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flix 原創電影《最幸運的女孩》改編自 2015 年紐約時報暢銷懸疑小說,電影由《使女的故事》導演邁克巴克執導,並由作者潔西卡諾爾親自擔任編劇,卡司陣容包含蜜拉庫妮絲、康妮布里頓、芬恩維特羅克與琪亞拉奧瑞利亞。
《最幸運的女孩》劇情敘述一名事業愛情兩得意的女子,不但在時尚雜誌擔任編輯且備受重用,也即將嫁入豪門。然而,某天她收到紀錄片導演邀請她回憶高中時期的校園槍擊事件,頓時使她光鮮亮麗的人生蒙上一層陰影,且被迫墜入噩夢般的過往⋯⋯。
Netflix《最幸運的女孩》部分劇情源自真實經歷
《最幸運的女孩》電影原著小說於 2015 年出版,不只廣受好評、登上各暢銷小說排行榜,甚至還與另外兩部具代表性的懸疑著作《控制》及《列車上的女孩》相提並論,且被讚譽充滿劇情張力、又真實到令人能感同身受其中的痛苦。
事實上,《最幸運的女孩》主角阿妮(蒂芙妮)在學生時期遭同學性侵的情節,是改寫自作者潔西卡諾爾親身經歷的創傷,正因如此,無論是小說還是改編電影,都真實描繪性侵害倖存者遭侵犯的情境,透過文字與影像能深刻體會受害者想掙脫卻又被壓制住的恐慌、求助無門的絕望,以及時間都無法縫補、治癒的永久性傷害。
《最幸運的女孩》呈現受害者的無聲怒吼
《最幸運的女孩》以主角阿妮的第一視角詮釋故事,穿插著她現實的應對與內心的想法,最初觀眾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呈現方式有點擾人,但越是到劇情中後段越是能理解其用意所在。尤其當阿妮提到: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發條娃娃,轉動我的發條,我就會說出你想聽的東西,我很容易覺得難為情。」
更能理解為何要特別讓內心獨白成為故事旁白,一方面是幫助劇情推進,另一方面也呼應著現代人為融入大環境、迎合他人的需求,選擇吞下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不過,這卻也暗喻著遭社會迫害著人們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困境,無論是曾遭到霸凌,還是遭受性暴力凌辱的受害者,他們不僅背負著瘡疤,也無法替自己聲張正義,只能眼睜睜看著加害者被無罪釋放,並承受世界的冷漠無情。
其實有很多作品都嘗試揭露同樣的社會問題,譬如《漢娜的遺言》講述校園性霸凌與其衍生的校園槍擊案;《難,置信》則敘述遭性侵害的女性向人求助,只換得被孤立、排擠,甚至被汙名化的處境。
這類題材的故事往往自序幕揭開時,便會有種無形的沉重感,或是讓人感到忿忿不平的心情,然而,《最幸運的女孩》並非如此,一開始會以為是關於女性復仇的懸疑電影,直到被掩埋的不幸回憶被觸發、結痂的傷疤再度被揭開,才意識到這是屬於受害者的故事。
我們不僅是觀眾,更是聆聽他們傾訴傷痛的對象,幫助他們解開緊鎖在心底深處的聲音,讓他們再度擁有心靈自由,不再只是被困在惡夢般的記憶當中。
堅強不代表要忽略自己的傷痛
「沒有人可以再傷害我了。」
《最幸運的女孩》雖然沒有像《花漾女子》與《控制》以極端又瘋狂的方式打破反傳統女性善良的刻版印象,但卻以另一種形式展現某種程度的復仇,與根深蒂固的男性價值觀,以及被誤導視聽又不願尋求真相的亂象相互抗衡。
《最幸運的女孩》解放所有女性及受害者被禁錮的心靈,讓他們得以宣洩隱忍已久的憤怒,給予發聲的勇氣與力量,不再只是欺騙或是催眠自我,假裝早已忘記傷痛、早已擺脫陰影,實際上卻嚥下了滿腹屈辱與淚水,任憑世界繼續殘害留有醜陋疤痕的內心,一次次地被摧毀,又一次次地被強迫振作起來⋯⋯
而是全然地擁有自我,說出心裡想說的話,不必擔心被投以異樣眼光,不必恐懼被貼上負面的標籤,更是不必再被他人與自己否定,反倒能踏踏實實地活著,並誠實面對、接納身為受害者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