一起完成。

演員對表演的詮釋,剪輯師、攝影師、燈光師等人的建議,或是配樂及美術打造出來的世界,對電影最終的樣子都貢獻了一份心力。解孟儒便用他剪輯電影的手,成了當今業界頂尖的說故事的人。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