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目擊》影評:低廉懸疑性,一份來自九零年代的過期點心

橘貓

觀看《最後目擊》(Last Seen Alive) 的過程讓人想起影碟出租店仍林立在街頭的時光,我們在架子上拿到一部租價 40 元的電影:過氣的動作明星出演缺乏張力的懸疑電影。海報上有主角持槍的畫面,暗示電影會充滿刺激的動作場面,但是,礙於製作成本,電影的爆破與槍戰看起來會極度蹩腳,而該位動作明星則會以誇張的暴躁演出交差了事。最後,一切都關於沒有被滿足的觀影預期、關於糟糕的休閒時光,而且,當這件事發生在網路的串流頻道,它似乎變得更加不可愛。

《最後目擊》。

《最後目擊》是 2022 年的美國懸疑電影,在近期透過 Netflix 進入臺灣觀眾的視野,由傑瑞德巴特勒和潔咪亞歷山大主演,後者以漫威《雷神索爾》系列電影角色「希芙」聞名。電影在美國喬治亞州拍攝,描述一個丈夫陪伴與他失和的妻子一起返回娘家,未料在加油站休憩的時候,妻子神秘失蹤,無助的丈夫因此用盡全力,要在人生地不熟的鄉鎮要將妻子尋回。

《最後目擊》。

傑瑞德巴特勒擔綱演出這位憤怒的丈夫,他最具名氣的角色,可能是《安德魯洛伊韋伯之歌劇魅影》的主角魅影,或《300 壯士:斯巴達的逆襲》演出斯巴達國王,但他往後的銀幕形象,則在安東尼法奎執導的《全面攻佔:倒數救援》和後續續集中,被定位成衝鋒陷陣的營救型動作片英雄。巴特勒近年的動作電影品質仍然好壞參半,當中其實不乏驚喜,但《最後目擊》想必無法列入其中。

《最後目擊》。

儘管有糟糕的攝影品質,與並不精緻的場景布置,以上都足夠提醒觀眾這部電影是如何缺乏趣味,但故事思維單調偷懶仍是《最後目擊》的最大缺陷。電影以愚蠢的倒敘開場,這個階段設計無助地希望為貧乏的劇本拋下鉤子,但在 90 分鐘的觀看過程結束之後,被證明它出現本身毫無意義。當然,電影的梗概明示觀眾應該關心這位妻子最後的命運為何,並且希望在主角急沖沖地跑來跑去的時候,我們會跟著不安或躁動,但我不會用「易於猜測」來總結這部電影的懸疑性,因為它實際上因為過度貧乏無趣而難以猜測。

《最後目擊》。

「妻子在加油站消失」是一個方便的故事梗概,《最後目擊》的核心實際上是一個莽撞的丈夫,要面對妻子的心已經不在他身上的事實,透過尋人的過程,電影不斷閃回過去的爭執或美好回憶,來表現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妻子失蹤」與「在現實生活中,妻子正在離開自己」這兩項事實並行陳列。其中,透過與岳父母的緊張關係,還有暗示妻子可能只是與情人自發出走的情節設計,觀眾也會感受到這兩個平行概念互相重疊的可能。

然而,並不意外的是,電影在尾段用一種比較平庸的方式,化解這種焦慮,丈夫的冒險犯難與陽剛衝鋒獲得精神上的獎賞,儘管陽剛的怒火在另一條平行的概念(夫妻關係)上原本應該是問題本身。但是,這個矛盾並沒有進入故事想要處理的範圍。

《最後目擊》。

最後,我們會來到非常簡單的結論,《最後目擊》沒有太多新東西可以看,但我相信仍然有些人能夠被這部電影娛樂,或許來自傑瑞德巴特勒的明星魅力,畢竟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忍受布魯斯威利(我甚至沒辦法提連恩尼遜)拍攝低成本電影的原因。《最後目擊》是一個來自 90 年代好萊塢電影的點心,它看起像是從 90 年代就已經被製造,然後歷經數位電影與串流時代的時間摧殘之後一路至此,明顯已經過期,就看觀眾是否還願意撕開包裝。

《最後目擊》現在能在臺灣 Netflix 上觀賞。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