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內摘要快搜 ❞
《葬禮》(The Funeral, 1984)
伊丹十三首部劇情《葬禮》(1984),影片描述山崎努與宮本信子飾演的演員夫妻,突然收到岳父逝世的消息,先生被迫接下籌備葬禮的重責大任。他一邊安慰岳母與妻子,一邊觀賞錄影帶學習葬禮新知,忙碌之際還碰到情婦跑來示愛攪局,莊重嚴肅的葬禮飄來風花雪月,成了一場人間喜劇。
《蒲公英》(Tampopo (Dandelion), 1985)
繼獲獎無數的《葬禮》,伊丹十三揉合西部片元素和日本拉麵文化的《蒲公英》(1985),描述有心意卻無廚藝的單親媽媽,獨自經營生意慘澹的拉麵店維生,偶然光顧的隱世拉麵達人決定挺身而出授課傳藝,讓她靠著一手拉麵絕學展開逆襲。伊丹十三將食之哲學轉化為愛慾情狂、階級身分與家庭關係,慧黠機智的黑色喜感,更被美國傳奇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喻為媲美賈克大地的喜劇傑作。
《女稅務員》(A Taxing Woman, 1987)
創作動機竟是伊丹十三自己繳稅經歷的《女稅務員》(1987),宮本信子這回化身專查逃漏稅的女稅務員,與逃稅黑幫、政客和銀行,展開一場趣味橫生的查稅戰鬥。伊丹十三不僅深入研究稅務員工作與各種逃稅行為,甚至訪問柏青哥、情趣酒店、房地產、金融、經濟黑幫等領域的逃稅技巧,連政府國稅廳都主動要求合作,深怕片中各種逃稅行為引起民眾效仿。
《女稅務員 2》(A Taxing Woman’s Return, 1988)
伊丹十三曾表示《女稅務員》只是小試身手,《女稅務員2》(1988) 才是他最想說的故事。女稅務員頂著整齊短髮繼續針對逃稅者進行調查,只是這回大魔王不只利慾薰心的土地建商,還有在背後操控黑幫、政客的邪教組織。伊丹十三大膽以日本泡沫經濟背景下的社會事件入題,批判官商勾結的貪婪,宗教團體如何利用人性的徬徨與脆弱進行不法活動,卻也使他逐漸被反派勢力盯上。
《鴻運女》(A-Ge-Man X Tales of a Golden Geisha, 1990)
伊丹十三嘲諷日本父權社會的《鴻運女》(1990),講述透過能為愛上的男人帶來好運的女子,被領養長大後當上藝妓,成為性無能和尚的小妾,竟讓和尚地位高升;當和尚過世,她被迫成為上班婦女,與她相戀的男子竟也獲得升遷,於是週遭男人們都視她為吉祥物、覬覦她的幫夫運,但她最終只是想要一位能真心相愛、長相廝守的伴侶。
《民暴之女》(Minbo or the Gentle Art of Japanese Extortion, 1992)
《民暴之女》(1992)中宮本信子使出變色龍般的演技,詮釋專門處理民事暴力的律師,不僅協助高級飯店對抗黑幫的威脅敲詐,更激勵小蝦米的反抗勇氣。影片上映正逢日本政府針對黑道《暴力團對策法》頒布實施,雖激起公眾熱議,卻也引起黑道不滿,伊丹十三在住家附近遭受黑幫成員攻擊,重傷住院,但他不畏懼地表示:
「我不會氣餒,我會用電影貫徹自由的!」
《大病人》(The Last Dance, 1993)
暴力攻擊並沒有讓伊丹十三停止創作,住院期間的觀察反而啟發《大病人》(1993) 的創作。影片講述一名長年嗜酒的電影導演,正在拍攝一部關於夫婦同時罹癌的悲劇故事,沒想到現實中自己被檢查出胃癌末期,妻子與醫生決定善意隱瞞。他偶然得知自己的真實病況,精神備受打擊,當身體逐漸凋零,他決定在電影創作中活出新生。
《靜靜的生活》(A Quiet Life, 1995)
伊丹十三與諾貝爾文學獎大江健三郎之間家人與摯友的關係,一直是影/書迷津津樂道的故事,而他改編大江健三郎自傳體小說的《靜靜的生活》(1995),講述即將大學畢業的妹妹與殘疾哥哥的日常生活,深刻描繪智能障礙者面對現實社會所遭遇困難,以及他們超越苦難的美麗心靈。影片在當時雖然票房失利,成為伊丹十三鮮為人知的作品,卻是他獻給家人最溫柔動人的作品。
《超市之女》(Supermarket Woman, 1996)
同樣改編小說的《超市之女》(1996),伊丹十三把鏡頭瞄準生活週遭的超市。熱愛逛超市的家庭主婦花子,決定和好友對抗魚目混珠、偽造鮮食日期的無良超市,一起打造誠實超市「正直屋」。劇中許多銷售手法,皆源於真實生活中的商家策略,有趣的是,當影片上映後,許多超市員工也向主管呼籲要如劇中一樣有「誠信」,甚至有超市將《超市之女》作為員工教育和培訓教材。
《受監護的女人》(Marutai, 1997)
伊丹十三的遺作《受監護的女人》(1997),將當年被黑幫攻擊受警察保護的經歷添進這部犯罪喜劇裡。故事描述一名女明星目睹邪教殺人案,當她決定出庭作證後,她也成為邪教組織的威脅目標,警方派出兩名警力擔任她保鑣,但對方怎麼可能就此收手,一場女明星與警察攜手對抗邪教組織的戰鬥,就此開始。
消息來源:金馬影展
電影資訊
葬禮 The Funeral
- 上映日期
- 2022/11/25
蒲公英 Tampopo
- 上映日期
-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