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帝夫賈伯斯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之一,有人把開發 iPhone 而開創手機世代的他,與開創歐亞非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相比。可想而知,亞歷山大大帝都會被好萊塢盯上了,賈伯斯當然也是傳記電影的頭號目標——這件事甚至早在賈伯斯因病逝世之前就開始。但賈伯斯雖然對好萊塢很有興趣——他曾經收購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可是他對自己成為大銀幕上的角色並沒有太大的興致。
於是不可免俗地,好萊塢得等到 2011 年賈伯斯溘然長逝之後,才有辦法把鏡頭對準賈伯斯輝煌卻又隱晦的一生。對大衛芬奇來說,他本想拍攝一部史上最佳的賈伯斯電影,最終卻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是索尼影業一手好牌打到沒牌的故事,這是大衛芬奇傷心絕情的悲劇故事。

賈伯斯。
各方爭搶的《賈伯斯傳》
我們需要一本好傳記,才能拍出好的傳記電影,儘管賈伯斯的傳記早在他再度回到蘋果時就出現了,但真正唯一由賈伯斯授權、由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傳記《賈伯斯傳》,被譽為是紀錄賈伯斯其人其事的最完整版本。因此當《賈伯斯傳》傳記還未出版時,各家電影公司早已磨刀霍霍,準備一場搶購版權競標大戰。

賈伯斯 (左)、沃爾特艾薩克森 (右)。
有句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競標除了錢之外,還要端出方方面面的利多,才能證明你的成功慾望能讓原著在銀幕上發光。索尼影業可能是當時準備得最好的一家公司,他們有天時與人和:先前發行的《社群網戰》在票房、口碑與獎座上三重大豐收,拍出讓大家喜歡的馬克祖克柏故事,證明他們有能力拍好下一部科技界大佬的故事。

《社群網戰》: 可能是第一部觀眾用票房支持的科技大佬傳記電影。
索尼贏在起跑點,咦?怎換環球接棒?
索尼影業的確搶到最棒的原著傳記,那麼代表一年後我們就能看到超棒的《賈伯斯傳》電影——你就不用翻閱 700 頁的大部頭原書了——但最終,這部電影沒在歷史中誕生。
我們知道仍然有兩部賈伯斯傳記電影,但並沒有索尼影業出品的版本,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只知道,2014 年 11 月,索尼影業突然把搶來的《賈伯斯傳》改編權賣給了環球影業。

2015 年環球影業推出了《史蒂夫賈伯斯》。
電影公司出售權利給另一家電影公司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背後的原因千奇百怪,這可能代表這部電影的題材不再適合他們的客群;可能代表一次權利交換——以我這部電影換得你那兩部電影的權利;甚至可能單純只是因為電影公司沒錢了。這些原因外人難以得知,多得要等到十數年後風帆過盡之後,當事人才願意透露。但這次可不一樣!
就在匪夷所思的《賈伯斯傳》交易案成交的數小時之後,索尼影業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駭客入侵事件。上千封企業郵件被竊取並外洩至公開網路;許多未上映電影的完整數位檔案被竊取——像是《怒火特攻隊》或《安妮》——隨即快速地被放在網路上供人下載。而這起交易案的真相,就在這些外洩郵件中被逐漸公開。(《安妮》最終上映,美國票房悽慘,台灣直接退檔⋯⋯)
駭客入侵索尼 機密已不再「機密」
其中被公開的郵件,甚至包括索尼影業當時的聯合主席艾米帕斯卡的郵箱內容。這次駭客事件當然違法且不道德,但隨著這位索尼影業當時大老闆的機密郵件被公開,卻讓人更加了解製作所謂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壓力與風險有多大,這種巨大壓力會讓堅強的人變得優柔寡斷,即便你是手握每年全球 20 億美金票房的電影公司老闆,也會在這種困境中屈服。

艾米帕斯卡。
就外界來看,在 2013 年很浮面的《賈伯斯》之後,索尼的《史帝夫賈伯斯》有著更令人期待的理由:而且監製、編劇與導演非常渴望接下這個機會。但對帕斯卡來說,她還要面對搞定主演演員檔期、搞定內外場景預算、搞定製作時程、搞定宣傳策略、還要搞定全球行銷行程這一大堆雜事。她身處萬人之上,就得負起最終責任,而成千上萬手上拿著 iPhone 的觀眾,正在等待一部號稱黃金陣容改編正版傳記的「iPhone 之父」電影。
這個案子如果失敗,她要面對的不只是財務上的損失,更賠掉了一本完美的傳記、賠掉一次奧斯卡的機會、並可能讓賈伯斯的人生再度從好萊塢的會議桌上消失個好幾年。

大衛芬奇 (左) 與艾米帕斯卡 (右) 合作的《社群網戰》曾獲盛大成功。
最笨的決定是手放開 :《 史帝夫賈伯斯 》
在做出轉賣權利的決定之後,帕斯卡被駭客公開的一封信件說出了她的心聲:
「我覺得我剛放棄了一部重要的電影,一部有如我們這個世代的《大國民》的電影⋯⋯我已經覺得我做出了畢生生涯中最爛的決定。」
這決定真的很爛,索尼等於把大好機會拱手讓人,讓接手的環球影業在 2015 年推出了《史帝夫賈伯斯》,並入圍了兩項奧斯卡獎項。但這並不是最爛的部分,帕斯卡避險求安的決定,讓一腔熱誠的大衛芬奇期待落空,演變至最終的徹底決裂。
下次我們將從芬奇的角度,來看看他是如何成為索尼被駭事件中最慘的被害人之一⋯⋯
電影資訊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 上映日期
- 2016/01/22

導演
劇情
★ 入圍 2016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 電影背景設定在賈伯斯職業生涯中,三個指標性產品發表的後台(1984 年麥金塔為始,1998 年 iMac 為終)。帶領觀眾一探史帝夫賈伯斯在數位革命背後,關於他個人黃金時代的描繪。影片選擇在舊金山拍攝,第一幕麥金塔產品發表會在德安薩學院取景,以 16 釐米底片拍攝,表現出復古的質感,第二幕是在舊金山歌劇院,第三幕 iMac 發表會則是在舊金山戴維斯交響樂廳,以 Alexa 攝影機拍攝,呈現高科技的氛圍。
- IMDB
- 7.2
- Rotten Tomatoes
- 100%
- PTT
- 好雷
86%
